一.名词解释
1.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证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2.资产负债率: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全部资产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同时反映债权人债权的安全程度。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3.未达帐项:在开户银行和本单位之间,对于同一款项收付业务,由于凭证传递时间和记帐时间的不同,发生一方已经入帐而另一方尚入帐的会计事项。
4.会计确认: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5.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亦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6.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项下,都要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7.会计凭证的传递:会计凭证从编制时起到归档时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8.实地盘存制:又称实地盘存法,是根据实地盘点或技术推算所得的实存数量作为各项存货帐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9.内部牵制原则:它是建立在内部牵制制度的基本准则,是指办理经济业务的各项手续制度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10.持续经营:它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1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1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是定期将所有记帐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的核算组织程序。其特点: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种核算组织程序可以减少登记总分类帐的工作,手续也比较简便,而且科目汇总表还起着试算平衡的作用。但是,按照相同科目归类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只反映各科目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反映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就不便于分析、检查经济活动情况,不便于查对帐目。这种核算组织程序一般适用于业务量较大、记帐凭证较多的单位。
13会计确认: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二.多选题
1.会计信息使用者包含哪些?
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记帐本位币的选择 p16
2.各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关于确认与计量要求的原则有哪些?
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3.根据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不同判断。
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支出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 。
4.会计初次确认标准: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用货币计量,如果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用货币计量,则通过了初次确认呆以进行会计处理系统;不能用货币计量则不能进入会计处理系统。
会计再次确认标准:再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输出信息应该是能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
会计计量的标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是按照法定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收入确认的标准:1)关系到未来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企业取得收入很可能形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2)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上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并且没有保留对商品的继续管理权。3)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收入以及相关的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
现有资产公允价值:活跃市场上的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5.会计计帐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
6.确定借贷记帐法记帐规则依据原理:借贷记帐法帐户结构原理、复式记帐的原理
7.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中,引起会计恒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增减或者一边发生增减变动的判断。
1)两边: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应付货款、购时材料未付款、向银行借款存入银行
2)一边:
8.购进材料的账务处理、分配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的账务处理、借款利息的账务处理、销售税金的账务处理、材料盘盈的账务处理、转销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计提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9.购进材料成本的计算: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附带成本 ; 自制材料取得成本=领用材料成本+制造费用
10.原始凭证基本要素:经办人员的签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或填制人姓名、经济业务内容
原始凭证合规性审核:根据有关法令、制度、政策等,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法令、制度的行为;审核经济业务是否按规定的程序予以办理,对于弄虚作假、涂改或经济业务不合法的凭证,应拒绝受理,并报上级有关人员处理。
11.根据编制收、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的前提条件选择应该填制的凭证种类。P117
12.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和罚款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帐户进行核算的内容:固定资产盘亏和非常损失等
13.根据各项收益和费用的借贷方发生额计算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金=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税后利润) 所得税=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规定税率
14.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时,科目汇总表的作用。试算平衡 ??
15.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帐款项目的填列依据:应收帐款、预收帐款
16.企业偿还能力的指标有哪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P211
17.应收帐款周转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计算?
初期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销售收入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赊销收入=营业收入-现销收入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 2
18.什么情况下企业应进行全面清查?
1)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明确经济责任。
3)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活动,需要进行全面清查。
19.产品成本计算依据的公式:
期末(本期期末余额)=期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境加-本期减少
20.在物价上涨时,采用什么方法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符合谨慎性原则。后进先出法
21.借款的成本的确定。长期负债帐面价值=本金+利息 利息=负债本金*利率
22.总帐和明细帐核对的理论基础。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
23.根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存货金额。
24.适应于采用三栏式明细账格式账户: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预付帐款、应付工资
25.会计人员不予受理的原始凭证:记载不真实的的原始凭证、记载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26.未达账项的判断:企业将销售商品收取的支票送存银行并根据送款单记账,银行尚未入账
企业购进材料签发支票并根据存根记账,销售方尚未将支票送存其开户银行。
银行根据委托协议,代企业支付电话费,电话费单尚未传递到企业。
银行代企业收取应收销售货款,收款单尚未送到企业。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 P 19
收入实现的确认 P20
融资租凭固定资产 P151
28.采用先进先出法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 是以最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两批则两个单价。
29.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哪些要素产生影响?
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
30.凭证、现金日记账等的保管年限 现金:25年 ,原始凭证等:15年,涉及外事和其它重要的会计凭证:永久 P252
31.企业实现净利润后的分配顺序 企业实现净利润后的分配顺序应该是分配给投资者、提取公积金、留存企业。
32.哪些行为属于违反会计法的行为?P240
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根据未经审核的原始凭证登记账、未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依据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名词解释:解答只要将要点答出来,不必像模拟试题的答案那样详细,但一定要能够说明清晰、明了。
计算题
1、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会计报表指标。
2、错账更正
3、会计分录
大家在复习时可以参考上面的范围结合模拟试题进行。
(摘自课件BBS上LUN同学的资料,请大家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8 16:58: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