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1-8章)复习题 答案
一、单选:
1、C;2、D;3、B;4、C;5、B;6、D; 7、B; 8、D; 9、C; 10、 A; 11、C; 13、 C; 14、D; 15、D; 16、A; 17、B ;18、C; 19、B; 20、 D;21、B; 22、C; 23、C; 24、B; 25、C
二、多选1、ABDE 2、ADE 3、ADE 4、ABDE 5、BCE 6、BCE 8、ABCE 9、ABCDE 10、ACDE 11、BCDE 12、ABCDE 13、BDE 14、BE 15、AC 16、BD 17、ABD
三、名词解释
1、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一般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和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等。
2、企业领导体制:是指关于企业领导层构成,职责分工。权力划分,以及工作机构设置等的规定,是企业最重要的基本制度之一。
3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特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4、战略思想:是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它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5、企业使命 :是指企业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国民经济中所担当的责任。它也表明了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而存在于社会的原因或目的。它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具体结果的表述,而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原则、方向和哲学。
6、经营计划:经营计划是指根据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有关目标的要求,对方案实施所需的各种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所作出的统筹安排。
四、简答
1、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因。
答: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且普遍化,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企业通过资本集聚与集中而不断扩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拓宽市场范围,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与经验,仅凭手中握有股份,是无法胜任企业高层孤立职务的,这导致了资本所有者逐渐退出企业生产经营舞台。
2)、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大企业,一般都采取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因为这样才能实现巨额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制的发展,把越来越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吸收过来,使股权分散化也同时迅速发展,股东人数迅速增加。这必然产生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2、从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看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答:公司制企业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公司制企业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用独立的财产,股东虽然享有与其投资数额成比例的权益,但不能直接支配自己投资入股的那部分财产,也不能抽回自己的投资。公司的财产作为一个整体同股东的个人财产相分离,由公司法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公司制企业一般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是委托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来经营管理企业。
3、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答:经营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全局性。经营战略是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是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2)、长远性。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生存和发展的统筹谋划,它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追求的是企业长期利益。
3)、纲领性。经营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重大措施和步骤。
4)、抗争性。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与对手相抗衡的行动方略,是针对竞争对手而进行的运筹谋划。
5)、相对稳定性。经营战略规定了企业较长时期的发展目标,具有长远性,应保持相对稳定。战略的实施也要求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
4、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指挥统一原则答:机构设置要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为此,组织机构设置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首长负责制。每一机构必须确定一个人全面负责、全面指挥,避免多头领导,无人负责的现象。
2)、正职领导副职。正职与副职不是共同分工的关系,而是上下级的领导关系。
3)、一级管理一级。各管理层逐级指挥、逐级负责。上级不得越级指挥,下级不得越级报告工作。
4)、实行直线——参谋制。管理人员分为两类,一类直线指挥人员,另一类是参谋职能人员。直线指挥人员对下级人员和下级单位拥有指挥权,可直接向下级发号施令;参谋职能人员对下级只能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对下级的命令必须通过同级指挥人员下达。
5、企业经营实力分析的内容。
答:企业是否存在着优势,集中反映在企业的经营实力上。企业经营实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竞争能力的分析。主要对产品素质高低进行分析,即分析产品的品种、质量、成本、价格、商标、包装等要素的水平是否符合顾客要求,是否比对手高出一筹。
2)、技术开发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分析。
3)、生产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及其能力结构进行的分析。
4)、市场营销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和组织的分析。
5)、资金运用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资金运用成果及其财务状况的分析。
teacher2004-12-10 17:29:19
更正---1-8章复习题单选1!
大家好!
1-8章复习题单选
第1题题目有点疑义.四个选项都不够准确.应该说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经济组织.企业不全是法人,也有非法人.
题目改为:
1、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企业是( )。
A.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
B.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组织
C.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经济组织
D.专门从事盈利性活动的经济组织
答案是C.
这是我做的1-8章论述题答案,大家可参考
1、企业文化的内容、作用和我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1)、表层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例如:厂容厂貌、厂旗厂标、厂服厂歌等直观的企业形象;职工待人接物、言谈举此、行为习惯等职工精神风貌;产品造型设计、包装装潢等可直观感觉到的产品形象。
2)、中层的企业文化。这是介于表层和深层之间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企业内外部的人际交往等方面。例如:组织机构方面的特点等,从表层文化无法直接看出,需要人们进一步了解才能清楚,但通过一定的直观形象可以把握,不像深层文化那样隐藏在职工头脑之中。
3)、深层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截然不同,深层的企业文化不是人们凭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它是渗透在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例如: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处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等。企业深层文化,决定着企业以怎样的方式朝着什么方向运行。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灵魂作用。企业管理系统是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具有生命力的系统。企业文化则是管理系统的灵魂,它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向或方式;它启动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左右着其他管理要素的运动。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把企业职工万众之心统一起来,凝聚起来,使整个企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
3)、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以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形式体现的那部分,对每个职工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
三)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对于搞好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把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落到实处。同时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和重要经验,而建设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2)、更有效地进行职工队伍建设。建设好企业文化,可以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引导到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上来,以此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脱离的现象。
3)、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旺盛的活力。我国要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使建立新型企业管理体系的灵魂,所以在改革开发的形式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将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总体战略的各种分类,企业应如何进行总体战略决策。MN3
答: 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在对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企业实力、国家政策、资源状况和社会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指导全局性长远性的发展谋划和方略。
为了正确的拟定总体经营战略的多种方案,便于科学的作出选择,总体战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企业成长模式与经营领域分
1)工厂生产规模战略,指工厂生产规模经济的战略,即由小批量生产转到合理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战略。
2)企业经营规模战略,如工厂的扩大超过最佳经济规模的界限,可再建一个或多个同样生产规模的工厂,这时就把企业由单厂型企业转变为多厂型企业,工厂生产规模战略转变成企业经营规模战略。
3)多角经营战略。任何产品都有寿命周期,企业需开发和生产不同类的多种产品来满足市场,实施多角经营。
2、按企业战略起点即发展态势分
1)发展型战略,也叫增长型战略。是在企业产品近期和远期需求量都很大,竞争实力较强情况下,在现有基础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的战略。
2)稳定型战略,也就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战略。有时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后需要调整和提高,积蓄力量,以便继续前进;有时可能是市场饱和,不能扩大,稳中待退。
3)紧缩型战略,当产品需求逐年下降,进入衰退期,或资源枯竭不能正常供应,企业采取逐年减产至最后停产的战略。
3、按竞争态势分
1)进攻型战略,即优势经营战略,利用本企业某些方面的优势,主动出击战胜对手的战略。
2)赶超型战略,当企业在某些方面不如对手,却不甘落后,创造条件努力赶上和超过对手的战略。
3)防御型战略,即退却型战略,即企业某些方面不如对手也暂时不具备条件赶超,应从某些领域撤退,固守强势领域的战略。
4)转移型战略,即企业在原有经营领域和市场已无法与对手竞争,主动放弃该领域和市场,转向新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市场的战略。
4、按战略中心不同分
1)低成本战略,也叫大批量生产战略。大批量生产能获得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廉取胜。大批量的生产品种比较少,适应市场能力较差,近期和远期需求量都很大的产品才适合这一战略。
2)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努力寻求在产品的功能与外观、产品的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与对手有所差异,以特色和优势来吸引顾客的战略。
3)重点化战略,即将企业经营目标集中到企业总体市场中的某一部分细分市场上,以寻求在这部分细分市场上的相对优势的战略。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从各种分类中选择出某一种分类作为进行企业总体战略研究的重点对象,然后从这一分类中提出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总体战略方案,根据对内外环境的综合分析,作出对其中某一战略方案的决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8 19:48: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