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下列属于反社会行为的是()。D A. 二战时纳粹分子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 B. 70年代中期,波尔布特政权控制下的柬埔寨,政府下令杀害了300多万高棉人 C. 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政府开展的大清洗运动中成千上万人被"清洗" D. 当街聚众斗殴 【3513】Ekman等人发现了人类情绪表达具有()。 A,C,D A. 普遍性 B. 稳定性 C. 内在性 D. 一致性 E. 连续性 【3514】以下各项中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有()。 A,B,C,D,E A. 神经质 B. 社会赞许倾向 C. 羞涩 D. 内向-外向 E. 智力发展 【3516】遗传的影响在生活的早期较大,而环境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大。( 错误 ) 【3519】一些行为遗传学家用双生子研究的方法发现:酗酒主要由遗传决定。 (正确) 【3520】子女面临的家庭共同性影响有()。A,B,C A. 家庭的社会阶层 B. 父母的教育水平 C. 儿童教养哲学 D. 家庭内部父母对不同孩子的区别对待方式 E. 出生顺序 【3523】下列支持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有()。A,C,E A. 行为遗传学的观点 B. 早期精神分析理论 C. 概率渐成论 D. 早期行为主义观点 E. 遗传构建环境的观点 【3524】行为遗传学认为遗传对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并直接决定行为。(错误) 【3525】行为遗传学通过区分遗传与环境的影响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B,D,E A. 基因分析 B. 家系研究 C. 脑成像技术 D. 双生子研究 E. 收养研究 【3526】侵犯行为 答案: 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它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 【3527】心理学家分析了人们愤怒时的反应,指出人们常采用的方式有()。 A,B,C,D,E A. 口头或象征性攻击 B. 向第三方说或诅咒 C. 攻击无生命物体 D. 平静活动 E. 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 【3530】引起侵犯行为的因素有()。 A,B,C,D A. 受到他人攻击 B. 遭遇挫折 C. 归因方式 D. 极端温度 E. 宣泄 【3532】Bandura的假人实验说明()。C A. 交互报复使得家庭暴力酝酿更多的家庭暴力 B. 人们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会影响到自身是否会愤怒以及处理愤怒的方式 C. 儿童的侵犯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后学会 D. 挫折不一定导致侵犯行为 【3533】Anderson认为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温度呈现线性关系,在38到41摄氏度以内,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暴力倾向下降。(错误) 【3534】下列有关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论述正确的是()。C A. 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上的激起不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上来 B. 情景中与侵犯有关的线索能够使得已经愤怒的人的侵犯性加强,但不会引发侵犯 C.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即"去抑制" D. 大的噪声、暴力与淫秽电影等引起的激起会增加人们的侵犯性,这是一种"武器效应" 【3535】Zimbado认为与去个体化行为有关的因素有()。 A,D A. 个体从群体中所获得的不败感 B. 群体引起的直接的生化刺激 C. 团体活动引起的个体行为的"去抑制" D. 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匿名性 E. 群体极化现象 【3536】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 (正确) 【3537】Franzoi认为媒体暴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与以下一些原因有关()。 A,B,C A. 看到他人的暴力行为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己暴力行为的抑制 B. 儿童在观看暴力片的时候,会发展出一套侵犯性的剧本指导其行为 C. 暴力片中的情境对侵犯行为有认知启动的作用 D. 观看暴力影片使被试的攻击性增强 E. 看过大量暴力影片的人们产生的生理激起水平较高 【3538】心理学家Brehm用归因理论解释逃避接受帮助的行为,认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而接受来自他人的帮助会威胁到自己的这种自由。(错误) 【3540】下列不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C A.是否受他人喜欢 B.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C.是否具有人格魅力 D.性别的影响 【3541】利他行为 答案: 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3542】社会生物学认为利他行为是由于()。C A. 儿童模仿了父母或他人的助人行为 B. 助人与利他行为是社会进化的结果 C. 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持续生存价值 D. 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影响 【3543】社会进化论认为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规范有()。B,C,D A. 社会选择规范 B. 社会责任规范 C. 相互性规范 D. 社会公平规范 E. 社会正义规范 【3544】同情性关怀 答案: 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的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苦难。 【3545】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答案: 心理学家Latanē和Darley认为,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行为缺乏的原因,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责任扩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越少,这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2.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其他人的漠视行为使得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发生。3.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3548】内疚感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忏悔也能增加利他行为。( 错误 ) 【3549】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 答案: 1.惩罚往往使得受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Straus等人的研究发现因模仿或者由于受罚者愤怒的增加,惩罚使得受惩罚者更具有侵略性。2.这种侵略性可以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研究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儿童期受到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Straus等人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3550】简述挫折的定义及其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 答案: 挫折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在中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儿童教养、金钱、社交活动、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