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 1、税务、海关、外汇等机关认为需要强制被处罚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时,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也可以判决撤销。√ 3、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个人”,是指挪用公款归挪用公款的国家工作人员本人、其他人、私营企业使用。√ 4、行政处分应适于有违反政纪行为的公务员和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公民。╳ 5、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行政复议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6、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正当利益也构成受贿罪。╳ 7、行政诉讼的被告在二审中提供的证据,只要是真实可靠的,不论该证据在一审中是否向法院提供过,人民法院均应该采纳。╳ 8、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该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 9、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10、行政相对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复议审查。╳ 11、国家赔偿的范围仅限于侵犯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具体行政行为。╳ 12、在行政诉讼中,经人民法院的同意,被告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13、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14、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据。√ 15、在行政诉讼的二审中,人民法院可视具体情况加重判决。╳ 1、人民法院依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的规范性文件审理行政案件。╳ 2、行政自由裁量行为是行政机关不受法律约束,自由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 3、对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其同级人民政府为复议机关。╳ 4、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5、被处罚人不服公安派出所作出的警告和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应以公安派出所的上级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6、行政复议机关有权对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7、在行政诉讼的二审中,人民法院可视具体情况加重判决。╳ 8、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也可以判决撤消。√ 9、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均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10、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该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 11、行政处罚适用于有违反政纪行为的公务员和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公民。╳ 1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正当利益也构成受贿罪。╳ 13、税务、海关、外汇等机关认为需要强制被处罚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时,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4、在行政诉讼阶段,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 15、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1、公共管理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基本上是对等的。╳ 2、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关系紧密,共同构成行政主体。╳ 3、行政授权的对象一般是某个组织,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法定的个人。╳ 4、行政行为的成立,表明其是合法的。╳ 5、国务院直属机构不是行政立法主体。╳ 6、罚款和没收财产都是行政强制执行方式。╳ 7、行政裁决其实也就是行政仲裁。╳ 8、行政合同既是双方行政行为,又是外部行政行为。╳ 9、违反行政程序法与违反行政实体法一样,都将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 10、行政不当针对裁量行为,行政违法针对羁束行为。╳ 11、行政程序指行政法主体的活动所要遵循的环节和步骤。╳ 12、行政赔偿中,受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 13、我国实行一级复议原则。√ 14、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对自己行为进行复查的行为。╳ 15、行政机关也可以成为行政诉讼中的原告。√ 1、行政法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受益权分为行政优益权和行政优先权。╳ 3、正是因为行政行为是有执行力的,因此,一经作出,该行政行为就必须执行。╳ 4、羁束行政行为通常也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成分。√ 5、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司法审查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 6、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行政许可既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又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8、契约自由原则不应适用于行政合同。╳ 9、法国行政程序法比较发达,有世界上最早的程序法典。╳ 10、某种违法行为一旦上升为犯罪,就不再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1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国家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1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也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13、行政诉讼前必须经过行政复议,这是中国行政诉讼法的特别原则。╳ 14、司法审查的对象是行政争议。╳ 15、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书面审理。√ 1、公法与私法划分理论的产生和演变将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并将这种划分作为整个法律体系的内在结构,是注释法学派的首创。╳ 2、公共管理法律的原则最基本的还是法治主义原则。√ 3、政党是公民实现结社自由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 4、改善政府失败的基本途径是缩小政府规模。╳ 5、《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属于一般法律,而不是基本法律。╳ 6、我国行政处罚法将听证表述为申辩和质证,这实际上是规定了中国行政程序的听证程序制度。√ 7、以证据的来源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8、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负有举证责任,而且被告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9、行政诉讼的主体是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 10、公共管理执行的收益指法律实施实际达成的效果。╳ 11、私法公法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严格过错责任。╳ 12、严格来说,行政契约本身并不受行政法调整。╳ 13、在我国,宪法不能直接引用于司法判决中。√ 14、法律保留是英美法系国家约束行政权的主要方式。╳ 15、“任何人不得作为自己的法官”,这一原则来自于“自然公正原则”。√ 1、经地方行政机关授权,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行政职权并从事行政管理,因此之也可以称之为行政机构。╳ 2、以证据的来源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在民间性类行政组织中,最具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是行业协会。√ 4、我国法律规定贪污、挪用的公共财物,一律追缴;贿赂财物及其他违法所得,一律没收。√ 5、行政解释属于有权解释,也属于执行解释。╳ 6、行政案件的成立在许多情况下是以对复议决定不服为前提的。√ 7、法律的规范性经济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主观和个人判断基础之上的,它以经济效益这一最高标准来考察某一交易达成或政策被采纳或法律被通过时,从受这个交易或政策或法律的影响的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否变得更好,社会资源的配置是否有效益,社会财富总值是否增值。√ 8、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9、行政优益权是行政职权内容之一。╳ 10、国家烟草专卖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11、行政机关颁发执照的行为属于单方行为。╳ 12、行政行为的废止不具有溯及力。√ 13、试验性立法大多属于特别授权立法。√ 14、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依法裁决行政纠纷的活动。√ 15、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