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 如何认识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 如何认识邓小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 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8、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9、 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0、 为什么说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11、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12、 如何认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1、答: (1) 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2) 实现以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与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3) 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概括为“两个牢固树立”、“三个显著提高”、“一个良好局面”。 2、答: (1)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理想教育、 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 五爱是基本要求。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发达 发展科学,实现科学昌明 发展文化,实现文化繁荣 3、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每一个社会,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大的方面。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 4、答: 面对新的形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及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西化”、“分化”的渗透;“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面对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文化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精神生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5、答: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包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在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抓打击犯罪、抓民主法制、抓惩治腐败,都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内在的联系,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6、答: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 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指导理论、实现方法和手段以及发展目标和方向。 (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理论 (2) 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3) 主要任务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 根本目的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答: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的概念,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即从这个角度看,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 从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来看,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大方面,而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 (3) 从目的和功能来看,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精神文明都是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8、答: (1)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然会引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而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 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将长期存在; (3) 由于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 (4) 由于我国目前文盲半文盲人口仍占很大的比重,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必然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9、答: (1)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3) 要约束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 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道德规范,是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 10、答: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1) 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 (2) 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 (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样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功能,形成合力。 11、答: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2)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在当今世界, 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的在竞争中的成败,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科学技术上的高低。 (3)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同等的重要性。科学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肃清封建残余思想,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促进人们更新观念,改变陈规陋习。 12、答: (1)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过去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极端夸大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严重教训,在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中,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2)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发展内在规律。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脱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能割断历史文化传统,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以立为本”, 着眼于立。 (3)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4)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讲求实效。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文明建设比经济建设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精神文明建设弹性大,易反复,不进则退。精神文明建设要讲求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