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
1. 影响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的因素。
解答:财政收支规模的结构,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要因素有:
(1)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
(2)经济成分的制约
(3)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4)国内政治形势和国
2. 简述分税制的优点。
1. 有利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促进各级政府管理财政的主动性、积极性。
2. 在保证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有利于尽快改善中央财政状况,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3. 中央税和共享税由中央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可以保证中央财政的税基不受侵蚀,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4. 有利于消除为谋取地方利益阻碍商品流通的弊端,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简述财政宏观调控的经济条件。
有效地发挥财政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必须创造必备的经济条件,主要有:
(一)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二)适当集中财力--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例
5. 简述财政宏观调控的对象。
一、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及其结构进行调控
二、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三、对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进行宏观调控
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6.简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二)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
(三)有利于合理调节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
(四)促进改革和加强财源管理,转换财源建设结构
五)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职能
7.简述财政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手段。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
财政宏观经济调控的间接方式,是指在宏观调控中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进行调控。财政宏观调控的直接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执行和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采取行政手段,引导或约束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调控是从调控总需求入手,达到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平衡,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协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宏观经济调控是全方位、多层面的,针对不同调控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控方式和调控手段。
8. 简述影响和制约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因素。
.解答:
(1)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2)国家分配政策和财政收入表现形式。
(3)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化。
(4)所有制结构。
9. 财政投融资有哪些资金来源?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有:
(1)社会保障制度的闲置(结余)资金;
(2)国有企业上交利润。
(3)邮政储蓄吸收的资金;
(4)部分预算外资金;
(5)世界银行系统提供的低息,长期优惠贷款。
10.简述产业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行使职能。
(2)保证国家必要的客观经济调控能力。
(3)有利于正确形成国家与有关各方合理的分配关系
11.简述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主要适度标志。
1)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行使职能。
(2)保证国家必要的客观经济调控能力。
(3)有利于正确形成国家与有关各方合理的分配关系
12.简述改进和完善复式预算制度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改进和完善复式预算制度有助于拓宽理财领域,规范预算收支,对于加强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和防止发生财政性货币发行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内容有:
实行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将原单式预算中的收支项目,按政府职能将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分开,分别编制"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2.社会保障预算:国家以行政性手段筹集并管理的社会保障收入及相应安排的支出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3.国家财政投融资体系:国家不仅以税收、利润上缴等形式取得收入并以无偿拨付形式安排支出,通过改革,以信用形式既以有偿形式建立财政投融资体系,是行之有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和形式。
13.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有何意义。
(1)进一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能
(2)完善现行税制,落实地方税的立法权
(3)理顺税费关系,统一预算
14.我国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
一、收入数量制约支出规模
二、按科学的顺序安排支出
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15.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强制性
税务机关征税的根据是国家有关税收的各项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纳税人依法纳税,一旦发生应税行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政府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必须遵守。
(二)无偿性
税收是无偿的,必须强制征收。税收的无偿性是对纳税人个体而言的,对全社会而言,税收具有"返还性"。
(三)固定性
税务机关根据应税行为的性质,按税种、税率征税;发生应税行为的纳税人、自然人和法人按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固定性还表现在国家规定的征税标准和完税方法不宜频繁变动,以便有效地发挥税收在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中的作用。
16.简述公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公债产生需具备必要条件:一是政府支出需要;二是存在闲置资本。
公债发展需要具备更多的条件:
(1)国家职能扩展,政府支出日益增长超过税收等无偿收入承担能力。
(2)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社会闲置资本的存在。
(3)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促进公债发展。
(4)物价和币值稳定,不发生大的波动。
(5)证券市场的形成,使公债拥有较大的流动性。
(6)法制和财政制度的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