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2|回复: 27

[可儿精心整理]统计学0504全套复习宝典精华

[复制链接]

551

主题

9092

回帖

8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79133
发表于 2005-4-4 2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统计学老师的回答:(摘录于交流园地BBS )

关于考试问题的回答

1、考试试题中凡涉及正态分布,T分布,等分布表的临界值问题,一般会给出,同学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2、没有绘图表的题目,但不等于没有涉及表的题目。

3、关于考前辅导,我们一直在进行,但不会另出一些题目,在考前两周会对模拟试题进行精讲。

1、关于模拟题中计算题的解题步骤我会整理出来挂在网上,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复习。 2、关于值机答疑的整理材料,我也会尽快挂在网上,另管理部门也会把PPT,和录音材料放在网上,大家可查看一下。 3、关于考前的复习,我早已经发了贴,希望大家不要再问什么考试范围,重点之类的问题,但欢迎大家提问有关专业的问题。 4、关于提问还是希望大家真能提问题,对一些在书上能查到或在别的参考书上能找到的,例如公式,概念之类的问题还是希望大家自己看,对于在你们复习当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语言提问。 5、参考书:2004版或2000版 ,人大出版社,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 人大网院远程教材

<统计学>2005年4月考试复习辅导计划

第一周(05.3. 7—3. 13)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第二周(3. 14—3.20) 第四章 参数估计

第五章 假设检验

第三周(3.21—3.27) 第六章 方差分析

第七章 列联分析

第四周(3.28—4.3)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

第九章 时间数列分析

第五周(4.4—4.10) 第十章 指数和总复习

第六周(4.11—4.17) 总复习

草木之中有人在 清幽香甜尽满怀 醇厚活顺普洱韵 众口一茗趣自来 轻松潇洒、遨游天下(可儿印记)http://www.blog.163.com/cutie_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

主题

9092

回帖

8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79133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2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1。老师提供的word版本值机答疑下载:[公告]值机答疑记录整理 值机答疑.doc http://www.cmr.com.cn/bbs/images/upload/0001/19961/2005327224615.doc

2。老师提供的word版本第一,二章 模拟计算下载: 第一二章 模拟计算.doc http://www.cmr.com.cn/bbs/images/upload/0001/19961/200541102046.doc

3.老师提供[原创]模拟题计算题整理 一(第三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 第三章 概率和概率分.doc

http://www.cmr.com.cn/bbs/images/upload/0001/19961/200532902948.doc

4.统计学--模拟题WORD版http://www.cmrclub.com/bbs/dispbbs.asp?BoardID=6&ID=51316

草木之中有人在 清幽香甜尽满怀 醇厚活顺普洱韵 众口一茗趣自来 轻松潇洒、遨游天下(可儿印记)http://www.blog.163.com/cutie_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

主题

9092

回帖

8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79133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21: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复习:

第一章 绪论

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掌握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

要点

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1) 数据的计量尺度。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2) 数据的类型。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统计数据的搜集:(1) 统计调查方案,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统计调查方法: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理解抽样调查的涵义。各种统计方法应用的场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统计数据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注意理解绝对数和相对数的不同特点和运用原则,掌握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各个代表值的含义、特点、应用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根据已知条件,较熟练地计算各个代表值,并运用这些代表值分析具体问题。

要点:

绝对数与相对数:(1) 绝对数,了解绝对数的涵义;绝对数的计量单位。理解时期数的时点数的涵义特点。(2) 相对数,了解相对数的涵义和表达形式。理解相对数的种类。掌握比例相对数和比率相对数的计算。(3) 绝对数与相对数的结合应用,了解绝对数与相对数的联系。理解绝对数与相对数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集中趋势的描述:(1) 众数,了解众数的涵义。 理解对称分布和非对称分布情况下,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关系。 离散程度的描述(1) 极差,了解极差的涵义和特点。掌握极差的计算和应用。(2) 异众比率,了解异众比率的涵义和特点。掌握异众比率的计算和应用。(3) 四分位差,了解四分位差的涵义和特点。掌握四分位差的计算和应用。(4) 标准差,了解标准差、方差、平均差的涵义,掌握标准差、方差、平均差的计算和应用。(5) 离散系数,了解离散系数的涵义。掌握离散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重点理解随机事件、随机变量及其概率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概率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应理解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与分布函数、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定义,熟记几种常用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重点掌握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和应用,弄清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之间的关系。

要点

概率基础:(1) 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有关概念;事件的包含与相等;事件的不相容;事件的乘积或交;事件的逆;概率的古典定义; 概率的统计定义。理解古典概率、主观概率、统计概率的差异。掌握古典概率定义的计算。统计概率定义的计算。(2) 概率的性质与运算法则,掌握概率的各个性质及其运算法则及全概率公式及其贝叶斯公式。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分布函数的概念。 二项分布的概念。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条件,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关系。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和方差的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泊松分布的概率计算。(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了解正态分布在统计中的重要地位。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理解概率密度的涵义。掌握正态分布概率的计算。

草木之中有人在 清幽香甜尽满怀 醇厚活顺普洱韵 众口一茗趣自来 轻松潇洒、遨游天下(可儿印记)http://www.blog.163.com/cutie_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

主题

9092

回帖

8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79133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21: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复习

第二周复习

第四章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统计推断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抽样及抽样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本章主要介绍了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抽样分布的重要概念,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以及参数估计量的评价标准和几个重要的统计量。 参数估计的方法内容包括一个总体参数的估计,如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总体方差的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估计,如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估计,两个总体比例的之差的估计,两个总体方差比的估计。学习本章时,应重点理解抽样分布和参数估计的统计思想,理解和掌握几种常用统计量的思想和应用。应熟练总体均值在σ2已知和σ2未知条件下的区间估计。对总体比例的估计以及两个总体均值之差及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估计要求概念清楚,一般掌握即可。

考核点: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 (1)统计推断的意义,理解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2) 总体和样本的概念,简单随机样本的概念。 掌握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的计算。(3) 几种常见的样本分布。 理解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与总体均值的关系; 样本均值的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关系。 掌握统计量的涵义, Z统计量、t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条件。

1、 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1) 点估计:理解点估计的涵义,理解点估计优良性的三个准则: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的实际涵义。

(3) 区间估计: 了解置信区间的概念,置信概率的概念。,显著性水平的涵义,理解区间估计准确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2、 总体均值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1)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掌握总体σ2已知和总体σ2未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2)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掌握总体比例区间估计的统计量和置信区间。 4、 两个总体均值及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估计 (1)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估计:掌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区间估计的统计量和置信区间。 (2) 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掌握两个总体比例之差区间估计的统计量和置信区间。

第五章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组成部分,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对总体的未知参数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抽取样本,构造适当的统计量,对假设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的一套程序。学习本章时,重点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假设检验的步骤,并利用这些方法对未知参数的假设进行检验。

考核点

1、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1) 假设检验的概念。(2) 假设检验的步骤。(3) 假设检验中的小概率原理。(4)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2、 假设检验方法:(1) 假设检验的不同类型,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的含义。(2)掌握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均值检验。(3)总体方差未知情况下的均值检验。(4) 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5)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

草木之中有人在 清幽香甜尽满怀 醇厚活顺普洱韵 众口一茗趣自来 轻松潇洒、遨游天下(可儿印记)http://www.blog.163.com/cutie_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

主题

9092

回帖

8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79133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2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复习

第六章 方差分析

 内容

  方差分析是假设检验问题的进一步推广,常常用于检验两个以上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在这一章中,介绍了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学习本章时,应注重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进行方差分析的具体步骤,并能结合具体问题,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技术。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了解A、 方差分析的涵义。B、 应用方差分析的条件;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了解:A、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涵义。B、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C、 总离差平方和的概念。 理解:A、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容。B、 总离差平方和、组内平方和、组间平方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了解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理解:A、 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B、 双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容。 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1、方差分析的步骤:

解答:进行方差分析一般都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检查总体是否符合应用方差分析的条件。 (2) 提出方差分析的原假设和替换假设。 如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为:H0:μ1=μ2=…… =μr; H1:μ1、μ2、。。。。。。μr不全相等。 (3)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平方和、方差、F值等,并将结果列入方差分析表。 (4)构造统计量进行F检验,找出临界值 。 2、对于同一批观察数据,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各自的总离差平方和Q( C)。 A.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Q大 B.双因素方差分析中的Q大 C.相等// 根据方差分析的公式可以看出。 D.不能确定

3、对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误差平方和SSE,以下正确的选项有(反映随机因素的影响)。水平项离差平方和SSA—反映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

4、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统计量的分子是____组间___方差,分母是__组内_____方差,分子的自由度为_____r-1__。分母的自由度为n-r

第七章 列联分析

 内容

  本章介绍了列联分析的数据格式,列联表的简单分析,x2分布和x2检验及其在一致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中的应用;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相关测量和列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章时,应重点理解列联分析适用的数据类型和x2检验所能解决的问题;要掌握列联表期望值的计算和x2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过程;熟记并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品质相关系数;理解x2分布的期望值准则。

1、列联表:(1)列联表的构造,掌握:根据R×C指出变量的划分类别。 (2)列联表的简单分析,理解为什么利用百分比和期望值。掌握:行边缘频数、列边缘频数、条件频数、行百分数、列百分数、总百分数、期望值频。数等数量的计算。 2、 分布和 检验 (1)x2统计量和x2分布。了解x2统计量的用处。理解A、x2统计量的特征。B、x2分布的特点。掌握:A、x2统计量的公式。B、f0,fe的含义和计算。C、x2统计量的计算过程。D、自由度的计算。 (2)两种x2检验:理解一致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的异同。掌握A、用x2统计量作一致性检验。  B、用x2统计量作独立性检验。 3、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三种品质相关系数定义和相互关系。理解A、使用多种相关系数的原因。B、比较不同列联表变量之间相关程度时要注意行列数应该相等。 掌握:   A、相关系数的定义。  B、2×2列联表的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D、列联相关系数的定义。   E、列联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F、V相关系数的定义。   G、V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H、三种相关系数的比较。

1、 列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x2分布的期望值准则,理解期望频数不能过小。

掌握:   A、只有两个单元时,每个单元的期望频数都不得小于5。   B、有两个以上单元时,不得有20%以上的单元期望频数小于5

1.在对一个R×C列联表进行 卡方检验时, 卡方分布的自由度是( (R-1)*(C-1) )

2.φ系数是一种常用的品质相关系数,可以说(A )。 A.若2×2列联表的φ系数为1,则X与Y完全相关 B.当列联表R×C中的R=4时,φ值仍然不会超过1 。/ / 当列联表 R×C中的行数R或列 大于2时,φ值将随着R,C的变大而增大,且φ值没有上限 C.对所有列联表|φ|〈=3 D.对所有列联表|φ|〈=1

1、相关系数:

2、列联相关系数C:最大值依赖于表的行数和列数,随着R,C的变大而增大,根据不同行和列计算的列联系数不便比较(局限),对总体分布没要求。系数一般小于1

其中 :给定单元的观察频数, :给定单元的期望频数。

3、V相关系数: n:观察总频数,R,C:RXC列联表

3、列联表中每行的所有观察值的和被称为(行边缘频数)

2、 用独立性检验来回答的问题是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相关或独

草木之中有人在 清幽香甜尽满怀 醇厚活顺普洱韵 众口一茗趣自来 轻松潇洒、遨游天下(可儿印记)http://www.blog.163.com/cutie_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

主题

9092

回帖

8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79133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21: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复习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

 内容

  相关与回归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本章主要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此基础上,简要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及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问题。学习本章时,应深刻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统计思想,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法;重点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方法以及回归分析中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理解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及非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能根据所掌握的实际数据,利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关于简单线性相关 (1)了解A、 相关关系的涵义。 B、 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理解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 (2) 关于相关关系的描述与测度。了解A、 相关散点图的做法。B、 简单相关系数的概念。 理解A、 相关散点图的作用。B、 相关系数的意义。 掌握A、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B、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 (3) 掌握A、 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 B、 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的过程。 2、 关于一元线性回归。 了解A、 回归分析的涵义。B、 一元线性回归的涵义。 ② 理解回归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一元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理解A、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涵义和基本假设。B、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 A、 最小二乘估计值的求法。   B、 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关于 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 理解A、 总变差平方和、回归平方程、剩余平方和的关系。   B、 可决系数(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差的作用。   C、 可决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掌握A、 可决系数(制定系数)的计算。   B、 估计相准误差的计算。 (4) 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和内容。 掌握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5) 回归预测的区间意义,掌握回归预测值的计算。 3、 (1)多元线性回归,了解A、 多元回归的概念。B、 多重可决系数与多重相关系数的关系。 理解A、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涵义。B、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检验的意义。掌握A、多元回归系数的求法。   B、 多元可决系数的求法。 (2) 一元非线性回归。了解A、 双曲线模型形式。B、 对数曲线模型形式。C、 幂函数曲线模型形式。

第九章 时间数列分析

 主要内容

  时间数列分析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本章主要讨论一些传统的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内容包括时间数列的对比分析(指标分析)构成分析两个方面。在指标分析中,从水平和速度两个方面介绍了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在构成分析中,讨论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的测定与分析方法。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时间数列概念及类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时间数列各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指标间的关系;掌握时间数列构成分析的基本原理、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计算、分析与应用,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实际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1、时间数列分析基础

(1) 时间数列及其分类。了解A、 时间数列的概念。B、 绝对数时间数列的涵义。C、 相对数时间数列的涵义。D、 平均数时间数列的涵义。理解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和联系。

①从观察值的表现形式上分类:

绝对数时间序列:根据观察值所属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时期序列:观察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总量,其各观察值可以直接相加。

时点序列:观察值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时点上的总量,它在某一时点上统计得到的,序列中的各观察值通常不能相加。

②简单统计对比分析方法上分类:水平分析,速度分析。

(2)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为序时平均数,可以概括性地描述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① 了解:A、 发展水平的涵义。B、 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C、 增长量的概念。 D、 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的涵义。E、 平均增长量的概念。② 理解:逐期增长量与累积增长量的关系。   ③ 掌握:A时期数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B时点数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C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

绝对数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期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点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3) 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   ① 了解A、 发展速度的概念: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相对的发展变化程度。

B、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概念。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C、 增长速度的概念。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的概念: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水平法/几何平均法   ② 理解:    A、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观察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最末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两相邻定基发展速度 后/前=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    C、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平均发展速度-1。    D、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和累积法的不同特点和适应范围。   ③ 掌握:    A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    B增长速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C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    D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及计算。    E累积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    F《平均发展速度表》的应用。 2、 长期趋势分析 (1) 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与构成模型   ① 了解:A、 时间数的构成要素。B、 时间数的分解模型及基本假设。C、 长期趋势的概念。② 理解:时间数列分解模型的多样性。 (2) 直线趋势的测定   ① 理解: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② 掌握最小二乘法直线趋势模型的求法。 (3) 曲线趋势的测定。 了解曲线趋势模型与直线趋势模型的区别。理解A、 指数曲线及其应用。B、 二次曲线及其应用。 (4) 趋势线的选择。了解趋势线选择应考虑的因素。理解趋势线选择的标准及应用。 3、 季节变动分析 (1) 季节变动概念及其测定目的。 (2) 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不同季节变动测定方法的适用条件。 掌握A季节模型的组成及季节指数计算。B按月(季)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的步骤。C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的步骤。 (3) 季节变动的调整的目的以及季节变动调整的公式及应用   

1、 循环波动与不规则波动分析 (1) 循环波动概念及其测定目的 (2) 循环波动的两种常用测定方法和测定过程 (3) 不规则波动。不规则波动的概念及测定目的、方法。 (4) 时间数列图形比较 了解时间数列图形比较的方法。理解:时间数列图形比较在实际研究中的作用。

第十章 指数

 内容

  指数是应用于经济分析领域的一种特殊统计方法,它主要用于反映事物数量的相对变化数量。本章主要讲述指数的编制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最后简要介绍实际中常用的几种重要指数。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指数的性质与分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各种指数的编制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指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能够熟练运用指数体系对实际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1、 指数的性质与分类: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数量指数,质量指数);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个体指数,综合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简单指数,加权指数);按对比场合不同(时间性指数又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区域性指数) (2) 指数的类型   ① 了解A、 质量指数和数量指数的涵义。B、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的涵义。    C、 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的涵义。D、 时间性指数和区域性指数的涵义。   ② 理解指数分类的依据。  2、 加权指数:按所采用的权数不同分为加权综合指数,加权平均指数。是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项目的综合变动状况。由于权数可以固定在不同时期,因而加权综合指数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基期变量值加权(拉氏指数/L式指数),报告期变量值加权(帕氏指数/P式指数)

1)权数的确定, 了解编制加权指数权数确定的必要性。理解确定权数应该考虑的三项内容。 (2) 加权综合指数   ① 了解A、 加权综合指数的涵义。B、 综合指数的数量指数一般计算公式。C、 综合指数的质量指数一般计算公式。   ② 理解:加权综合指数权数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   ③ 掌握:A、 数量指数的计算。B、 质量指数的计算。 (3) 加权平均指数   ① 了解A、 加权平均指数的概念。B、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概念。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概念。   ② 理解A、 加权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B、 加权平均指数权数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   ③ 掌握:A、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计算。B、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计算。 3、 指数体系:(1)了解总量指数的概念,指数体系的概念 理解:A、 指数体系可以做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B、 指数体系两个因素中一个为数量指数,一个为质量指数,且权数的时期不同。 (2) 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了解:A、 个体指数体系。B、 综合指数体系的不同形式。C、 加权平均指数体系的不同形式。D、 多因素指数体系分析。

  掌握A、 常用的综合指数体系的计算及其经济涵义的解释。B、 常用的加权平均指数体系的计算及其经济涵义的解释。 (3) 可变构成指数及其指数体系。① 了解可变构成指数的概念,固定构成指数的概念, 结构影响指数的概念。   ② 理解可变构成指数中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权数时期的选择一般原则。   ③ 掌握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计算及经济涵义的解释。 4、 几种常用的重要指数 (1) 零售价格指数。了解零售价格指数的概念。 理解零售价格指数的不同计算范围。掌握零售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及总指数的计算。 (2) 消费价格指数   了解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 理解消费价格指数的不同计算范围。掌握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 (3) 股票价格指数:了解股票价格指数的涵义。理解股价平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

草木之中有人在 清幽香甜尽满怀 醇厚活顺普洱韵 众口一茗趣自来 轻松潇洒、遨游天下(可儿印记)http://www.blog.163.com/cutie_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52
发表于 2005-4-5 18: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477

回帖

4464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464
发表于 2005-4-5 2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辛苦了可儿!!!!
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 什么事都变得不自然 原来的我是想当然 遇到你使我茫然 现在的我依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9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017
发表于 2005-4-5 2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后

考试没把握了,太多了,来不及复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2673

回帖

35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352810
发表于 2005-4-6 13: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俺只打算看模拟题了,听说一月份就是只考了模拟题内容
快让我毕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9-10 12:59 , Processed in 1.3517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