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 简述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
答: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主要有:
1.满足共同的兴趣与目标;
2.获得安全感;
3.满足社会需要,如友谊、归属、爱等;
4.满足自尊需要,如成就感、地位需要、权力需要等。 2.简述群体的凝聚力。
答: 群体的凝聚力是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的强度。对于凝聚力高的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吸引、相互喜欢,接受群体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相反,对于凝聚力低的群体,成员之间彼此不喜欢,各自为政。 3.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那几个阶段?
答: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系统相互联系的阶段:
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
震荡阶段。关键特征是群体内部冲突不断。
规范阶段。群体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
执行阶段。群体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
最后,中止阶段。群体解散或自动消失。 4. 简述智力及其结构。
答: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个体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或者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总之,智力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整合。
通常,智力结构包括:计算、词语流畅、言语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以及知觉速度。 5.简述微观组织行为的内容。
答: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一般分为微观与宏观组织行为。微观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1)个体行为,如态度、能力、动机等。(2)人际行为,如沟通、领导、谈判等。(3)群体行为,如群体动力、工作团队等。(4)群际行为,如冲突与竞争等。 6. 简述强化程序对绩效和行为的影响。
答:强化程序分为连续性强化和间断性(部分)强化。部分强化包括四种固定间隔、固定比率、可变间隔、以及可变比率。
下面以报酬形式作为强化物来看强化程序对绩效和行为的影响:
固定间隔的强化程序,根据固定时间付酬,如月薪、年薪,导致平均绩效,行为迅速消退;固定比率的强化程序,根据具体反应数量付酬,如计件工资,导致很高稳定绩效,行为中速消退;可变间隔的强化程序,多种时间段后付酬,如不定期发奖,导致中高稳定绩效,行为缓慢消退;可变比率的强化程序,仅给某些反应付酬,如奖励时不严格依据销售量,导致很高绩效,行为极慢消退。
7.简述组织变革及其基本特征。
答: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并籍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是:
1.组织变革是组织管理主体主动地,自觉地使组织系统适应组织环境的过程。
2.组织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组织变革应是有计划的变革。
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8. 简述组织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答: 组织规模影响着组织结构的特征。
一般而言,大型组织正规化程度高、分权水平高、负责性高、高层行政人员比例低、专业与文秘人员比例高。
而小型组织则正规化程度低、集权水平高、负责性低,高层行政人员比例高、专业与文秘人员比例低。 9.简述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
答:人们认为创造性问题解决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自已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
2.酝酿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
3.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一个特定启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然地被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
4.验证阶段。这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经验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的验证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