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模拟题
http://www.cmrclub.com/bbs/viewFile.asp?Boardid=37&ID=17708
0601财政学复习题目(由大猫猫整理)
1.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依据信用的原则,或者说有借有还支付利息的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资金,形成国家债务。
2. 债务收入:为了满足支出急剧增长的需要,国家运用信用的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取得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国家债务。例如,国家通过发行公债的办法向国内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居民借款或者举借外债所取得的收入。
3.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国家权力,在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再分配过程中所表现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4.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5. 无偿收入: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按照法律程序无偿取得的收入,如各种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罚没收入等等。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6. 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大小,都按占总额相同的比例征收的税率。例如,增值税一般按17%的比例征收;企业所得税,一般按33%的比例计征等等。
7. 中央税:即根据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在确定事权的基础上划分税收收入归中央政府的税种。在我国,中央税主要包括: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8. 地方税:即根据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在确定事权的基础上划分税收收入归地方政府的税种。地方税在我国主要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乡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
9. 产业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企业之间的构成与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着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增减变化。产业结构合理,社会再生产顺畅地循环周转,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高,国民收入增长快,相应地财政收入增长就快;反之,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会变慢甚至下降。
10. 国有资产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与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国有资产经营:是指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筹划、决策活动。
12. 消费性支出: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共同需要方面的支出,包括行政、文教、科学、卫生、体育等公共消费和劳务支出,以及国防经费等支出。
13. 财政透支:是指财政发生赤字时,向银行借款弥补赤字。
14. 财政信用:财政信用是通过信用方式利用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中处于间歇状态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支援农业生产,支持预算内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扶持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等。
15. 社会总需求:指一定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额。即在既定的价格下居民、企业、单位和政府要用于购买商品物资的支出总额。它要形成对商品物资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16.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进入市场可供购买的商品物资(包括劳务)的价值总额,用货币表示就是科工商品物资的数量和单位销售价格的乘积。
17.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即在编制预算时支大于收;或者在执行收支平衡预算过程中,收不抵支出现的差额
18. “软”赤字:用公债收入弥补的财政赤字,习惯称“软”赤字。
19. “硬”赤字:用增加货币发行弥补的财政赤字,称为“硬”赤字。
20. 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在一个总预算内。
21. 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22. 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规定财政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划定各级政权之间,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以及财政收支范围。
23.分税制:分税制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简称。是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简答论述题:
http://www.cmrclub.com/bbs/viewFile.asp?Boardid=37&ID=26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