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回复: 3

实用心理学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3525

回帖

46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63481
发表于 2006-4-15 1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著名的囚犯困境认为最终的均衡解是B.都认罪

3.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D.分类学

4.下列不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C.是否具有人格魅力

5.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6.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是C.荣格

7.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中,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部活动的特质,称为B.基本特质

8.下列体现了角色扮演对改变人们某些顽固态度的作用的因素是C.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

9.下列可以考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是A.实验法

10.对于中国人的大七人格,与大五人格理论中共通的维度有D.外向性

11.下列从心理学角度对文化的定义是( )。

C.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总称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

13.下列属于遗传构建环境观点中唤起型构建方式的是( )。D.内向的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强化了其安静、内向的性格特征

14.说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说服者创造适当情境,以使他人愿意改变态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的因素是B.自我

15.与古希腊四种气质类型说相应的人格理论是( )。 A.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二、多选1.对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批评主要有( )。

A.人类的行为有时候自发的、无意识的

C.习惯性行为不受理性因素影响

2.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要经过的阶段有( )。A.服从B.认同C.内化

3Zimbado认为与去个体化行为有关的因素有( )。

A.个体从群体中所获得的不败感 D.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匿名性

4.与生物进化相比,文化进化的特色有( )。

A.文化进化的速度较快 B.文化进化的基础是知识在代与代之间的传递

D.文化进化决定了人们如何使用遗传得来的能力

E.文化进化以文化与社会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

5.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有( )。

A.他人的存在B.责任分散E.时间压力因素

6.影响从众的情境因素有( )。

A.团体的规模B.团体的凝聚力E.团体的社会支持

7.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

A.功利主义经济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

8.关于"近代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文化与人格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C.从宗教角度对中国儒家思想提出尖锐批评

D.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9.公平理论的假设有(ABC)。

A.假设彼此有关系的一群人总是企图使他们的行为结果收益最大B.假设团体会发展出一套如何将酬赏依比例公平的分配给所有有关人员的规则C.假设当个体感觉到某一人际关系不公平时,会感受到某种压力的存在,促使他采取行动以恢复公平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E)。A.态度的特殊性水平越高预测行为就越准确B.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态度预测行为越不可靠E.态度的可接近程度越高其预测行为的效度越高

11.心理学家根据交换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把人们之间的冲突分为( )。

A.零总和冲突 B.可变总和冲突

12.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有( )。 A.强化原则 B.联结原则 D.社会交换原则

13.对于亲和需求的作用,R.Weiss指出它可以提供几种重要的报酬,包括( )。A.依恋B.社会整 C.价值保证D.可靠的同盟感 E.得到指导和受教育机会

(三)判断题

1.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A

2.人的宗教价值观取向也可以用奥尔波特的人格问卷来测量A

3.参与决策在提高士气上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是有效的。B

4.被说服者的卷入可以分为问题相关卷入和印象相关卷入,前者主要强调个体的态度反应受到他人赞成或反对的影响,后者主要强调态度所考虑的问题和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方面的关联。B

5.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过程称为对他人的知觉。B

6.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A

7.古希腊时代没有心理学。A

8.正式团体的规范是正式规范,而非正式规范只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中。B

9.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关心团体的需要和人际关系最为重要,而在个人主义的美国,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更受美国人欢迎。A

10.在说明团体决策中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时,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在极化产生过程中信息性影响的作用,而说服性辩论的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了规范性影响之上。B

11.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A

12.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自然观察。A

13.陈仲庚的人格定义,把人格和自我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A

四、名词解释

1.社会懈怠 :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2服从 Obedience: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

3自我检控 :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4零总和冲突 :是指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交换双方完全是竞争性的。

5曝光效应: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Zajonc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

6同情性关怀 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的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苦难。

7相貌换地位looks-for-status):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比如Buss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异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人。Davis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looks-for-status)。

8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Wallerstein认为: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方面形成了一套权力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些国家(大多数欧美国家)处于权力核心地位,另一些国家(尤其是亚非国家)则处于权力的边缘。这种权力地位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文化与学术的差异,表现为在文化与学术上权力核心国家对边缘国家有支配性的影响力。

9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的信念。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如戒烟、减肥、有规律的锻炼以及减少胆固醇摄取等

10酬赏: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Foa等人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酬赏问题,找出了六种基本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服务。

11权变模型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Fiedler认为领导的效果取决于领导者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决定着绩效。

12挫折侵犯理论 :把挫折和侵犯看成是互为因果,即挫折必然导致侵犯,侵犯也必然以挫折为前提,并且认为宣泄是减少侵犯的有效方法。

13加权平均模型 :是Anderson1968年提出来的。按照这一模型,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比如对科学家而言,智力因素的权重大;而对演员来说,则是吸引力的权重大。

[此贴子已经被阿虎于2006-7-16 0:20:03编辑过]
愿: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一生健康!幸福!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3525

回帖

46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6348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9: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题(二)

五、简答题

1. 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解答:心理学家Latanē和Darley认为,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行为缺乏的原因,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责任扩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越少,这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2.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其他人的漠视行为使得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发生。3.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2. Moreno是如何测量团体凝聚力的?

  解答:Moreno提出社会测量法来测量团体凝聚力。这种方法首先让某一团体的成员指出愿意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的其他人的姓名,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该团体的成员,而有些人不是。凝聚力的指标是选择的他人中团体成员所占的比例,如果一个团体中大部分的成员选择了外人,该团体的凝聚力就低。

3. 简述语义区分量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解答:语义区分量表采用双极形容词,如好-坏、强-弱等让被试加以判断的量表。现在研究者常常对语义区分量表稍加修改,把两极形容词拆开,并用这种方法建构人格问卷。比如杨国枢、王登峰等人最近几年中就用这种方法发展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问卷。

4. 简述挫折的定义及其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

解答:挫折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在中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儿童教养、金钱、社交活动、性生活。

5. 请简要说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

解答: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它包括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自主与个人隐私,同时强调个体是社会的基础。集体主义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它关注内团体的目标与需要胜于个体自己,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快乐,并且乐于接受他人。

6.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生活事件(Life events"

解答:生活事件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丧偶、生病、背井离乡等。生活事件通常以应激的模式加以分类,根据个体对紧张和挑战产生的反应(包括社会、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评价生活事件的影响大小。生活事件反映了世界变化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而生活事件之所以影响健康,是因为它给个体带来了压力或者应激。

7. 社会渗透理论如何解释自我展露在亲密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解答:Altman用社会渗透理论来说明自我展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由浅入深,人们之间的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

 社会渗透理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揭露水平与他人的揭露水平相对应,他人揭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揭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8. 简述JonesDavis对应推论理论。

:JonesDavis1965年提出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dispositional trait),即人格、态度、心情等。Jones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六、论述题

1. 试述Bem自我知觉理论。

:Bem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即自我知觉理论。在这个理论中,Bem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

2. 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

:1.惩罚往往使得受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Straus等人的研究发现因模仿或者由于受罚者愤怒的增加,惩罚使得受惩罚者更具有侵略性。2.这种侵略性可以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研究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儿童期受到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Straus等人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3 举证说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Zimbardo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激起,匿名性和责任分担。(6分)而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匿名性和自我意识。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Diener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从而导致去个体化行为的发生。(10分)(注:须结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愿: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一生健康!幸福!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3525

回帖

46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6348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题(三)

七、 案例题

<>1.案例1:作家刘心武眼中的"324"事件

"324"陕西体育中心所发生的事端,造成公共财产的严重损失当然是令人遗憾的事。有人认为这是自1985"519事件"以来的第二次"足球骚乱",而且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了那一回,并指称西安闹事的那些球迷为"足球流氓"。……中国足球的市场化派生出了种种问题,尤其尖锐的是眼下已进入司法调查阶段的"黑哨"问题,导致了公众普遍的焦虑---相信这也正是触发"324"西安球迷情绪狂乱的一大心理背景……中国足球的进步,特别是男足终于圆了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梦,市场化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生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广大的球迷所体现出的热情、激情、浪漫情怀,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事例真是太多太多了……

"324事件"作为一桩个案,应该从学理上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据我所知,在英国,有一批被称为"足球流氓"的人,他们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近乎职业性地到足球赛事上去寻衅滋事,哪里有大的赛事他们就一定到那里去集结;二是必定无事生非,他们拥戴的球队输了要闹,赢了也要闹,觉得裁判不公要闹,就是裁判没惹他们也要闹,总之他们是闹定了,闹事第一,看球第二;三是他们一闹必闹大发,打、砸、抢、烧是家常便饭,更有持枪行凶,造成人员伤亡的。……我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球迷中,还并没有这样的"足球流氓"出现。最好永远也不要出现。我们的传媒在使用"足球流氓"这个语汇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对待本国的球迷,又尤其是对待比如"3•24事件"中因偶发性狂躁而闯下祸的那些年轻人。

案例2:北京青年报:"京骂"刺了谁的耳

在讨论"京骂"问题之前,必须承认一个前提,即足球是一项充满激情和血性的运动,因此,足球场上不可能出现音乐厅里那样礼貌的掌声和有节制的欢呼。……京骂"毕竟是骂,虽然对有些球迷来说,喊两句"京骂"已经成了习惯性的宣泄和调侃,但对于被骂者来说,带来的却总是伤害……

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一向都没有太好的评价,于是吼起"京骂"来就觉得理直气壮。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对于那些在场上踢球的运动员来说,听着满耳的骂声,他们会不会觉得为这样的观众踢球,显得很没意思,甚至觉得有些屈辱?在这样不太善意的互动中,中国足球进步的步伐,会不会有些迟缓?

……

在韩国的世界杯赛场上,中国球迷表现得自尊而节制,几乎没有"京骂"的出现。可是,没有"京骂",却又找不到其他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激情和狂热,和其他国家的球迷比起来,中国球迷有些尴尬。所以,应该早日抛弃"京骂",找到更恰当、更符合世界足球发展方向的球迷文化。

问题:1.结合案例1,谈谈你对传媒在使用"足球流氓"这一语汇的看法。2.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你认为"京骂"产生的可能有哪些原因?3.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应该如何对球迷加以引导以减少"京骂"的出现?

解答:要点:1"足球流氓"这一语汇并不一定恰当。"324"事件中的闹事者并不一定都是职业性地到足球赛事上去寻衅滋事的流氓。普通的大众球迷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丧失理性或者出现极端的行为。(举例说明)可能存在一部分性质类似的"足球流氓",但需要经过实证调查,不可随便贴标签。这对国足的发展会有不利影响。

2.原因可能有:(1)不良情绪需要宣泄,比如说挫折感等。球场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背景。

2)一个偶发的事件或者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就可能成为一种产生侵犯性行为的"线索",导致公众的集体宣泄。类似"武器效应"。(3)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心中都有好斗的本能,运动的本质就是理性地体现这样一种本能。"足球骚乱"是国球迷对待足球时在心态上的不成熟的表现。(4)社会心理学中的"去个体化"现象,群体中的个体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个体从群体中获得的不败感。(5)兴奋转移:大的噪声、暴力等引起的激起都会增加人们的侵犯性。球场环境提供这些兴奋激起。(6)从众行为。(结合案例详细阐述,答到5点即可)

3.解决方法:(1)个人在社会中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与人沟通、听音乐或者是艺术创作。需要加以引导:加强社区文化建设。(2)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孩子影响父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作用机制。从本质上解决看台秩序问题。(3)在看台这样的特定环境下,由于"直接性",他人的影响较为明显,所以我们可以对一些球迷团队的组织者进行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比赛中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当文明行为成为主流的时候,大众的从众心理会使得看台的秩序更好。(4)物理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的社会行为。我们应该给球迷一个舒适、宽松的看球环境,比如说给球迷提供喝水的纸杯就比收走球迷手中的矿泉水瓶能更有效地引导球迷的情绪。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就可以成为情绪宣泄的"导火索"。(5)从心理学上看,许多侵犯性的行为都是来自于"偏见",而"偏见"并不是来自于对对方的认识,而是来自于对方所属的团队。所以,消除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立团队之间的直接接触。在球场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球迷组织起来,让他们多互相接触,让球迷与球员也互相接触,通过一些活动来对情绪加以引导。俱乐部不仅仅要建设好的球队,也要建设好的球迷队伍。

<> 2.小张今年升到大二,大一时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排名在班上前25%之内,平时积极参加春游、远足等集体活动。但是这次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不合群。班主任经过了解后知道了他父母双双下岗,家里经济状况突然恶化的情况。根据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应对方式?(2)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你会建议他采取哪些应对方式?为什么?

解答:1)应对方式指人们在面对压力事件(消极事件)时的反应方式。

2)第一,鼓励小张多和其他同学交谈,敞开心胸,倾吐心事。因为刻意压抑或遗忘消极事件会耗费许多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因此会制造压力。另外,试图压抑负面想法可能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对这些想法心生偏执,结果反而更常想到这些事。第二,给小张提供社会支持,为他争取获得他人的帮助(例如经常关心小张的思想状况、为他安排助学贷款等)。因为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把事情看得比较没有压力。另外,即使人们把一件事情看成压力事件,社会支持还是可以帮助其应对这个压力。

<>3.材料一:戴恩1972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女大学生分别看容貌美丑不同的两个7岁女孩的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完全相同,都说照片中的女孩曾有某些过失行为,要求大学生们评价这两个女孩平常的行为是否经常越轨。结果发现:对容貌美的女孩的评语偏向于有礼貌,肯合作,行为纵有过失,也是偶然的,可以原谅的;而对容貌丑的女孩的评语,多认为她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儿童"。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对照组的被试看不附照片的文章。看完后,让两组被试评价文章水平的高低。结果表明,对作者外貌好的文章评价高,对作者外貌差的文章评价低些。在多数情况下,和外貌漂亮的人打交道,心情比较舒畅,而与外貌不漂亮的人打交道,心里容易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

材料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柯莱于1950年用现场实验法进行了一个经典而有趣的实验。他以经济学系的大学生为被试,宣布经济学教授因事请假,由一位研究生代课。同时,给每位被试发一份有关该研究生的资料,并要求课后填写一份问卷,描述对代课教师的印象。

所发资料有两种:一种是柏兰克先生是本校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曾有一年半的教学经验,现年26岁,服过兵役,已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热忱、勤奋、敏锐、实际而又果断的人。"另一种资料,只是把"热忱"二字换成"冷淡",其它文字完全一样。

调查结果表明:凡是看过前一种资料的大学生,答卷上多选用"体谅人""不拘小节""富幽默感""好脾气"等字眼,而且在课堂上也愿意主动参加问题讨论,与教师合作;而看到后一种资料的大学生,所作的回答与前面的结果差别很大,多选用带贬义的词汇。

戴恩等亦做过实验,给被试呈现外表美、丑、一般的三种不同形象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几项与其外表无关的特征,如职业地位、作父母资格、社会职业、快乐程度等。结果,美的得分最高,一般的得分居中,丑的得分最低。

问题:(1)读过材料一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外貌能影响人际吸引力呢?

2)结合两段材料谈谈晕轮效应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比如谈谈在管理领域或教育领域的应用)。

解答:1)我们知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比如某人的长相漂亮,就容易使人以为他还具有其它一系列好的优点和美德,如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性格良好等等。然而,事实上,相貌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一个容貌丑陋,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随着交往的深入,容貌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交往越深入,人们越会忽略相貌的因素,而更重视内在的美。当然,除了相貌之外,仪表因素还包括穿着、体态、风度等因素,它们都对人际吸引力有影响,因此,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花功夫"包装"一下,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更得体、更有风度是很有必要的,是无可非议的。

2)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象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比如你一旦觉得你的同学张三比较可爱之后,你就会对他的性格、态度以及能力等都会有一个较高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可爱这个特质的高分评价影响了对其它特质的评价,使对其它特质的评价普遍偏高。晕轮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①管理者要注意克服感情色彩的干扰,冷静、客观地评价他人。

②学会利用这一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注重人际沟通,联络感情,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愿: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一生健康!幸福!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

回帖

667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678
发表于 2006-4-22 19: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没有考过的?估计没有几个选这个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5-11 18:38 , Processed in 0.9716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