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海外利益:拓展中的国家安全内涵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国家安全还具有了以往不具备的内涵与特点,其中之一是如何保障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它要求把视野投向全球范围,根据国际关系的准则,依靠我们的军事实力、外交博弈和商业策略及其他手段,有效维护中国公民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如逐步为与我相关的各种国际“通道”及周边区域的安全稳定提供支持,对中国海外利益遭遇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加以防范和遏止。“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的面比传统安全更广,包含的国际行为体更多,因而应对这类威胁,要有新的手段和观念。
仅举两例试说明之:
能源安全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渐渐成为令人担忧的大问题。我国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但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却相对有限,中国经济对外部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需求依赖日益加重(目前的进口量已占到国内石油总消费量的2/5以上)。坦率地讲,我们现有的外交能力、尤其是军事保障能力对如何保证中国有可靠安全的能源供应是远远不够的。
人的安全问题。今天,中国出国务工、留学、经商、旅游和公干的人数一年就超过3000万人次。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巨大基数和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人走出去的数量肯定将大大增加。从现在起直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譬如说,提供在某些危险海域的护航,防范国际海盗对我客轮、油船及旅客和船员的袭击,依照危机的程度和需要派出军舰,及时撤出一些危难发生地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或者依靠停泊在当事国海域附近公海上的我军事力量向目标地发出威慑信号,对某些危害性极大的外部传染病实行早期的特殊控制,对严重侵害中国公民的某些突发性国际危机采取预防性打击措施等,很可能是未来对中国国家军事力量的新要求。
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军事层面看,保障海外安全利益的现实要求中国军人能够“走出去”,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水域展开行动。它不仅对我们的装备和技术提出了新的作战要求,如远距离投放能力,建立应对海外危机的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分遣队,等等;而且对我军人员素质和指挥系统制订了更高的标尺,如掌握国际法和各种国际惯例,了解派驻地和远程目标的语言、历史和政治经济状况,尤其是懂得中国海外安全利益的内涵。中国国防建设(包括教育内容和作战训练等)应当增加相应的内容。
承担国际责任:全球安全与大国使命
承担更大的国际安全责任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责无旁贷的义务。广义地讲,它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狭义上说,它同样有助于中国军队熟悉和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国外任务,有助于维护我们的海外利益和主权权益,有助于普通百姓理解和支持国家的国际安全战略及必要的海外军事行动。
这类国际责任包括:
· 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向国际社会昭示本国政府、人民和军队的安全目标、责任及其维护的途径,解释已做出的和理应承担的国际安全义务;
· 加强对本国公众和军队官兵进行有关国家的国际权利和义务、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困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国民的全球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 努力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倡导区域性或次区域性的安全对话,采取增信释疑的步骤,推动建立符合本地区各国利益和愿望的安全机制;
· 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各种分离势力对本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与有关国家联手打击这方面的不法活动;
· 对全球各个地区的冲突和热点加以实时监控,对国际间的各种骚乱、危机和军事冲突保持密切关注;
·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向发生战乱、冲突或有严重麻烦的国家和地区,派遣维持和平部队或军事观察团;
· 依照各类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决议,对公海水面及洋底、极地和太空等人类共同遗产予以特别保护,监督其和平利用进程,对其可能遭受的危害或入侵予以有效遏止;
· 预防和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加强国际间的监督管理,并对有关技术和材料实行严格的控制制度;
· 加强对地雷及各种中小型武器的国际买卖、转让及使用过程的登记与监督,同时防止不良的军备竞赛危害地区稳定和全球共同利益;
· 在联合国及各专门机构倡议和推动有关全球安全方面的讨论,对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安全领域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行为予以谴责和抵制,引导国际社会朝着公正、合理的国际安全新秩序方向做出努力。
需要提醒的是:一个大国承诺的全球性安全责任,是有可能与本国自身的安全利益和目标发生某些矛盾的,在当前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外界压力的增大,如何根据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处理好这类矛盾,将越来越多地提上我们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其次,根据国际需要承担大国义务,不可避免地会与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既得利益发生摩擦,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矛盾的性质和动向,谨慎和统筹地处理好这类有麻烦的国际安全关系。
中国任重而道远。《世界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