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没能张开双臂 次日中午12时30分,一张纸板出现在长沙最繁华的黄兴步行街。纸板一面写有“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另一面写有“FreeHugs”。第一个举牌子的是小春,一个阳光男孩。杨莹和女生ELLE紧随其后,其他三人,也陆续赶到。 秋日的黄兴步行街有些凉意,逛街的市民把手放在口袋里,不到万不得已,懒得拿出。也许被小偷偷怕了,时尚的女士都将挎包夹得很紧,戒备心颇高。 “抱抱”们过来了,如同一道风景。起初,好奇者居多,但没有一个人接受拥抱。女士们看到高举的“抱抱”还条件反射般地夹紧了包。俊男靓女们见小春张开双臂,不是躲就是跑,“免费拥抱”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无人敢接。 就在抱抱们的心快要“冷却”的时候,一位男性农民工鼓了鼓勇气。小春抓住时机,快速解释,并送出了第一个拥抱。农民工抱得很紧,心贴着心,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小春说这是他第一次和陌生人拥抱,感觉很好,很感动。 实际上,这位勇敢的农民工,成了中国第一位享受“抱抱”的陌生人。“温情是可以传递的!”杨莹肯定地说。 第一个“抱抱”送出后,第二个来了,当天,杨莹送出了50多个拥抱。得到“抱抱”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令人感动的是,许多年轻的父母还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陌生人拥抱,一些得到拥抱的男孩或者女孩,还主动从首倡者手中接过牌子,向路人送去自己的拥抱。一位在网站上得知活动的女孩还自己做了“抱抱”牌,加入到了“抱抱”行列。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学生廖敏雁称杨莹为姐姐,他们是在活动现场认识的。当天,廖敏雁和两名女同学看到有关消息后,立即赶到步行街,参加活动。 “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廖敏雁说他们班上有79个同学,一起呆了三年,很多同学之间至今还没有说过一句话;他家从农村搬到城市,住了快一年,对门住的是谁,至今也不知道,就是见了面也没有打过招呼。“有时真感觉这个社会挺冷漠的。”“一次拥抱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温情传递开了,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廖敏雁坚信。 当天的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数百长沙市民,得到了“免费拥抱”和来自陌生人的关怀。6人组的成员也格外兴奋。当天晚上,他们和澳大利亚人曼恩一样,把拍摄并制作好的活动视频放在了网上。视频有一个细节,拥抱的两个人,腹部被制作成橘红色,表示温暖在传递。 但是,也有市民无法接受这种舶来的“抱抱”。开展活动时,才子豪就碰到了一位大学老教授。 “你是导演?”才子豪说不是。老教授又问:“这是什么意思?”才子豪做了解释。“我是大学的教授,认为你们这种方式不是很好,中国的传统是不适合在街上拥抱的。”“初衷可以肯定,但形式不可取。” 才子豪为自己做了许多“辩护”,但教授还是没能张开双臂。 旁边一个年轻男子走到才子豪面前,说:“能不能关怀一下我?”才子豪说可以,并抱了男子一下。没想到,刚抱完,男子就指着另一头的一处婚纱摄影展台,说要才子豪帮他“关照”十分钟。原来,男子在拉婚纱照业务。 长沙“抱抱”活动的视频,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全国。“抱抱团”概念应运而生。短短几天时间内,仅长沙在互联网上就诞生了三个抱抱团,上海、武汉 、北京后来者居上,抱抱团一个接一个的诞生。“传递温情,化解冷漠”为主题的抱抱活动,开始四处开花。 六人组的生活被搅乱 “抱抱六人组”的一个想法是利用周末开展活动,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实施自己的梦想。但是,媒体、网友、抱抱群还是搅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10月21日的“抱抱”活动的视频被贴到了天涯社区,好评如潮。 网友“以晚饭之名”:我也去参与了一小会,第一次当众举牌真心期待来自陌生人的拥抱,呵呵。最好玩的是拥抱一个老爷爷时被他说“酸得很”,让我尴尬了一把。我觉得应该是我们要感谢楼主,让我们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的我感觉很温暖,很有力量! 众多网友都在眼泪和感动中看完了视频: “有种莫名想哭的冲动。现在人太缺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微笑了。”“眼睛就湿润了,谢谢你们,真的好感动,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我顶!顶你们给这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带来的温暖!”“太感动了,现实社会冷漠太多,如果我在,我一定会参加,支持!”“支持这个行为,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带来无法想象的慰藉,想看到陌生人的笑容,这个世界太冷漠了”…… 10月22日,杨莹被迫成为“抱抱”新闻发言人。当天她就接到了10多个电话。过多的咨询过程和日常的“抱抱QQ群”维护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也引起了公司老总的注意。 接下来,杨莹不得不在QQ群里发表公告,请求媒体朋友,上班时间千万不要给她打电话,否则,将会给她带来麻烦。 尽管如此,杨莹还是没能推掉10多家媒体的采访,希望加入QQ群的“咳嗽”声也不断的传出。最长一次,发生在王凯的电脑上,进入QQ,电脑就直接死机了。 不可否认,六个人感觉到了“抱抱”带给他们的莫大成就,但质疑声同时袭来。 一个匿名的网友留言,说想法是好的,但与现实社会不相适合,一个拥抱改变不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全国N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缺吃少穿。城市人又怎样呢?大部分也还是没什么钱,而且上学读书要花大钱,生病住院要花大钱,结婚买房子还要花大钱,哪一项都可能拖垮你。与其组建抱抱团,不如组建“义工”团体,免费帮一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有媒体还发表评论,指责“抱抱团”有传递骚扰之嫌,见人就抱的做法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10月28日下午,六人组有了一次严肃的讨论:次日是周末,话已经放出去了,到底做还是不做?因为就在当天上午,北京的抱抱团就被派出所的人带走了。“我们还是怕出事,毕竟这东西还是蛮敏感的,怕牵扯到政治的东西!”杨莹说。 晚上,六人组还是决定开展活动。北京方面发来短信,说人被警察带走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选择好时间和地点,当时,北京正在开中非会议。但下午,人就被安然无恙地放了出来。 10月29日,同样在步行街开展的“抱抱”活动,引来更多媒体和行人的关注。被“追捧”的感觉,让很多行人感觉是在作秀。 杨莹说,当天温情传递过程还出现了“揩油”现象:有男抱友要求只抱女生,目的不是很单纯。当然这在预料之中,总体上是好的。 10月30日,杨莹上《潇湘晨报》的头版大图,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抱抱团”似乎也成了一个活动的品牌。 但是,网上质疑成灾。基于负责的态度,本来不想再接受媒体打扰的六人组,后来破例接受了当地《潇湘晨报》的采访,6个人集体阐明初衷和观点,《潇湘晨报》发表的深度报道,标题是“我们不是见人就抱!” “你出名了,活动成功了,有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包括我们老总。 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我们却不这么认为。如果商业化运作,六人组原本传递单纯温情的初衷和活动本身就变味了。”杨莹说,老总和他们开了一天的会,目的就是想把“抱抱”和网站嫁接起来,但会议在僵局中散场。 “开完会,老总说,我感觉我不是跟下属在谈话,在跟抱抱团谈事情!”杨莹承认六人组的确没有摆正在公司中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