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名剧《铡美案》,多少年来,引来怒骂一片,也引来叹息一片,骂的是陈世美,叹的是秦香莲。
??陈世美喜新厌旧杀妻灭子,固然可恨,可到底是谁造就了他的性格畸变?使原本一个勤奋好学的上进青年,变成了一个冷血动物?作为妻子的秦香莲是否也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
??秦香莲是贤妻良母的样板,上孝公婆,中敬夫君,下慈儿女,陈家家境贫寒,一个妇道人家千斤重担一身挑,却不让年轻力壮的陈世美插手家务,一心只读圣贤书,为的是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望夫成龙心切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娇纵,对于形成陈世美自私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旦时机成熟,自食苦果的只能是秦香莲,不可能是别人。一个女人以老公或者孩子为中心,老公或者孩子的心目中也就只能只有他自己——溺爱是堕落的前奏,冷酷伴随而生。
??人是善变的动物,当初的夫妻恩爱是真的,海誓山盟也不掺假,可条件变了,变心也是真的。作为秦香莲,明智地选择是收下那笔青春赔偿金,找个情趣相投的改嫁,把儿女抚养成人才是明智的选择。可中国式离婚历来都是死缠乱打,文艺作品中描写的也往往是两败俱伤的惨烈,不闹出人命不会善罢甘休。
??极少有人能够抵御名利美色的利诱,陈世美也不能例外,他被妻子推上了高层社会,挤进了帝王之家,必然面临着重新抉择。一边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一边是憔悴土气的糟糠——舞台上的扮相不能算数,公婆因饥荒活活饿死,饥寒交迫的村妇漂亮不到哪去,不管她当初怎样天生丽质,都经受不住苦难的消磨。解放军进城都引发了一场停妻再娶的热潮,连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都不能免俗,苛求封建人物陈世美岂不荒唐?何况,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这层道理秦香莲不会不懂,进京讨个说法,无疑是存心要陈世美的小命,结果,黑老包的铡刀成全了她的心愿。杀人未遂应该不是死罪,顶多判个无期,可多少年来,人们都为那次从重从快从严的判决拍手称快。
??前段时间电视里播放一部电视剧广告,叫什么《千古奇冤陈世美》,历史都是由后人改写的,估计那是完全不同的反传统版本,借陈世美的名气唤醒低迷的收视率,不用看就知道是胡诌八扯。
??陈世美走上不归路,很大程度是秦香莲造成的,有其妻必有其夫,他和秦香莲一样,没有什么冤可喊,从贪恋功名富贵和心狠手辣两方面分析,二人几乎不分仲伯,无非是陈世美动用家丁用的是蛮力,秦香莲选择告状使的是巧劲,目的相同,都是要对方不得好死。求取功名心切是夫妻共同的心愿,不惜牺牲亲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是其共同的特点。看《铡美案》,看的不仅是扮相听的也不仅是唱腔,独立思考告诉我们,剧情中所阐述的道理往往并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