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200504考前复习:选择题及判断题以模拟试题为主,计算题以复习题为主,名词解释就不知了 :(
财产清查(第二章)P32
1、现金清查的核算
【资料】企业发生以下现金业务:
(1)在现金清查过程中,发现长款200元,原因待查。
(2)以上长款,经领导批准,转作营业外收入。
(3)在现金清查中,发现短款80元,无法查明具体原因。
(4)经核查,以上短款由出纳人员责任造成,应由其赔偿。
(5)出纳人员赔付现金80元。
【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答案:现金清查的核算
(1)借:现金 200
贷:其他应付款—现金长款 200
(或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00)
(2)借:其他应付款—现金长款 200
(或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3)借:其他应收款—现金短款 80
(或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80)
贷:现金 80
(4)借:其他应收款—出纳员 80
贷:其他应收款—现金短款 80
(或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80)
(5)借:现金 80
贷:其他应收款—出纳员 80
应收帐款折扣的核算(第三章)
关于现金折扣的总价法与净价法现金折扣是应收账款计价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商业上通用的折扣方法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
商业折扣对应收账款的计价并无实质性影响;而现金折扣则不然,它不仅对应收账款的计价有影响,而且还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即总价法和净价法。为便于全面掌握现金折扣的核算,以下拟从购销双方两个角度,举例说明现金折扣对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计价的影响;同时,在阐述的过程中,尽量注意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的比较分析。
现金折扣的实质:现金折扣一般是指在赊销方式下,销贷方为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偿还贷款而给予的一种价格折扣优待。现金折扣的实质是为了鼓励客户早日偿还贷款。
商业折扣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量而采用的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即通常所说的“簿利多销”。可见,商业折扣的实质是为了扩大销售量。
此外,现金折扣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实收数额,在规定的付款期限内,随着顾客付款时间的推延而增加,因而会对会计核算产生影响,需要在买卖双方的账上反映。而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商品报价并不是企业对某一具体客户的应收款项,不能将其计入应收客户款,只有业务发生时扣除商业折扣后的成交价才能作为应收客户款入账。因此,商业折扣仅仅是确定实际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不需要在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账上进行反映。现金折扣对于销货企业来说,称为销货折扣;对于购货企业来说,则称为购货折扣。
现金折扣的表示方法
现金折扣一般用“2/10,l/20,N/30”等表示,其含义是:1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第11天至第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第20天之后付款没有折扣,最迟的付款期限为30天。
例如,一笔50000元的赊销账款,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使客户于10天内付款,应收账款的实收数额为49000元;如果客户于第11天至第20天内付款,应收账款的实收数额为49500元;如果客户于第20天之后付款,则应收账款的实收数额为50000元。
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
对于现金折扣,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是总价法,二是净价法。在我国会计实务中,通常采用总价法。
1.总价法。
在总价法下,应收账款按企业销售商品的实际售价,也即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金额,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这种方法把现金折扣理解为鼓励客户提早付款而获得的经济效益。销售方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可从融资角度出发,将其作为一种理财费用,即作为财务费用的增加处理。对于购货方来说,其应付账款也应按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金额入账,若取得了现金折扣,则作为理财收益,冲减当期的财务费用。
2.净价法。是将扣减最大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付账款的入账金额。在这种方法下,销贷方把客户取得折扣视为正常现象,认为一般客户都会提前付款,而将由于客户超过折扣期限多收入的金额,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于收到账款时作为冲减财务费用处理;对于购货方来说,则把超过折扣期限多付出的金额作为增加财务费用处理。
2.(P56-57) 【资料】A公司销售甲产品一批,价目表价格10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率17%,商业折扣10%,现金折扣条件为:7/10,5/20,N/30。客户于第15天付款。
【要求】按总价法和净价法分别编制销售产品和收款时的会计分录。(单位:万元)
答案:
总价法:
1.销售产品时:
销售价款=100×(1-10%)=90万元
销项税额=90×17%=15.3万元
借:应收账款 105.3
贷:产品销售收入 9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
2.收款时:
现金折扣=105.3×5%=5.265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0.035
财务费用 5.265
贷:应收账款 105.3
净价法:
1.销售产品时: [100×(1-10%)×(1+17%)]×7%=105.3×7%=7.371
105.3-7.371=97.929
借:应收账款 97.929
贷:主营业务收入 82.629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90×17%=15.3)
2.收款时:
现金折扣=105.3×2%=2.106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0.035
贷:财务费用 2.106
应收账款 97.929
坏账的核算(第三章)( P60-63)
坏帐损失备抵法的核算
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余额百分比法:按期末余额×百分比
账龄分析法: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计提准备越大。
账龄越短,收回的可能性越大,计提准备越小。
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收回已转销的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收回款项,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1.坏账的核算
【资料】企业采用备抵法对坏账进行核算,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1996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00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为200元。
(2)1997年实际发生坏账10000元。
(3)1997年已确认的坏账中有4500元收回。
(4)1997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计提坏账准备。
(5)1998年发生坏账1000元。
(6)1998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答案:坏账的核算
(1)估计坏账损失=1000000×5‰=5000(元)
应计提坏账准备额=5000-200=4800(元)
借:管理费用 4800
贷:坏账准备 4800
(2)借:坏账准备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3) 借:应收账款4500
贷:坏账准备 4500
借:银行存款 4500
贷:应收账款 4500
(4)估计坏账损失=1200000×5‰=6000(元)
应提坏账准备额=6000+(10000-5000-4500)=6500(元)
借:管理费用6500
贷:坏账准备6500
(5) 借:坏账准备1000
贷:应收账款 1000
(6)估计坏账损失=800000×5‰=4000(元)
应冲销坏账准备=6000-1000-4000=1000(元)
借:坏账准备1000
贷:管理费用10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2:49: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