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8

0604《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考前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2590

回帖

3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367190
发表于 2006-3-26 1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

1.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C)。

A.1958年 B.1960年 C.1971年 D.1973年

2.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

A.1960年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 B.1968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3.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于主导经济运作型的是(C)。

A.非盟 B.孔塔多拉集团 C.欧佩克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4.1949年,西方成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组织是(B)。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巴黎统筹委员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华盛顿统筹委员会

5.2000年1月,欧盟15国中有一个成员国接纳了一个极右政党入阁,这个成员国是(B)。

A.德国 B.奥地利 C.意大利 D.匈牙利

6.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A)。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比利时

7.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地争霸世界,其争霸的基本态势是(B)。

A.美攻苏守 B.美守苏攻 C.美苏互不干涉 D.美苏互有攻守

8. 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组建的一个新的政府部门是(B )。

A.国家安全部 B.国土安全部 C.国家安全局 D.反恐专局

9.美国里根政府时期为应付苏联的核能导弹威胁,提出了(A)。

A."星球大战"计划 B.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C."大规模报复"计划 D.太空灵活反应计划

10.在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中,首次把经济放在中心地位的是(D)。

A.尼克松政府 B.里根政府 C.布什政府 D.克林顿政府

11.万隆会议通过的内容广泛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D)。

A.五项原则 B.八项主张 C.九项声明 D.十项原则

12.我国首次向海外派出维和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的任务区是:(B)。

A、塞拉里昂 B、东帝汶 C、中东 D、埃及边界

13.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A)。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比利时

14.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第一个高潮是(A)。

A.1948年到1949年爆发的第一次柏林危机

B.1950年到1953年爆发的朝鲜战争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1946年爆发的伊朗事件

15.建立了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权力结构的国家是(D )。

A.美国 B.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C.英国 D.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6.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是(C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7.谋求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C)。

A.南南合作 B.维护国际和平环境 C.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 D.南北对话

18.科索沃战争让欧盟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C)。

A.完全脱离北约 B.和美国分享领导权

C.建立独立防务 D.维持现行体制

19.中国明确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D)。

A.1972年 B.1982年 C.1979年 D.1980年

20.一年中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的是(B )。

A.1956年 B.1960年 C.1965年 D.1968年

21.1996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进一步制裁伊朗与利比亚的法案是(B )。

A.赫尔姆斯--伯顿法案 B.达马托法案 C.巴鲁克法案 D.阿姆斯特朗法案

22.周恩来在(A)上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思想。

A.万隆会议 B.开罗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仰光会议

3.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探索实行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模式比较突出的国家是(B)。

A.南斯拉夫 B.匈牙利 C.波兰 D.民主德国

24.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现有(D)。

A.5个 B.8个 C.10个 D.15个

25.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B )。

A.求助西方发达国家 B.制定和执行正确发展战略

C.加强南南合作 D.实行开放政策

26.战后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绝大多数选择了(B)。

A.社会主义道路 B.资本主义道路 C.前资本主义道路 D.封建主义道路

27.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是的(A)。

A、乔治·凯南 B、享利·基辛格 C、斯坦利·霍夫曼 D、莫顿·卡普兰

28.1998年日本宣布将与之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国家是(C )。

A.中国 B.英国 C.俄罗斯 D.法国

29.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B )。

A.《罗马条约》 B.《布鲁塞尔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

30.区域经济集团化最早出现在(A )。

A.经互会的成立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C.欧共体的成立 D.77国集团的成立

31.中东问题的核心是:(D )。

A、石油问题 B、宗教问题 C、水源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32.戈尔巴乔夫国际政治新思维的核心是:( D )。

A、提倡社会主义多元化 B、提出全面民主化纲领 C、鼓吹人道主义观

D、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阿虎于2006-4-2 16:11: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2590

回帖

3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36719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1: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

1.跨国公司所产生的影响是(ABCDE )。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B.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加速了先进技术的转移传播 D.客观上发挥了资源配置者的功能 E.加深了南北矛盾

2.首先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C,E )。

A.中国 B.巴基斯坦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E.缅甸

3.南南合作的形式有(A,B,C,E )。

A.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B.积极开展货币金融与合作 C.进行技术合作

D.进一步加强政治与外交合作

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

4.第三世界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许多的共同特征,包括(A,B,C,E )。

A.共同的历史遭遇 B.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经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处境 D.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E.外交政策上有着较为一致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5.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世界经济霸权而积极主张建立的世界经济组织有(B,C,D )。

A.国际贸易机构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E.经济互助委员会

6.二战结束后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是(A,B,C,D )。

A.争夺东欧 B.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防止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扩大 D.称霸世界 E.加强对民族独立国家的干涉与控制

7.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期间就台湾问题发表的观点包括(A,B,C,D,E )。

A.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B.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不支持台湾独立 D.不支持"一中一台" E.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8.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有(A,B,C,D,E )。

A.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真正停止军备竞赛 C.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及和平运动 D.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E.警惕和防止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与发展

9.1986年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的国家包括(A,D)。

A.西班牙 B.奥地利 C.希腊 D.葡萄牙 E.瑞士

10.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A,B,C,E )。

A.非歧视原则 B.市场开放原则 C.公平贸易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权力与义务平衡的原则

1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A,B,D,E )。

A.所有制形式多样,但以私有制为主导 B.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C.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发展困难 D.大小企业并存,形成优势互补 E.大企业兼并浪潮很高,垄断地位一直在加强

12.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在于(A,B,C,D )。

A.企图完全控制巴尔干地区 B.进一步控制北约和推行北约战略新概念

C.挤压俄罗斯 D.推行新干涉主义以称霸全球 E.维护"人权"

13.二战结束初期日本的民主化改革(A,B,C,D,E)。

A.是按照美国的意图进行的 B.打击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

C.推动了日本向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转变 D.加强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E.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14.当前全球关注的最主要的一些社会问题是(A,B,E )。

A.贫困 B.失业 C.人权 D.民主 E.社会分化

15.独联体(C,E )。

A.是国家的一种形式 B.是超国家实体 C.是一种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

D.设有中央机构 E.只有协调机制,由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组成

16. 1949年春夏之间,中央提出的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BC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尽力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

E、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恢复与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17. 美国积极推行北约东扩,其战略目的是(ABCD )。

A.力图巩固东欧剧变以来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成果,将东欧纳入西方国家的轨道

B.确立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C.强化美国对包括西欧盟国在内的整个欧洲的控制

D.削弱俄罗斯迫使其就范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E.援助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18. 中国处理面向21纪的中美关系的指导方针(ABCDE )。

A.坚持用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

B.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C.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D.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

E.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2590

回帖

3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36719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1: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名词解释

1.石油输出国组织

又称"欧佩克",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产油国为了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与剥削,维护石油资源和民族经济权益,而在1960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它对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产油国家的利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它本身也有一定程度的消极性。

2. 战略防御计划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其内容是在200-1000公里的高空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以保卫美国及其盟国的国土不受苏联核洲际导弹的攻击。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没有成功,但它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技术的发展。

3.南南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国际上通常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南合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以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尤里卡计划

西欧国家在尖端技术领域内进行合作的计划,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5年4月18日提出。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成立一个"欧洲研究协调机构",负责欧洲各国在各尖端技术领域内的发展与研究合作。尤里卡计划得到了各国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大成就。

5.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组织,是苏联为抗衡西方国家批准《巴黎协定》,重新武装联邦德国而于1955年5月建立的一个政治军事组织,其成员绝大部分为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该组织为维护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又沦为苏联争霸和控制东欧各国的工具。该组织于1991年4月正式解散。

6.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赫一伯法"是美国以制裁与古巴保持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为目的的美国这种把自己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作法,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美国沿用冷战思维推行强权政治的恶劣表现。它遭到了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盟友的强列反对。

7. "新政治思维"

1985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的内外政策根本性指导方针。主要包括时代问题、世界格局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以及安全和军备竞赛等问题的一些看法,最重要的主张是实现美苏缓和以及在苏联国内实行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新政治思维对于苏联的改革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它太过激进,有时陷入空想,最后导致了苏联改革的失败和苏联的解体。

8. 欧洲经济共同体

又称西欧共同市场,是根据1957年3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而成立的。成员国最初有6个,后来增加到12个。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及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来促进欧洲经济的平衡、持续和谐发展。

9.世界经济一体化

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一体化就是国家通过建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与调节,这种合作与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领域内向着结成一体化的方向演变。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0. 古巴导弹危机

也称加勒比海危机。1962年,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秘密将轰炸机和中程导弹运往古巴进行部署而被美国发现。在经过7天的紧张军事对峙后,苏联被迫宣布撤除导弹,撤走轰炸机。

11.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植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有效期为10年,主要内容是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持久和平关系,它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12.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他认为,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西欧和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其它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中国实力的估计制定的战略思想。

13. 凯恩斯主义

是由英国的凯恩斯创立并被其追随者所发展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凯恩斯主义于30年代产生,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社会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部分,有效需求不足会造成大量失业。凯恩斯主义因此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14. 巴黎统筹委员会

根据美国的提议,在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政策的组织。其成员绝大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共有15个成员国。它是冷战的产物,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2590

回帖

3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36719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简答题

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时期,这种格局转换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其主要特点包括: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具体而言:

①是一种既非对立,也非结盟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对抗的关系。 ②总体上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是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它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多极化、民主化的发展。

2.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是二战之后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及意志建立起来的秩序,其主要特征有:

①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②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

3. 美国推行"战略防御计划"的原因有哪些? 答: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1)为了谋求在与苏联的战略对抗中取得军事上的实质性优势。 (2)有助于美国高技术的进步,从而可以刺激美国经济的发展,重新塑造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3)利用这个计划可以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增强西欧和日本的不安全感,这样可以使它们更加依赖和受制于美国。

4.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苏联实施"莫洛托夫计划",帮助东欧国家恢复经济。

(2)1947年9月成立"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加强各党之间的合作。 (3)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相互间经济联系。 (4)1950年苏联同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 (5)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加强军事合作。

5.南南合作对于当今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1)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措施。 (2)南南合作有利于巩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 (3)南南合作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

6. 中美建交公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978年12月26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其主要内容有:

①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于3月1日起互派大使。 ②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③双方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7. 世界主要经济组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联合国机构?

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了许多国际经济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 在这些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属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2590

回帖

3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36719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1: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重要意义? 要点: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不平等的,第三世界国家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寻求建立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也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民族解放运动从政治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从争取政治独立到经济独立的集中体现。 它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经济独立,进而巩固政治独立的重要途径。经济独立有时是政治独立的前提与保障。 (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重要内容,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第三世界国家也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与发展。

2. 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要点:近来美国新政府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霸权主义行径,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与不满。其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世界中心地位,任意驱使和左右其他国家与地区。战后所不同的是,美国凭借它的经济、军事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霸权国家。西欧、日本由于实力衰落而沦为二流国家,失去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局面开始有所变化。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有所抬头。它的主要表现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个别或少数国家主导或决定世界事务。它们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将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看作是世界最佳模式,强加于人,甚至不惜公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是偶然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所决定的。因为(1)在对外活动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代表垄断集团利益,推行符合垄断资本利益的。(2)垄断资本国际化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借用各种手段,在新的名目下推行新殖民主义。(3)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可通过协调获得暂时的缓和,因而有可能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干预。 但是,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它必将遭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与谴责。

3. 如何评价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内容及其特点?

在冷战时期(从1947年到1991年的40多年时间),美国的对外政策主题是称霸全世界,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全面遏制政策,同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实行全面对抗。 (二)加强对西欧及日本等盟国的扶植和控制,组成强大的反苏阵线,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 (三)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及封锁,到70年代初才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开始联合中国反对苏联。 就其外交的特点来看,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外交和军事紧密结合,有时外交即军事,美国不惜通过战争达到其外交目标。有时军事即外交,军事行动的重要副产品往往是外交。 (二)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更多时候采取了"借力"的方式,即更多地与盟国一道分担成本与责任,不搞单独行动。 (三)"和平演变"一直是美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及文化领域内的战争是美国外交政策中"软的一手",同"硬的一手"--军事是相互补充,交替使用的。

4. 如何评价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多边自主外交"是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政府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战略总方针,其核心是改变过去盲目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独立自主地制定日本自己的对外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多边来往,发挥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 (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同美国谋求建立一种"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二)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谋求同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 (三)以经济协调促进政治一致,确立日本和西欧等盟国的"伙伴关系"。 (四)促进日本同第三世界关系的发展,改变了追随美国中东政策的做法特别加强同东盟各国关系的发展。 总之,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但这种外交战略的作用又是有限的,因为日本一直没有脱离美国的外交和军事"保护"框架。

5.如何认识和评价苏联霸权主义的根源?

霸权主义是指少数大国或强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侵犯别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妄图在世界和地区称霸的政策及行为。苏联从其建国后在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大国主义,冷战时期,又逐步发展到霸权主义。苏联霸权主义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根源:苏联的前身沙皇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一直持续了好几百年。沙皇俄国具有浓厚的大国沙文主义以及民族扩张主义,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苏联。 (二)政治根源: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于特殊的领导地位。久而久之滋生了政治优越感,另外,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也有利于霸权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三)思想理论根源:在历史上,苏共内部一直就存在着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及理论观点,包括所谓的"革命输出",勃列日涅夫主义等。苏联对形势的估计也往往倾向左倾。 (四)社会根源:苏联长期以来遭受了帝国主义的包围以及法西斯势力的进攻,这使得苏联在心理上有着一种不安全感,以及因此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个人专政色彩的政治及经济体制,苏联有时也会采取"预防"性处理来防止事情的可能恶化,这往往就导致了霸权主义行为。可见,苏联的霸权主义是一个有复杂的根源的综合体的表现。

6.如何评价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的时候,当时的主要大国如英、美、法、苏主导了联合国。随着50年代和60年代非殖民化浪潮的兴起,大批的殖民地纷纷取得了独立,建立起了民族国家。到了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开始以联合国为舞台展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 争。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第三世界作为联合国内部的一支独立力量,打破了大国垄断联合国事务的局面。 大国都开始认识到第三世界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二)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了广大中小国家的权益,使联合国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阵地。 (三)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开展的联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也因此促进了世界和平的取得。 (四)第三世界以联合国为阵地,为改变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斗争,并做出了自己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总之,第三世界日益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使得联合国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使得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200

回帖

19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194103
发表于 2006-3-26 2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虎仔学习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 看一个人是否快乐,要看他清晨梦醒时的一刹那表情。 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320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201
发表于 2006-4-1 0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重要意义? 要点: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不平等的,第三世界国家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寻求建立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也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民族解放运动从政治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从争取政治独立到经济独立的集中体现。 它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经济独立,进而巩固政治独立的重要途径。经济独立有时是政治独立的前提与保障。 (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重要内容,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第三世界国家也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与发展。

2. 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要点:近来美国新政府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霸权主义行径,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与不满。其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世界中心地位,任意驱使和左右其他国家与地区。战后所不同的是,美国凭借它的经济、军事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霸权国家。西欧、日本由于实力衰落而沦为二流国家,失去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局面开始有所变化。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有所抬头。它的主要表现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个别或少数国家主导或决定世界事务。它们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将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看作是世界最佳模式,强加于人,甚至不惜公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是偶然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所决定的。因为(1)在对外活动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代表垄断集团利益,推行符合垄断资本利益的。(2)垄断资本国际化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借用各种手段,在新的名目下推行新殖民主义。(3)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可通过协调获得暂时的缓和,因而有可能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干预。 但是,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它必将遭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与谴责。

3. 如何评价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内容及其特点?

在冷战时期(从1947年到1991年的40多年时间),美国的对外政策主题是称霸全世界,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全面遏制政策,同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实行全面对抗。 (二)加强对西欧及日本等盟国的扶植和控制,组成强大的反苏阵线,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 (三)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及封锁,到70年代初才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开始联合中国反对苏联。 就其外交的特点来看,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外交和军事紧密结合,有时外交即军事,美国不惜通过战争达到其外交目标。有时军事即外交,军事行动的重要副产品往往是外交。 (二)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更多时候采取了"借力"的方式,即更多地与盟国一道分担成本与责任,不搞单独行动。 (三)"和平演变"一直是美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及文化领域内的战争是美国外交政策中"软的一手",同"硬的一手"--军事是相互补充,交替使用的。

4. 如何评价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多边自主外交"是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政府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战略总方针,其核心是改变过去盲目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独立自主地制定日本自己的对外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多边来往,发挥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 (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同美国谋求建立一种"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二)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谋求同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 (三)以经济协调促进政治一致,确立日本和西欧等盟国的"伙伴关系"。 (四)促进日本同第三世界关系的发展,改变了追随美国中东政策的做法特别加强同东盟各国关系的发展。 总之,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但这种外交战略的作用又是有限的,因为日本一直没有脱离美国的外交和军事"保护"框架。

5.如何认识和评价苏联霸权主义的根源?

霸权主义是指少数大国或强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侵犯别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妄图在世界和地区称霸的政策及行为。苏联从其建国后在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大国主义,冷战时期,又逐步发展到霸权主义。苏联霸权主义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根源:苏联的前身沙皇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一直持续了好几百年。沙皇俄国具有浓厚的大国沙文主义以及民族扩张主义,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苏联。 (二)政治根源: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于特殊的领导地位。久而久之滋生了政治优越感,另外,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也有利于霸权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三)思想理论根源:在历史上,苏共内部一直就存在着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及理论观点,包括所谓的"革命输出",勃列日涅夫主义等。苏联对形势的估计也往往倾向左倾。 (四)社会根源:苏联长期以来遭受了帝国主义的包围以及法西斯势力的进攻,这使得苏联在心理上有着一种不安全感,以及因此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个人专政色彩的政治及经济体制,苏联有时也会采取"预防"性处理来防止事情的可能恶化,这往往就导致了霸权主义行为。可见,苏联的霸权主义是一个有复杂的根源的综合体的表现。

6.如何评价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的时候,当时的主要大国如英、美、法、苏主导了联合国。随着50年代和60年代非殖民化浪潮的兴起,大批的殖民地纷纷取得了独立,建立起了民族国家。到了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开始以联合国为舞台展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 争。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第三世界作为联合国内部的一支独立力量,打破了大国垄断联合国事务的局面。 大国都开始认识到第三世界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二)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了广大中小国家的权益,使联合国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阵地。 (三)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开展的联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也因此促进了世界和平的取得。 (四)第三世界以联合国为阵地,为改变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斗争,并做出了自己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总之,第三世界日益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使得联合国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使得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200

回帖

19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194103
发表于 2006-4-2 15: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虎仔同学辛苦了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 看一个人是否快乐,要看他清晨梦醒时的一刹那表情。 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921

回帖

1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048
发表于 2006-8-3 15: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5-11 04:49 , Processed in 0.9951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