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有空,把你在GOOGLE里搜索了一些资料.应该是写<史记>中的项羽的形象吧. 1.http://course.hbu.cn/zggdwx/documents/kejian/kj02_simaqian.ppt#256,1,司马迁 及其《史记》尤其其中有关项羽本记的有关内容.
2.http://course.hbu.cn/zggdwx/documents/jiaoan/ja02_qinhanwenxue.doc讲史记的内容及第三节,讲人物刻画艺术的相关内容.
3.《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这位叱咤风云,气概豪迈的失败英雄的形象在司马迁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史记》的最大特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通过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或者说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②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③通过人物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结合上面特点分析《垓下之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慷慨悲歌、诀别虞姬,愧见江东父老、宁死不辱,赠马亭长、赠头故人等情景的描述,让人窥见了风云英雄多情、知耻、重义、仁爱的另一面。文中的项羽,表里俱现,刚柔相成,性格更丰富,个性更鲜明、浑厚、立体,形象塑造是相当成功的。
本篇在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 ①.最主要的是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的命运与人物的性格特征。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千人皆废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至于以自己的坐骑赠亭长,将自己的首级送故人,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 ②语言: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刻画了项羽的豪壮,多情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则说明勇猛无比,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天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表现了项羽恃勇自负的性格。 ………… ③动作: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仍是对项羽骁勇善战、勇猛无比的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