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9|回复: 16

糟了。论文搞不定:(

[复制链接]

5

主题

13

回帖

78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828
发表于 2006-5-30 08: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题目:浅议项羽人物塑造

初稿没被通过,资料也找不到,题目也不能换了估计,郁闷死了。

求一好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244

回帖

74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740075
发表于 2006-5-30 0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找资料。
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yong64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发表于 2006-5-30 08: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有空,把你在GOOGLE里搜索了一些资料.应该是写<史记>中的项羽的形象吧.

1.http://course.hbu.cn/zggdwx/documents/kejian/kj02_simaqian.ppt#256,1,司马迁 及其《史记》尤其其中有关项羽本记的有关内容. 2.http://course.hbu.cn/zggdwx/documents/jiaoan/ja02_qinhanwenxue.doc讲史记的内容及第三节,讲人物刻画艺术的相关内容. 3.《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这位叱咤风云,气概豪迈的失败英雄的形象在司马迁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史记》的最大特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通过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或者说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②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③通过人物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结合上面特点分析《垓下之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慷慨悲歌、诀别虞姬,愧见江东父老、宁死不辱,赠马亭长、赠头故人等情景的描述,让人窥见了风云英雄多情、知耻、重义、仁爱的另一面。文中的项羽,表里俱现,刚柔相成,性格更丰富,个性更鲜明、浑厚、立体,形象塑造是相当成功的。 本篇在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

①.最主要的是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的命运与人物的性格特征。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千人皆废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至于以自己的坐骑赠亭长,将自己的首级送故人,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

②语言: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刻画了项羽的豪壮,多情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则说明勇猛无比,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天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表现了项羽恃勇自负的性格。

…………

③动作: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仍是对项羽骁勇善战、勇猛无比的描写。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发表于 2006-5-30 0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4.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历史人物时也非常注重运用历史环境来刻画人物,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他最善于从历史人物陈迹旧事材料中略取数事,甚至一二事,就恰到好处地概见其人。如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就选取了项羽幼时之事作比,来突出人物的特点,文中写到: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这段背景材料写出了项羽自小就胸怀大志,心比天高却浮躁自负,为表现项羽个性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资料和更宽泛的角度,也为后来项羽落败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发表于 2006-5-30 0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5.http://jpkc.ecnu.edu.cn/0602/content/doc/2dianzijiaocai/shiji.doc这个国学网站不错,其中有关项羽本记的内容不少. 项羽本纪

题解:

本篇是《史记》中的文学名篇之一,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与典故如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等都源于本篇。项羽,这位“喑呜叱咤,千人皆废”的盖世英雄,在秦汉之际的政治舞台上虽然只活跃了短短八个年头,但他灭秦之伟勋、辉煌之战绩、英雄末路之悲壮、从容赴死之慷慨,经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写来,不仅定格为史,深深铭刻在民族记忆之中;而且还升华为诗,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使我们在千载之下还为之激昂、振奋,为之吟咏,唱叹。 战争是刻画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宏大背景。就是在金戈铁马、血流成河、地崩山摧、杀声震天的战争背景下,项羽人格的英雄色彩和悲剧性得到强化。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项羽披甲持戟、瞋目而叱、快战溃围、斩将刈旗、东西驰骋、南征北战、力拔山、气盖世的英姿雄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悲怜虞姬、护惜战马、体恤将士、愧对父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柔情悲怀;我们还能看到他目光短浅、心胸褊窄、凶残暴戾、优柔寡断、不谙机谋、好逞武勇等弱点错误。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言语呕呕’与‘喑噁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忌能’;‘妇人之仁’与‘屠阬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身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与立体性。 在本篇中,司马迁以灭秦为界碑,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为线索,把项羽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描写: 先是通过学书、学剑、学兵法诸事,表现了项羽的豪迈不群,但也同时令人见到了他性情的粗疏,为其日后的成功和失败都埋下了伏笔。随后作品描写了他看秦始皇巡游时的情景,当时项羽与其叔父一起观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项梁赶紧手掩其口,说“勿妄言,族矣!”然而他也“以此奇籍”。用早年的一件事、一句话预示其日后的不凡是《史记》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此也颇有画龙点睛之妙。后面,描写项羽从起事到名震天下可用明代凌约言的一段话来概括:“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服,‘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羽救巨鹿,诸将‘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见凌氏《史记评林》)尤其是写项羽的 “成名战”——巨鹿之战时,虽然只用了“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户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寥寥几句,却以短而劲节的句式营造出磅礴气势,淋漓酣畅地表现了项羽叱咤风云的大将气概。另外,还以“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的侧面描写、以限知视角的使用来烘托映衬项羽的英武形象。 后期主要写项羽一步步走向失败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始终把塑造项羽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和浓郁的悲剧氛围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项羽的形象不仅极为鲜明生动,而且还意蕴深厚。 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从此,项羽就一步步地走向失败,走向灭亡。他兵力虽强,却被人处处牵着鼻子走:先是被田荣牵到了齐国,随后又被刘邦牵回了彭城;当他几次在荥阳取得了胜利、应对刘邦进一步发起进攻时,又总是被彭越牵回了梁地,简直是马不停蹄,疲于奔命。作品的后半部也曾多次写到了他的个人勇力,如当他与刘邦广武对峙,“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逆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当他兵败垓下时,“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虽说还是所向披靡,然而,正如吴见思《史记论文》中所说:“八十人渡江而西,忽化而二万,六七万,数十万,忽化而为八百余人,百余人,二十八骑,至无一人还。其兴也,如江涌;其亡也,如雪消。令人三叹”,项羽毕竟已是处于“如雪消”的英雄末路了,他此时的个人勇力已经与“如江涌”时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悲壮色彩。 如果说此种悲壮色彩还不过是粗线条勾勒,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则是对悲剧氛围的工笔渲染。令人称奇的是,司马迁的“工笔”不表现为精雕细刻,而是表现为生动传神:前者的点晴之处在“哭”,后者的点晴之处在“笑”。霸王别姬场面中的“哭”在本篇的“文学分析”部分中已有论述,此处不妨看一看项羽在乌江自刎时的“笑”:当他拒绝乌江亭长的救援、“不肯渡乌江”时,后有追兵,前有大江,英雄失志,霸王穷途,而且已面临自已一生的终点,他想必是悲愤填膺、百感交集吧 ,要表现出他此时复杂的心态、纷繁的情感,只怕千言万语也难以描绘。可是,司马迁只举重若轻地用了一个“笑”字,就把这一场面乃至全篇的悲剧氛围渲染得无以复加。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项羽此时的“笑”是悲凉的笑、愤恨的笑、无奈的笑、愧疚的笑、自责的笑、表达谢意的笑、苦痛的笑,还是无畏的笑、蔑视的笑、高傲的笑、自尊的笑、坚定的笑,伊或还有深情的笑、留恋的笑……我们简直忘了我们在读一部史书,不会煞风景地追问司马迁怎么知道项羽自刎前的表情?我们只知道,读到这里,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4244

回帖

21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125183
发表于 2006-5-30 08: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是秦末的一个英雄人物,楚河为界,汉楚相争.

你可从史记上发现一些精辟描述.

只要努力,一定能为社会更好地作出贡献! 个人也好,企业也好,一定要有社会责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QQ: 693139801(注明"人大"字样识别)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jadeshi.boke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发表于 2006-5-30 08: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6.你可以把上面的资料看看,再去书店找些相关的书目,结合到一起,整理出一条线,再把资料中的一些话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我去年写论文时在网上搜索的资料用A4纸打印打了几十页.先找,再挑选,画出有用的内容,再总结.另外为了写唐代山水诗的变迁,我买了一本近百元的<中国山水诗史>,砖头一样厚的,虽然只用其中的一两百页,但是学到很多东西.对自己的写作也很有帮助.

7.希望以上资料对你的写作用所帮助.最后,祝你写作顺利!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发表于 2006-5-30 08: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大哥和66老大也来帮助楼主了.楼主一定要用心啊!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发表于 2006-5-30 1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我们一起探讨。

我现在的问题是“新意”,估计还是要加大对自己观点的论述,实在苦恼。。因为对于王维诗的禅意,要想写出新意。。。。。。努力吧!为自己加油。

项羽——最感人的莫过于其表现出来的末路英雄的悲壮。楼主一定能写好的!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4244

回帖

21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125183
发表于 2006-5-30 1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

所谓新意是结合所查找的资料,经过大脑知识点细胞的高度整合浓缩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建立在所学课程知识点基础之上,

同时又有正确的学者论点所支撑.

指导老师喜欢的是这样学生总结出的观点,同时自己作为指导老师亦可开心多多.

SWJ

只要努力,一定能为社会更好地作出贡献! 个人也好,企业也好,一定要有社会责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QQ: 693139801(注明"人大"字样识别)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jadeshi.boke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5-12 17:18 , Processed in 1.1256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