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安排业务组合时,收割战略不适用于狗类和问号类业务单位。 错误 收割策略的目标是增加战略业务单位的短期现金流量,而不考虑长期效益。这种战略特别适用于弱小的金牛,因此这类单位很快要从成熟期走向衰退期,其前途暗淡,企事又需要从这类单位榨取更多的现金。此外,这种战略也可以用于问号类和狗类单位。所以,这种说法错误。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购买产品开始到用坏报废为止的全过程。 错误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回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所以,这种说法错误。 3.企业的竞争者只是指品牌竞争者。 错误 竞争者一般是指那些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似,并且所服务的目标顾客也相似的其他企业。竞争者包括:愿望竞争者、一般竞争者、产品形式竞争者、品牌竞争者。 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一个战略业务单位一般仅指一个部门。 错误 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单独的业务或一组有关的业务。(2)它有不同的任务。(3)它有其竞争者。(4)它有认真负责的经理。(5)它掌握一定的资源。(6)它能从战略计划中得到好处。(7)它可以独立计划其他业务。
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可能包括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者是某部门的某类产品,或者是某种产品或品牌。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一般是能够适应其相关环境的企业。 正确。 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经营活动成功必须使自己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要求相适应。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只能是适应或影响。 6.在产品整体概念中,核心产品包括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品牌名称等几方面的特征。 错误 有形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如果有形产品是实体物品,则它在市场上通常表现为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式样、品牌名称和包装等。 7.同质产品适合于采取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 错误 同质产品,一般宜实行无差异市场营销,无差异市场营销的最大优点是经济,因为产品的品种、规格、款式、包装简单,有利于标准化与大规模生产,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存货、运输、研究与开发、促销等成本费用。 8.直接销售渠道主要用来分销消费品。 错误 直接市场营销渠道主要用于分销产业用品。因为,一方面,许多产业用品要按照用户的特殊需要制造,有高度技术性,制造商要派遣专家去指导用户安装、操作、维护设备;另一方面,用户数目较少,某些行业工厂往往集中在某一地区,这些产业用品的单价高,用户购买批量大。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9.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销量大于市场潜量。 错误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销售量小于市场潜量。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忠诚购买者,他们一般不会转而购买其他企业的产品。 10.产业购买者对产业用品的需求比消费者的需求更容易波动。 正确 这主要是由于产业市场需求的派生性。消费者需求的少量增强能导致产业购买者需求的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加速理论。 11.当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而他们的需求缺乏弹性时,宜采用渗透定价。 错误 从营销实践看,企业采取市场渗透定价,需具备以下条件:市场需求显得对价格极为敏感,因此,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低价不会引起实际或潜在的竞争。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他们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应采取市场撇脂定价。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降低市场营销与协调市场营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采取措施减少需求,后者是采取措施消灭需求。 错误 在过量需求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降低市场营销,过量需求反映的是一种供不应求状况,降低市场营销并不是杜绝需求,而是降低需求水平。在不规则需求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协调市场营销,即通过灵活定价、大力促销及其他刺激手段来改变需求的时间模式,使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与需求时间上协调一致;也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调整生产计划使得供应均衡。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3.当企业产品品种多,产品差异比较大时,采用市场营销职能型组织是正确的。 错误。 职能型组织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特别是当企业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产品,或者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大体相同时,这种组织结构比较有效。但是,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多和市场的扩大,这种组织方式可能损失效率。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4.对于某种产品来说,市场潜量在经济繁荣时期就比在萧条时期要低。 错误 市场潜量是指在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条件下,当行业市场营销费用逐渐提高时,市场需求达到的极限值。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及时间等,也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 15.并不是每个市场机会都能成为某些企业的企业机会。 正确 市场机会不等于企业机会,或者说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市场机会才等同于企业机会。这些条件就是这种市场机会是否与该企业的任务和目标相一致,该企业是否具备利用这种机会、经营这种业务的条件,该企业是否在利用这种机会、经营这种业务上比其潜在的竞争者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并不是每个市场机会都能成为某些企业的企业机会。此判断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