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君玉

汉语言文学学习心得感想帖[讨论]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楼主| 发表于 2004-9-9 1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海海在2004-9-6 20:44:41的发言:

谢谢君玉..一直在精心回复这个贴..

给汉语语言文学的同学提供更多方便..

海海真的客气,一家人说两家话了。

能为汉语言专业的同学在这里占一个交流的地盘,也为了自己方便呀。

焰,我这次考现代汉语、外国文选、文史二、社交礼仪,希望我们一起过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回帖

457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579
发表于 2004-9-14 1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君玉:我已经开始《红楼梦》的课程了。现在正是开题报告阶段,我不是组长,是否不需要干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妹妹,你不是组长会经松很多。你等待一下看你会分到哪个阶段的工作再说。

不过,你要保证你的发贴量,这是算成绩的啊。我去年学这门课,发的贴子应该都还在的,你到课程论坛去不知道还能不能看见?我的选题是评价后四十回。

需要什么资料的话,给我邮件。希望我能帮得上你的忙。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9453
发表于 2004-9-16 09: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过来了,大家都在,顶一顶先!
0601考: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应用写作/大学英语二/公共关系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回帖

457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579
发表于 2004-9-17 16: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君玉妹妹:

谢谢你的热心。你怎么不早说,我已经选了宝黛爱情了。你大概发了多少帖子?是不是每个阶段发一个帖子就可以得满分?

你该叫我姐姐。我们可以在汉语言QQ群里聊聊。我的QQ号是2516582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楼主| 发表于 2004-9-18 09: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妹妹还是姐姐了

我发的贴子大概是这个课程最多的一个,在课程论坛应该有保留吧。对于发贴子的数量,课程介绍里有说明的。

祝你顺利通过!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8

回帖

80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030
发表于 2004-10-6 14: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litt,很高兴又一个新同学加入了我们的学习行列。

应用文的写作题占了40分,所以特别重要。最主要是格式一定要正确。而平时可以作一些材料的收集,以便考试时得心应手。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如果没有时间全部看作品,也要对作品的内容有个概略的了解,这样在考前的复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论述题等题目在答题时答到要点后,尽量地把自己的感想加上,我想这样可以考得更好。

一家之言而已,还有没说到的地方就由其它考过的同学补充吧……

谢谢君玉,受益匪浅,今后有问题会请教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9 09: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红楼梦》开题报告:

看到有很多同学选《红楼梦》,我把自己以前写的一些东西贴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帮助。格式在课程中有说明。

前言(对课题背景的简要说明):

1、根据我们所查阅的图书及资料说明,后四十回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这后续的四十回,将会让《红楼梦》的流传受到影响。而有了后四十回就有利于《红楼梦》在社会上的传播,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

2、据我们查阅的众多图书资料表明:后四十回在二百多年来受到了不公正的评价,这些现象引发了我们深入了解《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兴趣。

3、经过我们仔细地阅读,《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并不如历来红学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不堪,其中不少妙笔应该受到世人的关注。比如“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等。

4、后四十回的艺术灵气不如前八十回,出现了一些庸俗的笔墨,但是只要掌握评价后四十回的尺度,同样可以让读者得到阅读的享受。并且深入了解了后四十回,对了解《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了解曹雪芹都会更进一层。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找出后四十回在文字描写上的不足,研究并讨论其不足的原因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2、找出后四十回不符合前八十回所暗示的情节和描述,并讨论其不足之原因,提高自己的品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评论后四十回的大手笔、即妙笔所在(如黛玉之死与抄家事件),研究如何才能正确公正地评价后四十回。

4、通过对后四十回的正确认识,学习如何避免极端的非此即彼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有分寸地去评价有缺陷的文学描写。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给予一个客观的评价。对它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通过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比较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具体从以下几点(人物、情节、作者、语言、意蕴、版本)进行说明:

1、后四十回中的人物。1-1、对比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安排,后四十回对人物的结局的设计中,有哪些符合曹雪芹原作的暗示?1-2、后四十回中的安排不符合原作暗示的最终效果如何?1-3、对后四十回中围绕黛玉之死的描写如何评价?1-4、后四十回中宝钗与宝玉的婚姻悲剧描写作何评价?由此产生的思想及社会意义较前八十回如何?2、后四十回的情节。2-1、在后四十回中,有哪些妙笔所在?具体分析这些“妙笔”,并对这些“妙笔”作出评价;2-2、后四十回有哪些庸俗的笔墨即“败笔”?败在哪里?具体分析这些“败笔”并且评价;3、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有哪些文献上的根据?3-1、具体论述后四十回的作者是否高鹗,并对相关资料进行讨论鉴别;3-2、后四十回中有曹雪芹的原作吗?有什么根据?3-3、程伟元在后四十回中担任什么角色?有什么根据?3-4、高鹗为什么挨骂?4、从语言看后四十回,4-1、后四十回在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方面有的地方不如前八十回,但也有经常使用曹雪芹的习惯用语的地方,具体分析如“特特的、巴巴的、直直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曹雪芹特有的语言特色在后四十回的使用频率。4-2、且不论后四十回的作者,在语言方面后四十回的语言运用有哪些妙处?4-3、后四十回的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不如前八十回?5从意蕴看后四十回。5-1、具体分析“无材补天”和“还泪”之说说明了原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这一情感在后四十回中有什么样的发挥?5-2、分析贾宝玉这一形象说明了原作者什么样的创作意图?这一意图在后四十回中凸现出来了吗?5-3、原作者为什么在文中有意淡化政治?这一意愿说明了什么?在后四十回对此表述出来的态度如何?6、从版本看后四十回。6-1、手抄本中的脂评对再现八十回之后的情节有什么帮助?对判别后四十回的情节有否被作改动有什么作用?6-2、对于“程高本”,具体论述其历史功过。对历来红学家对程高本的评论有什么想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7、总结:对后四十回的写作手法与艺术表现作全面的评价,历来红学家对后四十回的评价有哪些可以借鉴,哪些方面应该给后四十回受到的责难平反?进行全面的总结说明。

活动计划: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步骤及分工安排:

预期的成果:

表达形式: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9 10: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ycbxq小妹,你的宝黛爱情那个课题我也很喜欢啊,我也写过一篇东西,看对你有没有参考的作用?

谈宝黛爱情悲剧

宝黛爱情悲剧可以说是《红楼梦》全书中最主要的情节线索。从第一回一僧一道携一块“鲜明美玉”到世间“造劫历世”开始,“就勾出了多少风流冤家来”。

顽石之可爱,在于他的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而拥有绝代情痴的诚挚磊落;草木之情意,在于她虽面临风刀霜剑也不改孤标傲世的执着情怀。宝黛性格与观念上的契合,使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相知相恋的有情人,偏偏这种性格和观念为世不容,与“礼”相左,因此很自然地让他们陷进了有情却无缘的境地。宝黛两人作为勇敢的反封建的判逆者,对儒家那一套“男尊女卑、贵贱有别、君臣父子”的伦理规范全部断然否定,同时自已本身也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否定,他们的爱情注定为世不容,空留千古遗憾。

宝黛的爱情以不如意告终,我认为原因有三个。除了当时社会礼教制度对他们的不认同,以及宝黛两人反“常规”的性格和观念之外,这出悲剧的的主要表演者宝玉的多情和黛玉自身不太健康的身心,也是造成这出悲剧的主因。

一、不合“礼”的“木石前盟”——注定的悲剧

宝黛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关键在于当时的社会是否认同他们是“有情人”同时也是“有缘人”。当时的封建婚姻制度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当时的人们言行必须合乎礼法道德的规范。背经叛道的言行是世俗所不允许的,在择偶时考虑的是婚配的礼节是否合法,男女双方是否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家族的利益是否有助。不可否认的,具有判逆性格的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在当时的反人性的、不合理的制度下注定就是个悲剧。

宝黛的爱情,始于第一次的见面而终于“焚稿断痴情”。曾看过刘梦溪先生的《〈红楼梦〉爱情探微》一文,说 “众姐妹搬入大观园时”那时的情谊“只是少年儿女之间的纯真友爱,不包括爱情的成分在内。”认为宝黛爱情始于搬入园里后,“爱情的种子便开始在宝黛童稚心灵深处萌发”。对此我总是不太能够接受。宝黛首次见面的风波,两人心思的默契和初见却如重见的熟悉感,正是两人一见钟情才有的情感,《红楼梦》中人物的年龄本很混乱,黛玉初见宝玉时的感觉也不觉他是个孩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而且不久后进京的且年纪不过比宝黛大一两岁的宝钗更是很成熟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决不似一个孩童所应有的行为特点;几乎在同时,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及与袭人初试云雨情这些事件更不是一个“孩童”所能做到的。种种这些,都说明了宝玉和黛玉已是深晓人事,产生的感情也绝非只是“少年儿女之间的纯真友爱”那么简单。当然,搬入大观园后,由于姐妹们时常在一起吟诗作乐,宝钗和袭人的诱惑又无时无处不在,所以黛玉的“吃醋”、“使小性子”等性格更为明显,让人更容易感觉到两人间的爱情并非友情。

试看一下宝黛周围的人吧!首先是关系最为密切微妙的宝钗,她才思博敏,自谓有“珍重芳姿”,虽然品格端方,也熟读非圣贤正经书的《西厢》、《琵琶》,然而其行止语气却并没有因看了“杂书”而“移了性情”,还每以“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等大道理劝诫宝黛;“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大妹妹虽不如宝钗心思细密,然而也会不落俗套地劝宝玉说“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再看宝玉贴身的花袭人,虽也可以说是封建理念的“卫道士”,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和利益,(这个天下第一可恶之人,不痛批她实在难解心头之恨!)不仅劝谏宝玉“读书是极好的事情,不然就潦倒一辈子”,还忧虑着宝玉周围“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生怕一旦“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完了,她的心也就白操了。围着宝玉的小姐丫环们尚且如此,更不论处于管制阶层的“老爷、太太、老祖宗”们了,他们就算是再疼爱珍惜这个拥有美玉般容貌的儿孙,为了家族的声名和利益,为了能让宝玉更好地“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们还是会为宝玉选择拥有“停机德”的、门当户对的宝钗,而“咏絮才”在他们看来是不值一文的,理应予以摒弃。黛玉的悲剧于是一幕幕地在众人的排挤中上演,宝黛的爱情于是终归落得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缈。

被一大堆“贤人”包围的贾宝玉,依然能坚持自己的思想,这不能不让读者由心里赞叹这个文学形象的可爱。在他生存于尘世的过程中,受到的教养和生活的环境都是很矛盾的:“圣贤书”上教导他应该成为一个“贤人”——心存忠孝、知礼明义的于国于家有益的人;别一方面他所处的环境却是毫无廉耻、腐败颓堕的一个频临消亡的家族。种种矛盾的结合让贾宝玉迷惘无所适从,于是他否定了一切他无法理解的人世间的道理,他唯一认同的只是还没有被世俗污染的女儿心。然而可悲的是,他否定一切人世间的道理,得到的结果必然就是受到人世间的遗弃,也就是说那个社会永远不会接受他。只要这个世道不改变,宝玉的出路是看不到任何的方向的。这也正是宝玉这个文学形象让我认为他不够完美的地方。

黛玉作为宝玉唯一的知已,两人相知相恋理顺成章。他们的爱情来自于本身的真情实意,具有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纯真,所缺乏的正是封建家庭最为看重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样一种美好的,于时礼不合的儿女之情,按贾母的话说就是“孩子们从小在一处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若是他心里头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这一段话,表面上是责备黛玉不该有那种自定终身的越轨思想,但事实上却让人们看到了她以前对宝黛的爱到底存有多少真情,这段话实际上就是判了黛玉的死刑,也为以后宝玉的“悬崖撒手”伏下了祸根,结果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白疼了宝黛两个她一向认为最爱的孙儿了。贾母嘴里说疼黛玉,做的一套却令人寒心,在她心里,黛玉一无宝钗所有的财富,二无宝钗稳重和平的性情,三无宝钗圆润健康的身体,她凭什么做贾府的宝二奶奶?她说的非常的明白:“只为有个亲疏”,而那些刚开始时存在的一点点外婆和外孙女儿间的亲情,在选择“宝二奶奶”的时候全给抛诸千万里之外了。而她疼宝玉,也是为了家族有一个理想的继承人而已,如果宝玉不能成为她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那宝玉在贾母眼里就和黛玉一样,什么也不是了,甚至连仅有的亲情也不复存在!看那些被她忽视了的其他儿孙如贾环贾琏便是。

贾母有错吗?她顾全大局,认为只有寄希望于“金玉良缘”,才能让家道复兴起来,才能让宝玉成为对这个家族有用的“美玉”,她会觉得自己有错吗?当然不会!而且那时候全世界的人们都不会认为她有错;凤姐有错吗?她从来都没有对宝黛爱情表示过丝毫的反对,最后事情发展成那样,她不过是顺着老祖宗的心思而行,为讨其欢心顺其意念而出其策,就算要谴责她也不过说她出计太毒而已。人们认为真正有错的,是那个不合“礼”的“木石前盟”的产生;是宝玉的不争气和不负责任;是黛玉为何要有那样的不合规矩的想法,以致让宝玉沉迷甚至想不开遁入空门。

于是在贾母眼里她如让吴王亡国的西施和让石崇亡身的绿珠;在宝玉眼里她就如“绝艳惊人”的昭君和“巨眼识穷途”的红拂;她的性格就如宁死不屈的虞姬和女中丈夫般的红拂;她的命运也如五美人一般的“红颜命薄古今同”!

不论怎么说,中国几千年文化造就的中国社会,人心尊孔敬孟,守着祖宗遗传下来的陈规旧例总是不舍得也不愿意去改变,哪怕明知是落伍的,更不会允许有人怀着判逆的心思“企图”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来。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究竟是世界存在着弊端有待于改善,还是宝黛两人(尤其是宝玉)的“行为偏僻性乖张”理应为世不容?对这后来之人早已自有公论。而对于宝黛那样怀着异样的心思,带着另类的言行的人,在当时必然会受到世人的排挤,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是梦中说梦的痴言枉想!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9 1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宝黛感情产生嫌隙的根源——宝玉的软弱多情

说到宝黛爱情的悲剧不可不说宝玉的多情。虽说林黛玉本身的身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她的“病源”终究是由于她把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全放在对宝玉的感情上,所有的事实都不能让她有宽怀的希望,尤其是宝玉的态度让她特别敏感而且多疑。宝玉自小便在女儿堆中长大,对所有的姐妹(应该说是对所有的女性)都存在着爱怜珍惜的情感,甚至于因为风筝是个美人头而舍不得“跺个稀烂”。正因为这一特性,警幻称其为“古今第一淫人”,他对所有美好的女儿都付出深情和关怀,虽然说只是出于怜惜和欣赏,但对于投以全部希望的黛玉来说,足以让她伤怀疑虑,这也不能说是旧时的黛玉独有的情感,就算是当今女子,有几个能眼看着自己的爱人对别的女性关怀备至,甚至亲昵到吃女孩子嘴里的胭脂的程度?更何况宝玉并不是单纯的怜惜,对于宝钗、妙玉、湘云、袭人等等,都有过不同寻常的关系。如果说除了他自己,黛玉就是他的第二生命,那么宝姐姐云妹妹她们也完全可以说是他的第三生命。

宝玉确实不能如黛玉般专情。他贪于享乐,恋风流,结优伶,追欢笑,小小年纪即“初试云雨情”,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天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堕落的肮脏。“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粉渍脂痕污宝光”,也决非一时闲语,至少也在某一程度上说明了宝玉生活上是滥用情愫的。在他的身上带着千百年来男人所共有的劣根性,他虽追求理想却无力争取,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去争取过,死晴雯、金钏、黛玉,他除了恨的要死怜惜的要死之外,没有真正为避免她们的死抗争过。虽说一个公子哥儿能力只能及此,但看封建社会中,并非没有办法可想的。男人在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时真那么无可奈何吗?男人的软弱真的只是社会所造成的吗?看书中晴雯鸳鸯她们不有说吗:大不了还有一死呢!宝玉的命运比鸳鸯她们好,他真要一死的话,他的家族才不舍得让他真的一死呢!正是他的软弱,所以他才能够爱晴雯却不能拒绝袭人的诱惑,爱黛玉却又贪恋宝钗的冰雪肌肤,大家都说曹雪芹以隐语说宝玉,说他的草莽愚顽、不肖无能,在对待爱情这一方面来说,其实也是不无道理。他愚得竟然只能五内俱伤地眼看着晴雯被架出去,而不知借祖母亲对自己的溺爱摆平这件事(之前在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南时众人不是因他的昏死而顺了他意吗?);不肖得身为男儿竟然对抄检大观园这么一个危及家族根基的事件而不知加以阻止(就是阻止也决不是什么背经离道的判逆)。

宝钗这个人物在《红楼梦》是的地位可说与黛玉不相上下。宝玉有一句诗是“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说的其实正是他心底里的欲望:既喜爱杨妃般的宝钗,又钟情“玉为魂”的西子般的黛玉。他在钗黛之间摇摆不定,也说明了他性格上的弱点。有说“钗黛合一”论,念及两人的才貌及都为同爱一宝玉来说,也不无道理,但事实这个结论我是不很赞成的。宝钗与黛玉思想上的对立及追求的理想背道而驰都说明了这两个人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站在宝玉这一方来说,他很希望两者合一,这样的心理在二十八回中有个“羞笼红麝串”的描述:对于宝钗的“雪白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正是恨没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就那么短短一段话,已经把宝玉的心思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他在对黛玉深情爱怜的同时,还不能够抵挡一些感官上的诱惑,对“山中高士晶莹雪”他依然不免发呆,他渴望着钗黛合一,希望拥有宝钗的身体及黛玉的思情;黛玉指责他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话也不是完全出自于无礼取闹。如果说黛玉对着他这样的行为还能无动于衷的话,那我们这些读者倒真是要怀疑她的真情了。正好相反的是,宝钗对宝玉之爱,竟真的是能对宝黛恋情视而不见的,宝钗黛玉各自对于宝玉的用心,这一方面读者们当已非常清楚。

对黛玉的威胁,湘云其实不在宝钗之下,甚至还有过之而不及。从小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早就让宝玉和湘云的关系已是宝钗不可比了;湘云不如宝钗深密的心思也是宝玉欣赏的,他不以湘云“口不遮拦”为忤,而是一见面说她几日不见的变化,而且赞赏她“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我个人曾想,湘云实为钗黛所不如。假如没有黛玉的出现,或假如她也能长居于大观园中,湘云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当无人可比。她的即作海棠诗、凹晶馆与黛玉联诗、偶填柳絮词都显现了她的才气,她无人娇养却依然“英豪阔大宽宏量”,不以自身遭遇而悲,不以身世坎坷而怨。对一切她都不会很在意地去争取,“儿女私情”她比黛玉放得开,故她在宝黛间退出,怒宝玉“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道自己“原不及你林妹妹”,她不是不如,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她实可为红楼梦十二金钗中身心最为健康的人物。面对这样的人物,林黛玉不可不敏感,不可不因为她与宝玉呕气了。

妙玉是宝玉的情路上不可不说的一位。妙玉有很深的艺术修养:深谙诗、词、棋、乐,熟于茶道,精于鉴物赏艺。她是《红楼梦》中最为纯洁的一位出家人,如置于尘世中也绝不输与钗黛的稀世容貌和才情。她“道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这么清高洁净的一个女孩儿,本不是自己愿意在出家修为的,她自言“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可见她对宝玉萌生情感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位槛外人在宝玉生日时竟以粉红笺子拜贺芳辰;喝体已茶也不自觉地以自用的绿玉斗斟于宝玉;“访妙玉乞红梅”一节更暗示了宝玉和她之间的微妙关系。她对宝玉如此着意,难道说宝玉自身没有一点干系吗?宝玉的多情的脾性,一定会对妙玉清洁的容貌修为动心,而且对妙玉付出“过份”的关爱的。说不定曹雪芹的原意,就是因为妙玉为宝玉而还俗,最终却因贾府的零落而不得遂意,又遇人不淑以致“遭泥陷”,与宝玉只好空叹无缘了。而如续书所述在庵中遭人强暴实在是在情节上有点不够衔接。

单是宝钗湘云两个,已足以让黛玉去为抓紧宝玉的心而劳心劳力,而这些威胁的来源其实是宝玉招惹而来的,宝玉自出娘胎,便有许多不长进的习惯(如吃胭脂、恋风流、结优伶、追欢笑等),作为他的爱人,实在无法对此无丝毫的疑虑,所以完全可以说宝玉是宝黛感情产生嫌隙的主要制造者。生存在这世上,黛玉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让众人承认自己,让自己所爱的人长久地爱自己,后者对她来说意义更为重大。为了这个目的,她终日都敏感于众人特别是宝玉对她的言行和态度,特别小心地让自己趋于完美,不允许自身出现小小的一点差错,于是她患得患失,更被人视作小性怪僻而不可接近。世上的人要真正的完美实在是不可能的,于是她终日为自己的不如意而怜春悲秋,感世伤怀。宝玉作为最爱她的人,应该对她的心情完全了解,事实上这一点宝玉也做到了,而宝玉没有做到的是,他既然了解黛玉的个性,了解她不可容忍自己对别的女孩子的多情,了解黛玉是在以生命来维护着他们的爱情,他还是不能按黛玉心里所想的那个理想人物去做,去专一地关心爱护自己的爱人,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对别的女孩子的爱惜,就是对黛玉的残忍。黛玉的悲剧又怎么可以说宝玉没有责任呢?虽然说宝玉在黛玉影响下也渐趋专一,但大错既成,黛玉“小性、行动爱恼人”的病态形象已是深入人心,就算如宝钗般有金相配,亦不可改变结局了。

宝玉的多情不能说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但却应该为黛玉的思虑成病负上很大的责任。黛玉与“宝二奶奶”的名衔无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贾母说的黛玉这孩子不是长命的。且不说她这话是托词还是真有其事,黛玉的病确实是个令人避之不及的顽患,就算是黛玉也有宝钗般的才德性情、金玉财富,做为长辈的在择媳时也不免费一翻踌躇。只是没有人会想到,黛玉的“病”由宝玉而生,如果真遂了愿还好,不然就是要了她的命,更何况这个孤女其实没有人真疼她呢?一想到贾母一翻话“林丫头倒没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叫人作了难了。”林丫头算什么呢?头一个疼她的外祖母也不过如此,头一个爱她的宝玉也不过如此,谁是真正能保护她的人?这个世界有时候真不免叫人懊丧寒心!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5-15 21:23 , Processed in 1.6113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