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纪念9.18事件)
中国民间纪念“9.18”联合行动周主帖之一 提起抗日战争,一般人都简称为八年抗战,因为在7.7抗战以前的中日之争一般也称为"xx事变",但这其实是日本的提法,把战争行为描述为一般性地方事件主要是为了掩盖其战争动机和实质,比如“9.18事变”。但事实上,1931年9月18日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挑起战争,即未照会中国也未告知中立国,是违反国际公约的十足的侵略战争行动。 日本在东北的拓殖与驻军当然首先源于《马关条约》签订后,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对“?洲”的丰富经济矿产的掠夺式开发不可避免地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胃口,不断寻求铤而走险的招数。事后的历史研究表明关东军的挑衅行经虽然凶狠狂妄,但日军总共不过2万余人,日本东京大本营事前并不知道,但后来看到“事变”成功于是追认,默许了“事变”的合法性,这也壮大了少壮?军人的狂妄,不断将事变烈度升高。先占沈阳,后克吉林、哈尔滨、马占山,苏炳文等抗战军人被迫退到苏联,张学良则率30万军队黯然撤入关内。3000万人民尽入魔掌。不到一个月,东三省尽失,这让日本少壮军人尝尽了甜头。但诞生于白山里水间的东北义务军却坚持不懈地战斗了十四年。由此,日本的侵略行动一发不可收拾,而1937年的全面抗战只是这一行动的延伸而已。 疲弱的中国是20世纪对法西斯分子开战的第一国,“9.18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起点,如果从这时计算,中国的伤亡超过4000万,战争是进程,共计近14年整。从前,八国联军都无法做到征服中国,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从来却一直处心积虑想独吞中国,可谓狂妄之极。 一, 日本根本不理解中国文明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奏,但凶残的日本军人怎么也想不到温良、恭顺、深受儒家文明熏陶的中国人竟然抵抗了长达十四年之久。中国军队和人民一改19世纪以来疲弱不堪的面貌,展现出独特的民族主义势头,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的举国抗战,连台湾的义勇军也来大陆参与抗战。全面侵华战争竟是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国运走向衰败的起点,日本从此深陷中国。日本自十九世纪以来就有一批专门研究如何征服中国的人,如后来的岗村宁茨,但他们显然对于中国的文明太无知。 日本文明虽然来源于中国, 如明治天皇时期的《教育赦语》说:“朕惟我天皇社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民忠亿兆一心…… ”明显源于儒家主张,但日本历史显然没有改朝换代的经验,民本思想从未获得根基,日本人民之极端忠君。天皇作为天造大神的后代具有最高的精神地位,武士道在明冶时期被改造为国家邪教,近代以来中日在时间上几乎同时遭遇西方文明,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日本14年后,在美国军船胁迫下开放国门,但一代人的时间后中日的境遇却迥然而异。 对于中国而言,近代第一次改革开放运动(洋务运动)的失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耻辱,并最终葬送了清王朝中兴的最后希望,中日第一个回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君主立宪包装下的军国政体得以建立,中国的清王朝瓦解。 九一八应该是中日第二次正式交手,其间中国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西方的近代思想开始与本土思想相结合,由于一战后列强的疲软,无暇顾及中国,中国尽管危机重重,但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十余年间获得长足进展,已开始显露现代国家的曙光。民族工业如后来的"荣氏家族"企业等在江南的丝厂竟然能和日本纱厂一拼高低,现代教育制度初步确定,清华、北大、南开、武大、南大、交大等初步现代制度大学开始建立,并为后来的国共两党输送了大批人材,报业新闻业也获得空前发展,并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要武器。新文化运动的健将胡适、陈独秀、鲁迅几乎同时也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实战者,宪政建设上,当时的鲁迅竟然能通过法院告倒教育部,而教育部长章士钊竟然欣然认错,这在今天看来依旧是奇闻。尽管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已到极点,但知识分子充满朝气,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勇敢地探索中国的未来道路,他们大胆地宣告中国文明的死亡,抨击几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对科学和民主表现出真诚的向往,先进中国人的良知开始毫不犹豫地向野蛮和无知开战,大有后来居上的味道。 这让当时日本的政客们感到了压力,有了一种不详的预兆,他们要先下手为强。关东军的行动为他们提供了实现“理想”的机会。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进驻”中国,实现“日满亲善”。 这个在文字上还未完全进化的民族,挟武士道的蛮勇,竟然做起了“大东亚共荣”的美梦,到中国来建设他们的“王道乐土”。不过这样的“乐土”却需要几千万人的血来浇灌,它的名义是将亚洲人民从白人手里“解放”出来?一一个在今天依旧被某些日本人重复的神话,即使比较清醒的日本艺术家也相信武士道精神中的奇迹。 最新拍摄的日本影片《独立》讲述就是二战后部分逃到山林中的日本军人(约2000人)参加后来的印尼独立运动,其中有个叫岛屹的日本教官坚信自己原来就是为解放亚洲而来(可见日本帝国武士道教育的厉害),日本就是这些亚洲国家的榜样,在与荷兰殖民者的斗争中“英勇不屈”,战后被作为战犯关押,后被昔日的“青年道场”学员所救,最后为印尼的独立运动“奉献”了生命。影片的最后,一位幸存的印尼军人将岛屹的武士刀还给了前来祭父的岛屹的女儿。在军刀重新举起的片刻,它的意蕴是复杂的,但军刀决不是也从来没有和平与宽容的精神。今天的日本将自己的复兴依旧建立在这样一种幻觉之中,不能不让人觉得悲哀。这一群被天皇国家抛弃的日本军人根本是没有灵魂的武士道躯壳,尽管客观上帮助了亚洲部分国家的非殖民化,但那纯粹是意外的结果,且非主流。日本的武士道从来没有拯救的理念,倒是发生于1997年的对印尼华人大屠杀又让我想起了军国主义的幽灵,那些昔日接受日本武士道熏陶的印尼军人的手段与日军何其类似。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毒素依然在随时发酵。
昭和时期,日本军中曾经流行赞美侵略东北的一首歌,大意是:“在远离祖国不知几百里的满州,夕阳夕照,我的战友埋在荒野的石头下?…”。日本艺术家将其演奏的十分凄美、动人。 把一种牧歌式的牺牲神话深入到日本国民心理之中,全然遮蔽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惨象,中国那首家喻户晓的《我的家就在松花江上》不知唱出了多少东北人民痛失家园的惆怅。这些日本是听不到的。 前几年日本电影《自尊??瞬间的回忆》中,战犯东条也被塑造成一位慈祥、高雅、正直、善良的和平斗士,更是赤裸裸地暴露了这种可怕的肤浅和狂妄。
还有没完没了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号称中国问题专家得中岛岭雄一会鼓吹“中国崩溃”,一会又叫嚷“中国威胁论”,也不想中国都“崩溃”了,怎么还会“威胁”。
这真是堕落得无法拯救,它太缺少真正的理性思维,它无法反思自己,而宁愿陶醉在一种美学技术的幻觉之中,而掩盖那曾经无法遏制的噬血的狂妄,那种无边的贪婪一一被肤浅地理解为人性的悖论。只有政客而没有思想家。 作为一种主流意识的日本文化,它还没有能力区别人性的文明边界,广岛的原子弹没能使他清醒,原子弹却成为右翼政客制造悲情的原料,每年的广岛纪念日,日本有的是悲情,却独独没有反思。根本就没有一点人类普适精神,狭隘无比。公理、正义在日本人的“苦难”面前是不显现的。日本右翼政客的“障眼法”可谓绝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