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hisper

走进西安!(从15楼开始有更新)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国宝重器

yu鼎   (西周)
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餮纹。腹内壁铭文27字,记王姜(周康王后)把师栌的三田转赐给yu。为纪念受赏之荣耀,yu特作此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五祀卫鼎   (西周)
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立耳,柱足,颈饰雷纹衬地的窃曲纹。腹内壁铸铭文207字。不仅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也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珍贵资料。
 
多友鼎   (西周)
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

饪食器。立耳,圜底,腹微敛,蹄形足。口下饰弦纹两道。内壁铸铭文278字。是研究西周时期的战争史和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猃狁关系的重要资料。
 
竹节熏炉(整体)   (西汉)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焚香用具。

炉呈半球体。通体鎏金鎏银。炉盖透雕出多层山峦,足饰透雕蟠龙。柄为竹节形,分五节,上端铸有歧出的三条蟠龙,龙身鎏金、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从炉口外侧铭可知,此物原为汉未央宫之物,后归阳信长公主。
 
竹节熏炉(局部)   (西汉)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焚香用具。

炉呈半球体。通体鎏金鎏银。炉盖透雕出多层山峦,足饰透雕蟠龙。柄为竹节形,分五节,上端铸有歧出的三条蟠龙,龙身鎏金、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从炉口外侧铭可知,此物原为汉未央宫之物,后归阳信长公主。
 
皇后之玺玉印   (西汉)
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
采用珍贵的和阗玉制成。螭虎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它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
 
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朝)
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舞马衔杯纹则印证了唐玄宗时曾驯养良马随乐起舞的历史记载,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阙楼图   (唐朝)
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高28O,宽280厘米。

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以母阙为构图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母阙最高。台基由砖筑成梯形,阙楼为庑殿顶,顶置鸱屋.屋身的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周回廊环绕。阙后背景衬以林木、山峦。此图为了解唐代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宫女图   (唐朝)
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高176,宽196.5厘米。
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共9人。

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又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5.5,口径13.7,足径6.7厘米。

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锤击成型,纹饰平錾,通身鱼子纹地。外腹部錾出两层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及花草。下层莲瓣均作忍冬纹。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内侧墨书“九两半”三字。
 
马球图(局部)   (唐朝)
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高229,宽688厘米

绘于墓道西壁,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画面中五个持月牙形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十余骑手,行者纵马驰骋,止者伫目凝神。背景衬托起伏山峦、树木等。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狩猎出行图(局部)   (唐朝)
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高100-200,全长890厘米。

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口径5.9厘米。

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圆足盖,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鱼子纹地。腹两侧均以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形成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盖内有墨书两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三彩载乐驼   (唐朝)
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通高58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台,台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笙、笛、琵琶、箜、拍板等乐器演奏,歌女站立其中,轻舞长袖,引颈高歌。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北宋)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高18.3,腹径14.3CM。

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珍品。
 
黑釉油滴碗   (宋朝)
陕西渭南出土。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

灰白胎。敞口,腹由口至底渐收,圈足。黑釉。碗内有因窑变形成的油滴状结晶体,十分好看。油滴釉碗出土较多,但如此大口径的油滴碗国内罕见。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青铜器

羊首勺   (商后期)
1977年陕西清涧县解家沟出土。
通长17.5cm,勺深4.8cm,勺径9.5cm

挹酒器,勺体圆形,深腹。勺柄端作一羊首,角大而后下曲,双目圆睁,柄面扁平,前立一小羊,小尾后竖,作惊慑之态,羊后立一虎,作张口垂涎。
 
蛙纹钺   (商晚期)
1975年陕西城固县五郎庙出土。长20厘米,刃宽15.7厘米。

兵器或刑具。长方形直内,钺身中为镂空蛙形,蛙圆目,背饰涡纹,作爬形状。该器造型、纹饰较为独特,有巴蜀青铜器的风格。
 
四足鬲   (商)
1981年陕西城固县出土,通高23.5cm,口径21cm。

烹饪器。直口,宽沿外折。鼓腹分为四裆,形成四个袋足,颈部饰雷纹,腹裆饰兽面纹。整体形体独特,目前尚无他例。
 
牛尊   (西周中期)
1967年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
通高24cm,长38cm,腹深10.7cm。

盛酒器。整体作牛形,身体浑圆,头部较大,吻部平,开一小流可倾酒。背有方盖,上立一虎。整体造型简练,手法夸张。
 
多友鼎   (西周晚期)
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

饪食器。立耳,圜底,腹微敛,蹄形足。口下饰弦纹两道。内壁铸铭文275字。是研究西周时期的战争史和周王朝与猃狁关系的重要资料。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金银器
金啄木鸟   (春秋)
1986年陕西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长1.5,高1.6cm。

尖嘴、高冠、大眼、双翅平展、短尾平张,背和腹部满饰羽翎。铸造成形。
 
金怪兽   (战国)
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长11,高11.5厘米,160克。

怪兽为鹰嘴兽身。大耳环眼,头生双角。每角分四叉,叉端各浮雕有立耳环眼鹰嘴怪兽。怪兽弯颈低头作角抵状。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像。身驱及四肢上部满饰凸云纹,颈及胸部以细线条刻划成鬃毛。怪兽之角、尾、托座系分铸焊接而成。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5.1,口径9.1厘米。
杯身为八瓣,四瓣为男子狩猎图案,四瓣为仕女乐舞、戏婴、梳妆、游乐图案,相间排列,纹饰涂金,喇叭形圈足,球状联珠形柄。具有西亚金银器风格。
 
鎏金折枝团花纹银碟   (唐朝)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1.9,口径10厘米。

茶具,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葵口,浅腹,圈足。碟内底中心刻四株折枝花组成的圆形团花一朵,内腹面散点装饰五株“十”字形折枝花,边沿饰仰莲瓣纹。
 
双鱼纹羽觞   (唐朝)
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高2.7,口径11.6厘米。

侈口,腹斜收向下,圈足、锤击成型,花纹模冲,纹饰涂金。腹底饰双鱼纹。
 
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

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圆足盖,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鱼子纹地。腹两侧均以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形成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盖内有墨书两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5,最大径22.5厘米。

盘身为相连的双桃形,浅腹、平底,窄平折沿,锤击成型,纹饰涂金。两个桃形盘中心以模冲法冲出两只首尾错置、相互顾盼的狐狸,造型极为生动。
 
鎏金伎乐八棱银杯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6.6,口径7厘米。

侈口、环底、喇叭形圈足、环柄,柄上饰有两胡人头像。器身八棱,共饰有手拿乐器的胡人乐伎八人。浇铸成型,鱼子纹地,地纹及人物细部采用平錾手法。
 
赤金走龙   (唐)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4厘米,高2.8厘米。
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工艺精细。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铜镜
蟠螭纹镜   (战国)
陕西出土。是战国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铜镜。

圆钮座,座外有宽凹面形环带一周。主纹由盘曲的龙、蛇构成三对蟠螭纹作缠绕式排列。
 
“日光”镜   (西汉)
陕西出土。圆钮,圆钮座。座外有内向八连弧纹一周。外区为铭文带。

素宽平缘。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昭明”镜   (西汉)
1979年西安枣园出土。直径15.3厘米。

昭明镜是出土最多、流行范围最广的西汉铜镜。此镜圆钮,圆钮座,钮座外有内向连弧纹一周。外区为铬文带,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兮日月;心忽所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
 
“尚方”镜   (西汉)
1952年西安市出土。直径16.3厘米。

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方框内排列十二地支铭,内区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鸟、兽、羽人等。外区自内向外依次为一圈铭文带,一圈三角锯齿纹,一圈流云纹。镜铭为“尚方御竟大毋伤,…… 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兮。”之类的吉祥语。
 
“仁寿”四神纹镜   (隋朝)
1978年陕西永寿县出土。直径25厘米。

半球形钮,平缘。钮座作双线八角纹,八角纹间分别饰东王公、西王母、四神和神兽。其外为楷书铭文一圈,“淮南起照,仁寿传名……”内缘为十二生肖及朱雀、玄武组成的图案,外缘为缠枝花纹图案。此镜即是一件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珍贵的祈求吉祥的艺术品。
 
真子飞霜镜   (唐朝)
陕西出土。直径21.8厘米。

八曲葵花形,龟镜,素边缘。左边饰竹林,林旁一人端坐,置琴于膝前有几案。右侧树下凤鸟起舞。钮下方荷池中伸出一枝硕大的荷叶,上有一龟,龟身与莲叶形成钮与钮坐。钮上方祥云托月,飞鹤翱翔。
 
孔子问答镜   (唐朝)
1964年西安市出土。直径12.9厘米。

葵花形,圆钮。钮左侧一人头戴冠,左手前指,右手持杖.右侧一人戴冠著裘,左手持琴。钮上竖格有铭文“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九字。钮下一树。素缘。这一图案的题材出自《列子·天瑞》。说的是孔子游泰山,遇荣启奇鼓琴唱歌,孔子问其何乐,答曰:使我高兴的事很多。天地之间,以人为贵,我幸而为人,一乐也。男尊女卑,我幸而为男,二乐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乐也。故此镜又称“三乐镜”。
 
四鸾衔绶纹平脱镜   (唐朝)
1965年西安市东郊长乐坡出土。直径22.7厘米。

圆钮,钮座周围饰银片莲叶纹,两周金丝同心结联环纹之间有四只作展翅飞翔状金花鸾鸟口街绶带。纹饰均以平脱手法制成,“平脱”即将金银纹饰片用粘漆平粘于素胎上,空白处填以漆,然后打磨光滑,粘上的花纹与漆面平行。这种特种工艺制成的铜镜是唐代铜镜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瑞兽葡萄镜   (唐朝)
西安市出土。直径18.7厘米。

兽钮,一圈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六个姿态各异的瑞兽攀援在葡萄蔓枝之间,外区葡萄的枝蔓叶实和飞禽、蜂蝶相间,边缘纹饰流云纹。这是唐代铜镜中最富有魅力的图案之一。
 
八卦镜   (唐朝)
1971年西安市出土。直径16厘米。

龟形钮,八卦图案绕钮配置,这是唐代晚期铜镜中常见的图案。
 
达摩渡海纹镜   (宋朝)
西安市出土。

八瓣菱花形,圆钮,素缘。钮右侧为达摩踏浪乘风而行。左侧是海浪及庙宇状建筑物。图案取材于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南朝·宋时航海到中国的故事。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玉器
白玉人头   (新石器时代)
1976年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高4.4厘米。

玉髓质,乳白色,局部有褐色侵蚀,双面平雕,圆脸鹰鼻大眼,头束高髻,鼓腮细頸,形象古拙。为龙山文化时期唯一一件考古发掘的人头形玉饰。
 
白玉戈   (战国)
1986年陕西风翔县南指挥村出土。援长11.7,内长1.7厘米。

和阗白王质,局部有黑色浸饰。形似青铜戈,锋部略呈三角形,内上有两个小圆孔,胡部近阑处有两个长方形穿并一圆穿,援及胡之边缘有一条凹弦纹。这是当时的一件礼器。
 
皇后之玺玉印   (西汉)
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
采用珍贵的和阗王制成。螭虎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它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口径5.9厘米。

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王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镶金白玉镯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直径7厘米。

用三段弧长相等的白玉衔接而成,衔接处镶金质兽首,用金质活栓铰连,抽出后玉镯可自由开合,制作十分精巧,是唐代腕饰珍品。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陶瓷器
五曲葵口秘色瓷盘   (唐朝)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4,口径25.2厘米。

口沿呈五曲花瓣形,坦腹斜收,平底内凹,通体施青绿色釉,釉色匀净莹润。是越窑专为皇室烧造,因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秘而不宣”,故称之为秘色瓷。
 
“官”字款五尖瓣白瓷盘   (唐朝)
1985年西安市北郊火烧壁出土。口径13.5,高3.4厘米。

盘口为五尖瓣花形,胎白质细,釉色洁白莹润,造型精巧,足底刻有“官”字款。是唐代定窑产品。
 
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北宋)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高18.3,腹径14.3CM。

伏凤式提梁,花蒂状盖钮。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注水时将壶倒置,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珍品。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分类:陶俑
跽坐俑   (秦朝)
1976年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出土。高65厘米。

双膝着地,臀压足掌,呈跽坐状。头发中分,挽髻脑后。唇
上有短须。身着交襟长衣,双手握拳置于膝上,可能是管理
马厩或饲养战马的人。
 
跪射俑   (秦朝)
1977年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二号坑出土。高122厘米。

束发偏髻,身披铠甲,足穿方口齐头鞋,右膝着地,左腿蹲曲,双手作持弓扣弦状。
 
喇叭裙女立俑   (西汉)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高31厘米。

头戴风帽,身着紧身曳地长裙,裙裾舒展呈大喇叭形,衬托出腰身的窈窕轻盈,是一件风格独特的汉俑佳作。
 
三彩梳妆俑   (唐朝)
1956年西安市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高47.5厘米。

发髻高耸,身穿袒胸窄襦,外罩绣花半臂,翠绿长裙高束胸际,裙褶遍绣柿蒂花。脚穿云头履,端坐在绣墩上,左手持镜照面,右手伸指妆点,举止优雅,衣着华丽,是典型的盛唐妇女形象。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院门古文化街

  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现在为西安师范学校及附小。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明城墙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 特  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 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从南门开始顺时针方向介绍:

  南 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设计没有箭 楼。现在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甫门东西两则另辟券洞内穿过,它本身已成为文物了。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 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勿幕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决定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日后供游客参观。

  西 门:酉安的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酉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 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尚德门:西安火车站西南侧的尚德门开通于1986年,因直对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东 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建国门:1986年开通的建国门,以直对建国路而得名。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门了。

门票价格:10元。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安八景之一的太白山

  秦岭主峰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一九九一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陕西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座落在太白山北麓。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这里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生动画卷,是我国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旅游区,被誉为我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

  二是生物种类丰富珍奇。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是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古北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过渡带,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计有种子植物、苔藓植物1850多种,森林动物、昆虫1690多种,并有国家保护树种和濒危保护植物26种,珍奇保护动物9种。

  三是山地地貌奇特险峻。低山区谷狭深幽,山色云影开合得体;中山区山势陡峭,梁脊齿状,奇峰对峙,重峦叠嶂;高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四是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公园低山区有丰富的地热田,温泉水温达72摄氏度,内含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医疗矿泉水。

  五是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据史载,太白山曾倍受历代帝王赞誉加封,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诗词歌赋及民间传说,为森林公园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李瑞环同志视察太白森林公园后指出: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学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对公园的景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太白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利,东距西安110公里,西距宝鸡90公里,西宝高速公路有二级旅游专线直达公园。 以森林公园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区现已建成宾馆招待所20家(其中三星级涉外饭店一家),接待床位4000张,餐座4500多个,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体系。98年投资建设的太白山旅游索道,全长1100 米,海拔2800--3200米之间,运量为300人次/小时,乘坐索道飘然而上,不但可代步, 还可凌空欣赏浩瀚壮观的万亩杜鹃,太白云海及冰川遗迹等奇观。

门票价格:35元。

太白山的第四世纪冰川遗迹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7-4 02:33 , Processed in 0.9976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