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一,论述题,论民工潮的问题. 人力资源宏观配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部门配置
人力资源部门配置,由国家领导机构直接关注,由国民经济计划综合部门、教育部门、人事劳动部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等多方面参与的。人力资源部门配置,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部门、行业、建设项目和大型企业为主要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后加以确定。新兴部门比传统部门的科技含量、人均资本量要高,所投入的人力资源质量也较高。
(2)人力资源地区配置
人力资源的地区配置,是以各个不同地区为目标,考虑各地区既有的生产能力、资源储备、运输成本、销售市场等条件与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的相应安排。在一地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配比不协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人的迁移实现合理配置。我国的西部地区具有长期发展的优势,国家已经把其确定为我国经济战略的重点区域,需要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
从人力资源宏观配置的角度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国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来源,是典型的人力资源部门配置,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人事部门及下属机构统一安排分工,农民子弟只有在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竞争中,极少数人获得进城的机会,绝大部分农村生产力都被禁锢在农田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沿海地区凭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获得了招商引资的良好时机,外商纷纷到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投资办厂.首先,基础建设需用大量的建筑工人,同时工厂运行后又需要大量的生产工人,再加上伴随着服务业的兴起,也需要大量的服务从业人员;沿海地区工商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当本地的劳动力出现不足时,用人单位必然会瞄准国内广阔的农村,因为那里有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内地和沿海地带的经济差距必然产生一种引力拉动内地农村生产力向沿海转移,来填补沿海地区人力资源不足的空白.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田走出来,进入到建筑工地,工厂车间,酒店饭馆和娱乐场所等,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人力资源地区配置的结果.近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内地和沿海经济差距越来越小,也由于沿海地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和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水平与当地生活标准不平衡等因素,,当地的'民工潮'现象开始降温,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尤其是在制造业城市,例如东莞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出现较大的技术工人和操作工人缺口. 国家通过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内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和国企改革等宏观政策调整等,必将影响国内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国家户口政策的改革,农村人员的文化素质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更多的农村人口落户城市,'民工潮'现象必将在若干年后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