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心蓝

[资料][分享]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帖

[复制链接]

17

主题

61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796
发表于 2003-10-29 18: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haojunyu在2003-10-29 17:32:19的发言: 开心果你的古文选一现在作业做完了吗?我的作业三套都做完了,我还有其它课程一月份考的:美学、古文选二、现当代文选、写作,还都要吗?我是先打印出来才做的,有空我给你整理一下,现在不在我身边。(四月份考的文艺心理学没做作业) 除了古文选一,你还有哪些课?[em00]
zhaojunyu,先谢谢你啦!你好厉害哦,一下子要考这么多。我到现在还什么作业都没有做呢,开始时晃晃悠悠的,现在才知道急啦,真是活该呀!这次能考两门就不错了——美学、古文一!对了,这里是不能公开讨论作业的,小心斑斑哦。:)
既然有些事自己无法去主宰,就让它随风而去。毕竟人生沉重而短暂,何不自我轻松,潇潇洒洒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0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来居然找不到这个学习帖. 去寻找我所发表的主题,看到了,先顶出来.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0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选选修课时,以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一里多为秦汉时的古文.结果没选择.看了开心果贴的模拟题,觉得还是跟自己之前考过的文学史一有很多关联. ZHAPJUNYU,能否提供一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二和文艺心理学的模拟题呢? 另外,感谢开心果的知情达理.也感谢JUNYU积极参与这个帖子.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45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185
发表于 2003-10-30 10: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复习资料呀?
论文优秀!!!主攻四月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45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185
发表于 2003-10-30 1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业已经有了,我已经做完2套了,赶快去吧!!!
论文优秀!!!主攻四月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万

回帖

1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7160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1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ruitkoala在2003-10-30 10:19:07的发言: 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业已经有了,我已经做完2套了,赶快去吧!!!
我也看到了,已经在打印了,回头就赶着做. 你问的复习资料是模拟题吗?老师会在考试前在交流园地里出复习题,到时候大家一起复习吧. 模拟题我通常都是先粘贴到记事本中,然后编辑好再复制到WORD里打印的.
天这么蓝,树这么绿,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45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185
发表于 2003-10-30 17: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题我通常都是先粘贴到记事本中,然后编辑好再复制到WORD里打印的. [/quote] 我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想问问有没有其它的资料可供参考?还有我的中国文学理论史的作业也做完了,咱们这里面的同学有没有考过这科的,可以谈谈经验吗?
论文优秀!!!主攻四月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1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796
发表于 2003-10-30 18: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心蓝在2003-10-30 0:25:35的发言: 今晚来居然找不到这个学习帖. 去寻找我所发表的主题,看到了,先顶出来.
呵呵。。。出来了,我昨晚也没有找到,还在纳闷这贴子跑哪儿去了呢?!
既然有些事自己无法去主宰,就让它随风而去。毕竟人生沉重而短暂,何不自我轻松,潇潇洒洒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发表于 2003-10-30 2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文选二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 )。 A、五言古诗 B、五言律诗C、七言律诗D、七言古诗d 2、对于北宋整个文坛来说,庆历新政时期的(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熙宁变法时期的苏轼则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两人的散文代表着宋文的最高艺术成就。 A、王禹偁 B、范仲淹C、欧阳修D、王安石c 3、话本结束时的一首诗往往被称为( ),它的主要作用是点明全篇大旨,同时还往往对观众进行劝戒。 A、入话 B、头回C、正话D、篇尾d 4、南宋中期最杰出的词人( )变苏轼的“以诗为词”为“以文为词”,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多端。 A、辛弃疾 B、张元干C、周邦彦D、张孝祥a 5、宋室南迁后,杂剧在北方继续流传,变为( ),又称为金杂剧,它的体制和宋杂剧基本一致。 A、金院本 B、诸宫调C、元杂剧D、明传奇a 6、元杂剧中的( ),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奸邪、滑稽的人物,俗称“花脸”。 A、末 B、旦C、净D、杂c 7、冯梦龙的三言编订于天启年间,实际是三部小说集的简称,其中( )原名《古今小说》。 A、《喻世明言》B、《警世通言》 C、《醒世恒言》 D、《型世言》a 8、清代的戏曲成就主要集中在清代前期,其中来自社会底层的苏州剧作家群体的领袖人物是( )。 A、吴伟业 B、尤侗 C、李玉D、李渔c 9、《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 A、文康 B、俞万春C、石玉昆D、韩邦庆a 10、“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乾嘉盛世著名诗人( )《杂感》中的诗句。 A、袁枚 B、赵翼C、郑板桥D、黄景仁d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哪几位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A、秦观 B、贺铸C、黄庭坚D、陈师道 E、陈与义 2、从十二世纪中叶以后,金代才有了出生在本国的文学家。金中期著名的有( )。 A、王若虚 B、李纯甫C、周昂D、元好问 E、宇文虚中abcd 3、元代前期诗文是由北方作家和南方作家两个不同的创作群体组成的。其中,属于南方作家群体的有( )。 A、邓牧 B、仇远C、戴表元D、赵孟頫E、刘因 4、“前七子”的代表性作家是( )。 A、李东阳 B、李梦阳C、何景明D、李攀龙E、王世贞 5、钱谦益的诗文集有( )。 A、《湖海集》 B、《初学集》C、《有学集》D、《投笔集》E、《湖海集》bcd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北宋前期的词,大体是沿袭晚唐五代余风,而更接近南唐词风,特别是受( )的影响很大。冯延巳 2、周邦彦的《六丑·落花》中“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一句用了( )修辞手法。拟人 3、西昆派因( )主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集中共收十七位作者的五、七言近体诗二百五十首.杨亿 4、宋代大诗人( )在《食荔枝》一诗中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 5、元代前期诗文是由北方作家和南方作家两个不同的创作群体组成的。其中,北方作家中最著名的诗人是( )。刘因 6、在明初文坛上风行百年之久的诗文流派是( )。台阁体 7、公安三袁中,以( )声誉最隆,成就最大。袁宏道 8、近代文学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一般是以( )为界限。1894甲午中日战争 9、在近代后期的诗坛上,( )发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呼声,他是在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之前首先倡导“新派诗”的重要诗人。黄遵宪 10、( )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号称“四公子”。侯方域 四、默写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杨 “三杨”指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是明代早期“台阁体”的代表性作家。他们身居要职,先后官至大学士,坐在太平宰相的宝座上,大写雍容闲雅、歌功颂德的作品,于是上行下效,一些追名逐利的文人,在中进士前致力于八股文,得官之后,就模仿“台阁体”,这种诗风先后流行了百年之久。 2、话剧 话剧是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戏剧的新的剧种。它不用歌唱,穿着时装,分幕,采用灯光布景等,属于写实主义的戏剧类型。受日本新派剧和西方话剧的影响,1906年中国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他们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中的第三幕。张庚在《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中说:“这是真正由中国人用中国话所演出的第一个话剧。”1907年6月,春柳社又在东京大戏院“本乡座”公演了曾孝谷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轰动了日本的留学生界,也轰动了日本剧坛和舆论界。此后,春柳社队伍逐渐壮大,又陆续演出了《热血》等剧目。受春柳社的影响,国内的话剧剧团也相继涌现。这些话剧剧团虽然取得的艺术成就有限,但却为中国话剧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开创之功是不可淹没的。“五四”以后,经过新一代话剧工作者的继续努力,话剧逐渐成为中国剧坛上的主要剧种之一。 六、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为什么说欧阳修在词坛上只是个过渡性的人物? 首先,欧阳修对词的认识,大体还是作为消遣性、娱乐性的。在《采桑子·西湖念语》中,欧阳修说:“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认为词是“陈薄伎”、“佐清欢”的文体,而不像文,所谓“文以载道”,也不像诗,所谓“诗以言志”,都是表达政治观点或人生体验的严肃文体,而词不过是雕虫小技,是饮宴时的佐料。 其次,就创作实践来说,欧阳修的词,在形式上主要是传统的小令;在内容题材上,多吟咏男女情事和抒写山水之情;在风格特点上,多以婉约之笔,写柔曼之情。所以,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风格,欧阳修的词都是晚唐五代词风的延续,尤其是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很深。所以,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说晏殊和欧阳修的词都是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不同的是,晏殊更多地学习了冯延巳清俊的一面,而欧阳修更多地学习了冯延巳深婉的一面。无论怎样,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的词,更多的是继承晚唐五代词风。 再者,除了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创造儿女情长的恋情词,欧阳修也写有不少歌咏自然风光和抒写个人襟怀的作品,这些内容在前人的词中是罕见的。如《采桑子》一词说:“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尤其是《朝中措》一词说:“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这首词写景抒情,都如脱口而出,笔法疏宕,气度豪迈,和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曾说欧阳修的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意思是说,他的词对北宋中后期的苏轼和秦观都有启发作用。 所以,欧阳修不仅承上,而且启下,在北宋词坛上,他发挥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是个中间的过渡性人物。 2、 归有光为什么被看作是唐宋派人物,他的文学主张与唐宋派其他代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归有光是明代中期唐宋派古文的代表,之所以被看作是唐宋派人物,首先是因为他像王慎中、唐顺之一样,在文学上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鼓吹唐宋八大家之文。归有光甚至公然指责当时的文坛盟主,也就是“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王世贞是“妄庸臣子”。归有光曾用一个很好的比喻描述拟古主义者的文学主张,说他们“颇好剪纸染采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意思是他们一味地剽窃、抄袭古人,写出来的作品好比拼贴剪裁下来的纸花,虽然染着颜色,却终究是僵死的假花。拟古主义者只知道创作这些“纸做的假花”,以至于不知道树上还有天生的真花,那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正因为归有光自觉地避免模仿和抄袭,重视的是文学作品自然、自在的生命本性,所以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在一片僵死的形式主义文风中脱颖而出,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其次,归有光之所以被看作是唐宋派人物,除了反对后七子,还因为他像唐顺之、王慎中一样,为文主张根于六经,宣传道德。比如,他说:“文者,道之所形也。”但是,与唐顺之、王慎中这些出身道学家的文学家不同的是:一,归有光主张的道,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之道,对宋代理学家所谓的“道”却缺乏兴趣,这使他的古文没有太多的说教气。二,在唐宋古文家中,他特别喜欢欧阳修的古文,甚至被看作是明代的欧阳修。欧阳修虽然讲究道,但他重道不轻文,实际是文道并重。同时,对于“道”,欧阳修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百事即道,道即百事。追随欧阳修的归有光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和突破,他打开家庭生活的禁区,索性把生活琐事也都写入了“载道”的古文,所以,同样是言道之文,归有光的古文和生活本身联系得非常密切,因而显得言之有物、面目清新。三,在“理”与“情”中,归有光不但对理学家所谓的“理”不感兴趣,他还格外的重视“情”。比如,他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认可的东西。这样,就使他在写生活琐事时,把家的温暖和亲情也带入了古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总之,归有光尽管出自重“道”的唐宋派,却没有沾染太多的道学气,这是他能够在同派人士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3、 简述张惠言的词学主张。 张惠言和弟弟张琦于嘉庆二年(1797)合编了《词选》,通过筛选词家而推行自己的词学主张,尤其是《词选》前面的序言,更集中阐述了张惠言的词学主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一,根据《说文解字》对词的定义,所谓“意内而言外谓之词”,他强调词不是仅仅雕琢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传达自己的“意”,也就是内在的情感。二,从“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的要求出发,力主填词应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也就是语言不要过于直白。三,在众多的词人中,认为温庭筠的词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主要还是因为温庭筠的词采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所以,张惠言的词学主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词要有比兴、要有寄托。他本人的词文字简净,很少用华艳的辞藻和典故,抒情写物,细致生动,词旨在若隐若显之间。 七、作品赏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结合辛弃疾的生平赏析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首慷慨悲壮的词,要深入理解这首词所体现的战斗的豪情和英雄无路请缨的无奈和悲愤,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辛弃疾是济南历城人。他诞生前十三年,金兵攻陷了汴京,北宋灭亡,所以,辛弃疾是在沦陷区出生的。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常常带着自己的孙子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而且,还曾两次让辛弃疾游历金人统治的腹地燕山一带,以观察山川地貌,希望能有机会揭竿而起。 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少年辛弃疾的心里,就播下了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种子。而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更加深了他对金人的痛恨。正如他后来在《美芹十论》中所指出的,当时的情况是:“彼视吾民,如晚妾之御嫡子,爱憎自殊,不复顾惜。”“民有不平,讼之于官,则胡人胜,而华民则饮气如茹屈。田畴相邻,胡人则强而夺之;孳畜相杂,胡人则盗而有之。”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由于敌后义军的牵制,加上金国统治者的内讧,完颜亮被部下杀害,侵略者可耻地失败了。金人的内乱和败北激励了沦陷区人民的斗志,一时义军风起云涌。这时,年仅22岁的辛弃疾毅然举起了抗金的大旗,纠集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这期间,他以自己的胆识名重一时。洪迈在《稼轩记》中就说:“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不仅具有超人的胆识,是个难得的爱国志士,他还具有政治家的头脑,具有将帅之才的谋略。在南宋任职初期,他先后写出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等著名的奏章。这些政治和军事主张虽然没有得到南宋政府的重视,却充分显示了辛弃疾的政治、军事才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报国热情,又有政治谋略和将帅之才的爱国志士,却始终得不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他的仕宦历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调动频繁,几度沉浮”。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又如“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水调歌头》)。” 辛弃疾得不到重用的根本原因,是他一生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思想与南宋朝廷妥协投降的路线根本冲突,另外,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为官期间,以刚正不阿和勇敢果断著称的辛弃疾,因触怒了一些权贵,处境孤危。二是作为北来的归正者,辛弃疾还倍受南宋朝廷的猜忌。他在被人弹劾,落职闲居之初写作的《水调歌头·盟鸥》中说:“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42岁以后,除了曾有两年短暂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之外,前后18年,辛弃疾一直闲居在江西。前十年住在上饶带湖,后八年住在铅山瓢泉。这首《破阵子》就写于退居带湖期间,词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陈同甫即陈亮,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 徐釚在《词苑丛谈》中引黄梨庄的话说:“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甫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这首词就是通过描写醉梦中想象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向往建功立业的战斗豪情,以及心未死,人先老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醉里挑灯看剑”只有六个字,却用了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词人失志英雄的形象。“梦回吹角连营”一句中用了一个“回”字。这个“回”字,正可说明词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所在,是“吹角连营”。以下三句,词人进一步渲染“吹角连营”里激昂的战斗生活:所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按照词谱,《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为了避免重复,下片的开头既要和上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这是另起一段。但是,辛弃疾却打破了这种写法上的限制。下片的前四句,完全是接着上片的意思引申开来,把战斗的激情推向高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人描绘自己的英武,选择了两个道具,一是马,一是弓,仅仅从这两个道具,我们就已经感觉到词人的英勇气概:他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万箭齐发,弓弦雷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意味着词人把统一家国的大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在一起,既大气磅礴,也符合词人的生平志向。如果词作到此为止,那真是名副其实的壮词。然而,“可怜白发生”一句,仅仅五个字,就把上文九句的豪情壮采全都否定了,剩下的只有无奈和悲愤。 整首词突出的特点是慷慨悲凉、沉郁顿挫。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辛弃疾那激愤的灵魂不仅展示着他个人的悲剧,也展示着那个时代的悲剧,然而,“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值得欣慰的是,那个悲剧的时代却推出了辛弃疾这样一位词坛巨人。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169

回帖

46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462862
发表于 2003-10-30 2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作品选读(古代、现代)都不难,而且学的很有兴趣,老师也不错,特别是古文选一二,我几乎每篇都背了。 (心蓝的话:不好意思JUNYU,美学概论的模拟题一第三页已经贴过了,来不及告诉你修改,我自己重新编辑了你的这个帖子.希望你别介意. 看到你们几位常来,大家一起交流最新情况,了解课程信息,感觉非常好. 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看来你对中国文学非常有兴趣,记忆力也一定很好,要向你学习.) 对不起,我把文艺心理学看成美学了,现贴一套文艺学的模拟题:(我觉得文艺心理学和美学也是汉语言专业必不可少的选修科目,大家认为呢?)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 、 和 。 答案: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 在《姜斋诗话》中提出了“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的观点。 答案: 王夫之 3、 是一切文艺作品接受的起点。 答案: 审美感知 4、“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的观点。 答案: 克罗齐 5、 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别,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之后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种思潮”,该心理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 答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6、在审美体验中艺术家往往产生两种相反的内心意向: 和 。 答案: 内化意向、外化意向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所创立的叙事体戏剧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对 |错 | 2、按照识记的目的可把记忆分成两大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对 |√错 | 3、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为了反对传统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静态、片面的分析而提出了“心理场”的概念。 √对 |错 | 4、20世纪80年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提出了审美心理生成的“积淀说”。 对 |√错 | 5、和谐是审美理想的终极追求。 √对 |错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妙悟说 答案: “妙悟”原本是禅家的概念,宋人严羽将这个禅学概念借用来解释对于诗道的认识,把对盛唐第一流作品进行揣摩、品味、涵咏的过程叫做“熟参”即“悟”,而一旦参透并悟出了诗道中的奥妙,达到了圆融透彻的自由之境,便是“妙悟”。 2、审美情绪 答案: 审美情绪是在审美情境下,人对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人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产生的情绪反应。 3、心理图式 答案: 所谓接受者的心理图式,是说任何一位文艺接受者,在接受文艺作品之前,都已先在地拥有一种能够接受文艺作品的内在心理结构。他的心理不可能处于一种“白板”状态。 4、内觉体验 答案: 内觉体验是一种尚无法用明确无误的形象、语词、显形思维或动作表达出来的心理感受。它有认识而无定形,有过程而不具表现性,有体验却不能准确加以分析。生动、质感却又是模糊不稳定的,往往是局部的。与定型的话语或艺术成品相比,是一种前感知的相对朦胧的体验。 5、民族文化心理 答案: 民族文化心理是指一个民族表现于文化特点上的共同的心理状态,是民族诸特征中最突出、最具持久性的因素,对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审美感知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 (1)新鲜感。 (2)独特性。 (3)整体性。 (4)恒常性。 2、审美理想有何功用? 答案: (1)审美理想导引着艺术走向完美。 (2)审美理想导引着审美体验趋向诗意。 3、迷狂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心理活动,有何心理特征? 答案: (1)它以激情的强化作为标志。 (2)迷狂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创作突发。 (3)迷狂状态可能与精神病症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是截然有别的。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试论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的意义。 答案: (1)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宏观的比较视野来重新审视、发现中国传统文艺心理学。 这里所谓的“发现”,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寻找、确立本民族文艺心理学在建构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中的应有地位;另一方面是指发现本民族文艺心理思想和西方文艺心理思想之间的“间性”与异质之处,从而以西方文艺心理学为参照来更准确、完整地认识自己的传统。 (2)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加理智、清醒的态度来借鉴、改造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成果,促进西方文论话语的“本土化”。 合理地借鉴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有益成果,一个必要的理论前提是坚执自己本民族的“根”,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艺心理学的深厚根基和当下文学创作实践,在对话、交流中互相调整、互相包容,既要大胆吸取西方的合理资源,又要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传统去迎纳、充实这些资源,从而创造性地建构能为我们民族、我们时代所用的文艺心理学范畴、命题与观念。 (3)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传承、激活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传统,推陈出新,促进古代文艺心理学的现代转换。 与西方文艺心理学,特别是与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的对话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对话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与建构。中西文艺心理学之间的对话不是东腔西调,自说自话,而可以体现为一种建设性的融通。对话即互释互补,基于不同文化体系框架和学理背景的两种传统文艺心理思想互相阐释、互相发明、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em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31 13:51:57编辑过]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7-3 06:19 , Processed in 1.0160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