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青锋剑

电脑小知识专题贴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08: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11、IE右键菜单被修改的故障排除。   受到修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   下被新建了网页的广告信息,并由此在IE右键菜单中出现!   排除办法:打开注册标编辑器,找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   删除相关的广告条文即可,注意不要把下载软件FlashGet和Netants也删除掉啊,这两个可是“正常”的呀,除非你不想在IE的右键菜单中见到它们。 12、IE默认搜索引擎被修改的故障排除。   在IE浏览器的工具栏中有一个搜索引擎的工具按钮,可以实现网络搜索,被篡改后只要点击那个搜索工具按钮就会链接到那个篡改网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以下注册表被修改: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Search\CustomizeSearch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Search\SearchAssistant   排除办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上述子键,将“CustomizeSearch”和“SearchAssistant”的键值改为某个搜索引擎的网址即可。 13、排除上网自动弹出的广告信息。   我们每次上网,经常有网页广告信息弹出!让人很讨厌啊。 排除办法: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这一个主键,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找到“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这两个字符串,删除这两个字符串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14、浏览网页注册表被禁用故障的排除。   上网时,注册表被禁用,这是由于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下的DWORD值“DisableRegistryTools”被修改为“1”的缘故,将其键值恢复为“0”即可恢复注册表的使用。 解决办法:用记事本程序建立以REG为后缀名的文件,将下面这些内容复制在其中就可以了。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15、查看““源文件”菜单被禁用故障的排除。   在IE窗口中点击“查看”→“源文件”,发现“源文件”菜单已经被禁用。这是恶意网页修改了注册表,具体的位置为:   在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   下建立子键“Restrictions”,然后在“Restrictions”下面建立两个DWORD值:“NoViewSource”和“NoBrowserContextMenu”,并为这两个DWORD值赋值为“1”。   在注册表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下,将两个DWORD值:“NoViewSource”和“NoBrowserContextMenu”的键值都改为了“1”。   通过上面这些键值的修改就达到了在IE中使鼠标右键失效,使“查看”菜单中的“源文件”被禁用的目的。要向你说明的是第2点中提到的注册表其实相当于第1点中提到的注册表的分支,修改第1点中所说的注册表键值,第2点中注册表键值随之改变。   排除办法:将以下内容另存为后缀名为reg的注册表文件,比方说unlock.reg,双击unlock.reg导入注册表,不用重启电脑,重新运行IE就会发现IE的功能恢复正常了。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NoViewSource”=dword:00000000 "NoBrowserContextMenu"=dword:00000000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NoViewSource”=dword:00000000 “NoBrowserContextMenu”=dword:00000000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你编制的注册表文件unlock.reg中,“REGEDIT4”一定要大写,并且它的后面一定要空一行,还有,“REGEDIT4”中的“4”和“T”之间一定不能有空格,否则将前功尽弃!许多朋友写注册表文件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上面所说的内容,这回该注意点喽。请注意如果你是Win2000或WinXP用户,请将“REGEDIT4”改为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08: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11、IE右键菜单被修改的故障排除。   受到修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   下被新建了网页的广告信息,并由此在IE右键菜单中出现!   排除办法:打开注册标编辑器,找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   删除相关的广告条文即可,注意不要把下载软件FlashGet和Netants也删除掉啊,这两个可是“正常”的呀,除非你不想在IE的右键菜单中见到它们。 12、IE默认搜索引擎被修改的故障排除。   在IE浏览器的工具栏中有一个搜索引擎的工具按钮,可以实现网络搜索,被篡改后只要点击那个搜索工具按钮就会链接到那个篡改网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以下注册表被修改: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Search\CustomizeSearch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Search\SearchAssistant   排除办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上述子键,将“CustomizeSearch”和“SearchAssistant”的键值改为某个搜索引擎的网址即可。 13、排除上网自动弹出的广告信息。   我们每次上网,经常有网页广告信息弹出!让人很讨厌啊。 排除办法: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这一个主键,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找到“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这两个字符串,删除这两个字符串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14、浏览网页注册表被禁用故障的排除。   上网时,注册表被禁用,这是由于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下的DWORD值“DisableRegistryTools”被修改为“1”的缘故,将其键值恢复为“0”即可恢复注册表的使用。 解决办法:用记事本程序建立以REG为后缀名的文件,将下面这些内容复制在其中就可以了。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15、查看““源文件”菜单被禁用故障的排除。   在IE窗口中点击“查看”→“源文件”,发现“源文件”菜单已经被禁用。这是恶意网页修改了注册表,具体的位置为:   在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   下建立子键“Restrictions”,然后在“Restrictions”下面建立两个DWORD值:“NoViewSource”和“NoBrowserContextMenu”,并为这两个DWORD值赋值为“1”。   在注册表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下,将两个DWORD值:“NoViewSource”和“NoBrowserContextMenu”的键值都改为了“1”。   通过上面这些键值的修改就达到了在IE中使鼠标右键失效,使“查看”菜单中的“源文件”被禁用的目的。要向你说明的是第2点中提到的注册表其实相当于第1点中提到的注册表的分支,修改第1点中所说的注册表键值,第2点中注册表键值随之改变。   排除办法:将以下内容另存为后缀名为reg的注册表文件,比方说unlock.reg,双击unlock.reg导入注册表,不用重启电脑,重新运行IE就会发现IE的功能恢复正常了。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NoViewSource”=dword:00000000 "NoBrowserContextMenu"=dword:00000000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NoViewSource”=dword:00000000 “NoBrowserContextMenu”=dword:00000000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你编制的注册表文件unlock.reg中,“REGEDIT4”一定要大写,并且它的后面一定要空一行,还有,“REGEDIT4”中的“4”和“T”之间一定不能有空格,否则将前功尽弃!许多朋友写注册表文件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上面所说的内容,这回该注意点喽。请注意如果你是Win2000或WinXP用户,请将“REGEDIT4”改为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4: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0)硬盘整理的正确操作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能够提高硬盘中文件的读写速度。但是,盲目地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却有可能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整理期间不要进行资料读写 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是个很漫长的工作,不少朋友喜欢在整理的同时听歌、打游戏。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磁盘碎片整理时硬盘在高速旋转,此时进行资料读写,很可能会导致电脑死机,甚至损坏硬盘。 2.不宜频繁整理 磁盘碎片整理不同于别的电脑操作,硬盘会高速且不停地连续旋转,如果频繁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有可能导致硬盘寿命下降,建议一个月左右整理一次即可。 3.做好准备工作 在整理磁盘碎片前应该先对驱动器进行“磁盘错误扫描”,这样可以防止系统将某些文件误认作逻辑错误而造成文件丢失。具体操作是(以Windows XP为例):在“我的电脑”中选择要整理的驱动器,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功能表中选择“属性”。进入“属性”窗口的“工具”选项卡后,点击“查错”栏中的“开始检查”按钮。 4.双系统下不要交叉整理 很多朋友都安装的是Windows 98和Windows XP双系统,但是由于系统兼容性等原因,交叉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可能会造成文件易位、混乱甚至系统崩溃,所以建议朋友们在不要交叉整理系统分区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4: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1)各款CPU功耗大全(intel amd)
Intel Pentium MMX 166 - 233 MHz 17w Pentium II Klamath 233 - 300 MHz 43w Pentium II 266 - 450 MHz 27w Pentium III 450 - 1000 MHz 24——30w Pentium III FC-PGA 600 - 800 MHz 21w Pentium III FC-PGA 850 - 1000 MHz 35w Pentium III Tualitin 1000 - 1300 MHz 38w Celeron Socket 370 35w 赛扬 300 mhz 18W 赛扬 500 mhz 30w 赛扬Ⅱ 600 mhz 21w 赛扬Ⅱ 1.1ghz 40w 赛扬Ⅲtualatin 1ghz 27w 赛扬Ⅲtualatin 1.2ghz 29w Celeron D 2.53 70w Celeron D 330 2.66GHZ 74W Celeron D 335J 2.8G LGA 775 84W C4(willamette)1.7 62w C4(willamette)1.8 65w C4(northwood) 2.0 52w C4(northwood) 2.1 54w C4(northwood) 2.2 57w C4(northwood) 2.4 61w Intel Pentium 4 Socket 423 1.50Ghz 57.8——75W    1.60Ghz 61.0——89W    1.70Ghz 64.0——89W    1.80Ghz 66.7——89W    1.90Ghz 69.2——96W    2.00Ghz 71.8——96W Intel Pentium 4 Socket 478 Willamette Northwood   1.50 Ghz 57.9W   1.60 Ghz 60.8W   1.70 Ghz 63.5W   1.80 Ghz 49——66.1W   1.90 Ghz 72.8W   2.00 Ghz 52——75.3W 2.4 61w 2.4B 68w 2.4C 66W 2.66 59w 2.8C 67——70w 2.8E 85——89w 3.06 81——100w 3.0E 97w :SendsF41: 偶的3.0啊 3.2 82——103W 3.2EE 82——109W Intel Pentium 4 Prescott 2000 -3000 Mhz 66--96w 其中 2.8G 84W 2.6G 78W 2.4G 73W 2.0G 66W 3.2G - 3.4G 100 ——131w Intel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3200 Mhz) 92W Intel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3400 Mhz) 103W Intel Xeon Socket 604 87W Intel Pentium M dothan 2.13G 99w 2.0g 96w 1.8g 95w 1.6g 95w AMD K6 166 - 300 MHz 15W AMD K6-2 233 - 550 MHz 18W AMD K6-III 400 -450 MHz 18W AMD Classic Athlon Slot A 500 - 750 MHz 35——45W AMD Classic Athlon Slot A 800 - 850 MHz 45W AMD Classic Athlon Slot A 900 - 950 MHz 55W AMD Classic Athlon Slot A 1000 MHz 60W AMD Athlon T-Bird 650 - 1000 MHz 42——49W AMD Athlon T-Bird 1.1 GHz 56W AMD Athlon T-Bird 1.2 GHz 59——66W AMD Athlon T-Bird 1.3 GHz 63——68W AMD Athlon T-Bird 1.4 GHz 65——72W AMD Duron Spitfire 550 - 950 MHz 21——42W   其中   550 1.5v--21.1w   600 1.6v--27.4w   650 1.6v--29.4w   700 1.6v--31.4w   750 1.6v--33.4w   800 1.6v--35.4w   850 1.6v--37.4w   900 1.6v--39.5w   950 1.6v--41.5w AMD Duron Morgan 900 - 1300 MHz 50——60W    900 1.75v 42.7w    950 1.75v 44.4w    1.0G 1.75v 46.1w    1.1G 1.75v 50.3w AMD Duron Applebred 1400 -1800 MHz 57W AMD Athlon XP Palomino 1500+ 1.4g 65——72w 1700+ 1.47g 57——64w 2100+ 1.73g 64——72w AMD Athlon XP 1.75伏 2100+ 89.88w AMD Athlon XP Thoroughbred 1600+ - 1900+ 53--66W 2000+ - 2100+ 62W 2200+ - 2700+ 68--76W 2800+ 333FSB 74W AMD Athlon XP Barton 2500+ 1.833g 54——69w 2600+ 72W 3000+ 2.167g 58——74w 3200+ 77w   AMD AthlonXP 1500+ 1.33 GHz 60.0 w 1600+ 1.40 GHz 62.8 w 1700+ 1.47 GHz 64.0 w 1800+ 1.53 GHz 46——60w 1900+ 1.6g 48——61w 2000+ 1.667g 55——60w 2100+ 1.733g 56——64w 2200+ 1.8g 62——68w 2600+ 2.133g 62——68w 2800+ 2.25g 64——74w AMD Athlon MP Palomino 1500+ - 2100+ 60——72w AMD Athlon MP Barton 1g-1.2g 46——60w AMD Athlon 64 (3000+ - 3400+) 67——89w Socket754 2800+ 70——89W Socket754 3000+ 73——89W 939 3000+ 67——75W 939 3200+ 67——75W 939 3500+ 67——75W AMD Athlon 64 FX 89w winchester 2.2g 118——162w 2.0g 118——158w 1.8g 118——155w 1.6g 117——149w AMD Opteron (Single Processor) 85W Sempron Socket462 2200+ 49W——62W 2300+ 59W 2400+ 61W 2500+ 64W 2600+ 49W——66W 2800+ 69W Sempron Socket754 2600+ 62W 2800+ 65W 3100+ 62w——72W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4: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2)内存出错的处理
动系统或运行应用程序时,系统报:“error:unable to control A20 line"、“memory write/read failure"或报:“memory allocation error"等,这些问题都属内存出错故障,它与内存减少、内存不足及奇偶检验错误不同。      系统报“内存出错”有三种情况,分别由不同原因造成。一是开机自检时报“内存出错”,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内存条或内存控制器的硬件故障;二是在CMOS中设置了启动系统时不自检1M以上内存,而在运行应用程序时系统报“内存出错”,引起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内存条或内存控制器的硬件故障,也可能是软件故障;三是开机自检通过,进入DOS或Windows平台,在运行应用程序时报“内存出错”,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软件故障。      对于由软件故障造成的内存出错,可按下列步骤检查和处理:      1.如果是在DOS环境下运行应用程序时报“内存出错”,则怀疑是否是内存分配出错,检查DOS与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冲突,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一般可通过重新启动系统或重新编写系统配置文件来解决,对应用程序的问题则可通过相应的修改来解决。      2.如果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应用程序时报“内存出错”,则怀疑是否是由应用程序非法访问存储器造成的,一般可通过清除内存驻留程序,减少活动窗口,调整配置程序或重新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来解决。      3.如果问题只是在运行一特殊的应用程序才出现,可能是由该软件造成的。      4.用KILL或KV300+检测系统是否带有病毒,有则杀毒。      硬件故障造成的内存出错比较常见,CMOS设置错误、内存条接触不良、内存条安装组合错误、内存条硬件损坏、内存控制器出错等均会造成内存出错,一般可按下列步骤检查和处理:      1.由于开机自检即显示“内存出错”,首先进入CMOS设置,检查CMOS中关于内存条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是否与内存条的配置情况相符;比如,如果设置的内存读写周期或内存读写等待时间小于内存条实际值,则应增大内存读写周期或者增加内存读写等待时间。      2.如果故障仍存在,检查内存条与内存插座槽之间接触是否良好,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如果故障仍未排除,检查内存条的安装组合是否正确。 一般主板的存储器安装插座分为几个体(Bank),每个体中有二至四个存储器安装插座,可安装二至四个存储器条。由于72线的内存条一次可以提供32位有效数据(30线内存条已淘汰,在此不予讨论),对于Pentium类CPU,其数据线为64位,要一次能存取64位数据,就必须同时安装两个72线内存条,所以586级微机的主机板,一般必须按偶数安装72线内存条,即一次应安装2条或4条72线SIMM存储器条。如果主板上的内存条插座是168线的,由于168线的内存条一次就可以提供64位有效数据,所以只安装一条也能正常工作。安装内存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大多数PC机来说,不能在同一个Bank内将容量不同的SIMM条混插在一起。很多PC机都可安装不同容量的SIMM条,但装在同一组Bank中的所有SIMM条必须具有相同的容量。      ·对于很多PC机来说,若把不同速度的SIMM条混插在一起,即使它们的容量相同,也会带来麻烦。例如,计算机中已有运行速度为60ns(纳秒)的16MB内存,如果在主板的空闲内存槽中再插入速度为70ns的SIMM条,系统就有可能会拒绝引导或在启动后不久就陷于崩溃。对于某些微机来说,若把速度低的SIMM条放至第一组,则可解决速度混合问题,计算机会按最低速度存取。      对于大多数PC机来说,必须将一组中的所有插槽都插满,或者将一组全部置空(当然第一组不行),在一组插槽中不能只插一部分内存条。   PC机可接受的内存大小有一个上限(最大值可从PC机说明书中找到。若没有说明书,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实践中找到最大值了)。      SDRAM是新一代的动态存储器,又称为同步动态存储器或同步DRAM。虽然有不少主板支持SDRAM与EDO内存混合安装,但是最好还是不要混用。原因是SDRAM只能在3.3V电压下工作,而EDO内存则多数在5V电压下工作。虽然主机板上对DIMM和SIMM分别供电,但它们的数据线总是要连在一起的,如果SIMM(72线内存)与DIMM(168线SDRAM)混用,尽管开始系统可以正常工作,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造成SDRAM的数据输入端被损坏。当然,如果你的SDRAM是适合宽电压(3V~5V)工作的产品,就不会出现这种损坏情况。      4.如果故障还未解决,则用替换法检查内存条是否已损坏,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5.如果以上措施均不能奏效,则怀疑主板或控制芯片有问题,可送专业人员检修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4: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3)AMD与Intel产品对比分析
AMD与Intel产品对比分析 AMD与Intel产品对比分析 一、谁优谁劣?——AMD与Intel产品对比分析 1. AMD与Intel的产品线概述   AMD目前的主流产品线按接口类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基于Socket 754接口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基于Socket 939接口的中高端产品线;而按处理器的品牌又分为Sempron、Athlon 64、Opteron系列,此外还有双核的Athlon 64 X2系列,其中Sempron属于低端产品线,Athlon 64,Opteron和Athlon 64 X2属于中高端产品线。这样看来,AMD家族同一品牌的处理器除了接口类型不同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核心,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AMD现在的产品线是十分混乱的。与AMD复杂的产品线相比,Intel的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清晰的。Intel目前主流的处理器都采用LGA 775接口,按市场定位可以分成低端的Celeron D系列、中端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高端的Pentium 4 6xx系列、双核的Pentium D系列。除了Pentium D处理器以外,其他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处理器都是基于Prescott核心,主要以频率和二级缓存的不同来划分档次,这给了消费者一个相当清晰的印象,便于选择购买。(鉴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CPU产品都已经全面走向64位,32位的CPU无论在性能或者价格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所列举的CPU并不包括32位的产品。同样道理,AMD平台的Socket A接口和Intel的Socket 478接口的产品都已经在两家公司的停产列表之上,而AMD的Athlon 64 FX系列和Intel的Pentium XE/EE系列以及服务器领域的产品也不容易在市面上购买到,因此也不在本文谈论范围之内。) 2. AMD与Intel产品线对比   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2005年CPU领域最大的亮点。毕竟X86处理器发展到了今天,在传统的通过增加分支预测单元、缓存的容量、提升频率来增加性能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行通了。因此,当单核处理器似乎走到尽头之际, Intel、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处理器解决方案:Pentium D、Athlon 64 X2!   所谓双核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 处理器协作机制: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其实是由Athlon 64演变而来的,具有两个Athlon 64核心,采用了独立缓存的设计,两颗核心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资源,而且通过“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统请求接口,简称SRI)使Athlon 64 X2两个核心的协作更加紧密。SRI单元拥有连接到两个二级缓存的高速总线,如果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需要同步,只须通过SRI单元完成即可。这样子的设计不但可以使CPU的资源开销变小,而且有效的利用了内存总线资源,不必占用内存总线资源。 Pentium D   与Athlon 64 X2一样,Pentium D两个核心的二级高速缓存是相互隔绝的,不过并没有专门设计协作的接口,而只是在前端总线部分简单的合并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周期。即当一个核心的缓存数据更改之后,必须将数据通过前端总线发送到北桥芯片,接着再由北桥芯片发往内存,而另外一个核心再通过北桥读取该数据,也就是说,Pentium D并不能像Athlon 64 X2一样,在CPU内部进行数据同步,而是需要通过访问内存来进行同步,这样子就比Athlon 64 X2多消耗了一些时间。 二级缓存对比:   二级缓存对于CPU的处理能力影响不小,这一点可以从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线上的高低端产品当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二级缓存做为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其大小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越大的缓存也就意味着所能容纳的数据量越多,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由于总线与内存的速度无法配合CPU的处理速度,而浪费了CPU的资源。   事实上也证明了,较大的高速缓存意味着可以一次交换更多的可用数据,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速缓存失误情况的出现,以及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使整体的性能更高。   就目前而言,AMD的CPU在二级高速缓存的设计上,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还是比较小,高端的最高也只达到2M,不少中低端产品只有512K,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处理的数据量较大的时候。Intel则相反,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如Pentium D核心内部便集成了2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高端产品中,甚至集成4M的二级高速缓存,可以说是AMD的N倍。在一些实际测试所得出来的数据也表明,二级缓存较大的Intel分数要高于二级缓存较小的AMD不少。 内存架构对比:   由Athlon 64开始,AMD便开始采用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中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周期,以前都是采用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北桥芯片组的设计,改成集成于CPU核心当中,这样一来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作,在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北桥芯片的设计难度,使主板厂商节约了成本。不过这种设计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个是兼容性问题,由于内存控制器集成于核心之内,不像内置于北桥芯片内部,兼容性较差,这就给用户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内存兼容性较差之外,由于采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对于内存种类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就现在的内存市场上来看,很明显已经像DDR2代过渡,而到目前为止Athlon 64所集成的还只是DDR内存控制器,换句话说,现有的Athlon 64不支持DDR2,这不仅对性能起到了制约,对用户选择上了造成了局限性。而Intel的CPU却并不会有这样子的麻烦,只需要北桥集成了相应的内存控制器,就可以轻松的选择使用哪种内存,灵活性增强了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如若用户采用集成显卡时,AMD的这种设计会影响到集成显卡性能的发挥。目前集成显卡主要是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做为显存,当采用AMD平台时,集成在北桥芯片当中的显卡核心需要通过CPU才能够对内存操作,相比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延迟要长许多。 平台带宽对比:   随着主流的双核处理器的到来,以及945、955系列主板的支持,Intel的前端总线将提升到1066Mhz,配合上最新的DDR2 667内存,将I/O带宽进一步提升到8.5GB/S,内存带宽也达到了10.66GB/S,相比AMD目前的8.0GB/S(I/O带宽)、6.4GB/S(内存带宽)来说,Intel的要远远高出,在总体性能上要突出一些。 功耗对比:   在功耗方面,Intel依然比较AMD的要稍为高一些,不过,近期的已经有所好转了。Intel自推出了Prescott核心,由于采用0.09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多的L2缓存,晶体管更加的细薄,从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出现,也就增加了漏电功耗,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带来了功耗及热量的上升。为了改进Prescott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Intel便将以前应用于移动处理器上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移植到目前的主流Prescott核心CPU上,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降低功耗及发热量。   而AMD方面则加入了Cool ‘n’ Quiet技术,以降低CPU自身的功耗,其工作原理与Intel的SpeedStep动态调节技术相似,都是通过调节倍频等等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实际上,Intel的CPU功率之所以目前会高于AMD,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远远要比AMD的CPU多得多,再加上工作频率上也要比AMD的CPU高出不少,这才会变得功率较大。不过在即将来临的Intel新一代CPU架构Conroe,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实Conroe是由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变化而来的,它延续了Pentium M的绝大多数优点,如功耗更加低,在主频较低的情况下已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等等这些。可以看出,未来Intel将把移动平台上的Conroe移植到桌面平台上来,取得统一。 流水线对比:   自踏入P4时代以来,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些。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相对于当时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增长了几乎一倍。而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流水线越长,频率提升潜力越大,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Intel将8级指令获取/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因此严格说起来,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而Proscott有39级流水线,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不过,是否有了解过较长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三个操作数。这和K7/K8是相同的。理论上,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指令乘以时钟速度,便是最后的性能,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础。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不过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在着差异而已。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劣势。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多。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样子以来,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以及较低的流水线,配合双核心设计,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更加优异。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器准则,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暗示其为“伪双核”,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便。   AMD认为,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与单核相比,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SRI)和“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AMD称,它们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限的前端总线上,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从而影响性能,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心,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器,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或标准,业界并无明确定义,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的一家之言,是一种文字游戏,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伪之分。CMP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此外在不久前AMD举办的“我为双核狂”的活动中,有不少玩家指出,AMD的双核处理器在面对多任务环境下,无法合理分配CPU运算资源,导致运行同样的程序却会得到不同的时间,AMD的双核并不稳定。从不少媒体的评测还可以看到,AMD的双核在单程序运行的效率要高于Intel处理器,但是在多任务的测试中则全面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真假双核之说,笔者认为只是一种市场的抄作,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性能表现。从真正的双核应用上来看(双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即多程序同时运行的要求),Intel的双核更符合多程序的发展需求。 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4: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Intel还是AMD都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而至于二者在处理器架构上的优劣毕竟不是片言只字可以言明,也不可以片面的说谁的架构更为优胜,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之处,也有其不足。但无论如何,对于CPU来说,一个产品优秀与否,性能如何,都必须要有其发挥的平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家产品的主流平台。 1. 平台对比之Intel篇   在刚过去的2005年中,Intel处理器在产品规格与规划两方面对整个芯片技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用户的最终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尽管LGA775接口较脆弱的问题曾一度过引发争议,但桌面级CPU从Socket 478向LGA 775过渡已是不可逆转;其次,处理器的FSB频率再一次被拉高,1066MHz已成为新一代处理器的标准;再次,双核CPU的上市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普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与之对应,第一代LGA 775接口芯片组——Intel 915/925系列已是昨日黄花,945/955系列已经作为新的主流取而代之。集成HD音效技术、双通道DDR2内存架构、千兆网卡、SATA2技术,RAID5等一系列过去只能在高端主板上才有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在PCI-E显卡接口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的时候,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厂商加入其中,Intel芯片组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NVIDIA和ATI都推出了相应产品,功能规格毫不逊色;VIA和SIS等台系厂商也有其“特色产品”,市场空前繁荣。 Intel Intel处理器搭配Intel芯片组一向是DIYer的首选。2005年,Intel沿袭了其一贯的特点:新品推出速度快,档次定位明确,新技术大量使用等等。目前Intel的高端桌面芯片组当属955X和975X系列,作为高端产品,955X具备了945系列的主要功能,但抛弃了过时的533MHz FSB。加之其支持8GB内存、ECC校验技术和内存加速技术,这些特点令其与主流产品拉开了距离。975X则是955X的加强版,可以完美支持Intel所有桌面处理器,包括Pentium EE。更重要的是支持双PCI-E 8X显卡并行技术。925X/XE是上一代的高端产品,但由于缺乏对双核心的支持,令其瞬间失势。   主流市场一向是Intel的中流砥柱。945系列是其巩固这一市场的利器,包括945P/PL/G/GZ等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需求的用户。945系列支持FSB 533-1066的处理器,包括Celeron D、Pentium 4和Pentium D等在内的Intel主流CPU,945系列已全面转向DDR2,并支持Intel Flex Memory技术,可使不同容量的内存构成双通道模式,兼容性得以提高。   随着945系列的大量铺货,曾经的主流产品915系列不可避免的被推到低端市场。915系列包括915P/PL/G/GV/GL五种型号,针对不同的用户,但目前该系列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售价与945系列相差也不是太大,而且也传言Intel即将将其停产,故不推荐购买。   NVIDIA目前NVIDIA发布的Intel平台的芯片组有NF4 SLI IE,NF4 SLI XE,NF4 Ultra等几款,都是作为中高端产品出现在市场的,其中的NF4 SLI IE更是第一个把NVIDIA在AMD平台上无限风光的SLI技术引入了INTEL平台,让INTEL平台也能实现双显卡运作的模式。而更具革命性的是,NF4 SLI IE芯片组在打开双显卡模式的时候,能够运行在PCI-E 16X+16X的高显示带宽之上,性能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技术优势,即便是说AMD平台上的NF4 SLI芯片组也已经难以实现(NF4 SLI只能打开PCI-E 8X+8X的带宽),缺乏技术授权的众INTEL芯片组更是无可奈何。   ATI目前ATI在Intel平台的主力芯片组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系列,而支持交火技术的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则定位高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芯片组的主板采用南北桥分离设计,包括RS400、RC400、RC410和RXC410四款产品。北桥集成X300显示核心,并具备Intel平台的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持,兼容性十分强大。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在Intel平台的产品称作RD400,基本架构与RS400相仿,最大的特点是支持ATI的CrossFire显卡并行技术。但ATI的自家的南桥功能有限,众多厂商会采用ULi M1573/1575替代作为折衷方案。   VIA、SIS VIA和SiS在Intel平台也是有相当资历的元老级芯片组生产商,二者主要为Intel平台提供中低端的产品。VIA目前在Intel平台的主要产品有PT880 PRO和PT894,集成显卡的最新产品为P4M890。SiS则提供SiS 656/649等产品。 2. 平台对比之AMD篇   随着K7核心退出历史舞台,K8处理器已经顺利完成过渡。与此同时,Socket 754和Socket 939平台也发生着分化——Socket939定位于主流桌面和入门级服务器市场,Socket 754则定位于低端平台。与之搭配的芯片组延续着显示核心市场的明争暗斗——NVIDIA于ATI的大战愈演愈烈,加上久经沙场的VIA和SiS,AMD处理器配套芯片组市场从未如此热闹。   NVIDIA   NVIDIA是AMD平台中芯片组最多的一家厂商,从集成显示核心的入门级产品到支持显卡并行技术的高端产品都可以找到NVIDIA的身影。可以说NVIDIA芯片组是AMD平台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也是众多DIYer眼中AMD处理器的最佳搭档。   目前NVIDIA在AMD平台的芯片组包括NF4-4X、NF4标准版、NF4 Ultra、NF4 SLI以及整合图形核心的C51系列。其中NF4-4X主要采用Socket 754接口,针对低端及入门级用户,主要搭配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和Athlon 64处理器。NF4 Ultra和NF4 SLI则主要采用Socket 939接口,针对中高端用户。其中部分产品更是用料十足,配置豪华,是骨灰级玩家的选择。C51系列包括C51G(GeForce 6100)和C51PV(GeForce 6150)两种北桥芯片,搭配nForce 410 MCP和nForce 430 MCP两种南桥,为AMD提供整合显示芯片的主板。其集成的显示芯片性能已经不再是鸡肋,紧跟主流显卡脚步。   ATI   ATI作为NVIDIA在显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在AMD平台中的角色也非常强,但竞争力就要比在显卡市场下降不少。作为对NVIDIA SLI技术的回应,ATI推出了Crossfie芯片组与之抗衡,而且其双显卡并行的限制比SLI要宽松很多, Crossfie技术对游戏的兼容性很好,几乎每款游戏都可以从中获得性能提升。但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Crossfie主板远没有SLI的多,ATI在这方面推广力度似乎不够。此外在中低端市场,ATI提供了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整合显示核心的RS480/482和采用独立显卡的RX480,支持单PCI-E x16显卡插槽,支持两个以上的SATA接口,支持千兆网卡,性能中规中举。 平台综述   目前市场上Intel和AMD平台的主要产品都已经略为介绍,我们可以看到,AMD处理器目前使用的芯片组绝大多数由其合作伙伴设计,比如nVidia、ATI、VIA等等,他们设计好后再找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样一来,AMD在实际的市场操作方面就有很多困难,比如说在平台的整体价格控制方面无法做到统一调控,另外很可能会出现主板供应跟不上CPU的市场出货率,或者大于CPU的供应量等等。虽然AMD本身也有配合自己产品的平台,但是高昂的成本、不实用的功能也只能使它成为评测室中的一道风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AMD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拥有Socket 754和Socket 939两个平台,而在两个平台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又分成了几类,如Socket 754接口的处理器就包括Sempron和Athlon 64,Socket 939接口的处理器除了Sempron和Athlon 64之外还有Opteron和Athlon 64 X2,而各种处理器由于生产时间的不同和制作工艺的改变,又有多种核心和规格,再加上AMD的处理器一向以PR值来命名,这无疑给了消费者一种混乱的感觉,让广大消费者无所适从,选择也无从下手。同时,由于AMD自己并没有芯片组生产能力,不能为自己的处理器产品设计相应的芯片组来搭配,只能依靠第三方厂商提供解决方案,这又在AMD原本就混乱的产品线架够上再添乱。   相对于AMD,Intel有个明显的优势。Intel的主流处理器产品都采用相同的平台,产品线明晰,虽然也存在生产工艺的改进而有不同核心及步进的产品,但一般来说这带来的影响远没有AMD的大,其次就是Intel自己有强大的芯片组生产能力。Intel可以为自己的处理器度身订做各种层次和规格的芯片组,主动性比AMD更强。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Intel平台的选择明显比AMD平台的要丰富,兼容性更好,搭配也更为简单,对硬件知识相对较少的消费者来说较为方便。 三、市场观望 价格屠夫名声不在   长期以来,AMD一直以低价屠夫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往往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务实派消费者,特别是踏入K7时代之后,AMD CPU的性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价格依旧是非常吸引人,这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投向了AMD的怀抱。Intel虽然也针对AMD进行了一系列的价格战进行回击,但效果始终不是非常理想,渐渐地也失去了不少市场份额。   不过,自从2005年的下半年开始,这一切都有所改变。AMD开始改变以往低价的策略。纵观几次例行的降价时间,AMD并没有对其CPU芯片的价格进行过较大的调整,价格走势一直较为平稳。其中不乏有AMD良品率的问题,一直以来,AMD的CPU都饱受良品率低的困扰,特别是在中高端产品上,由于良品率不高的原因,而不得不对一些型号的CPU进行减半处理;另外一个原因在于AMD的CPU性能不俗,集聚了不少Fans,由此,AMD便想改变以往低价的形象,而实施高价的策略。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AMD的价格涨上去了,Intel的价格却降下来了。在过去的一年当中,Intel推出了不少性价比高的产品,如较早时期的Celeron D 2.4G,超频性能相当强劲,大多数都能稳定工作在3.6G(即CPU工作在200Mhz外频)而且价格也较为实惠,在此之后还有如Pentium 4 506等等一些性能不俗,价格实惠的CPU推出。   步入2006年后,Intel表现得更加活跃。为了进一步的推广双核产品,Intel在前不久推出了一款高性价比的双核产品——Pentium D 805。将双核处理器的价格由接近2000元一下子拉到了1200元左右,这无疑对双核市场起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作用。对比AMD的稳定在2500的低段双核产品来说,Intel的可真真正正是双核价格。   就目前的AMD而言,旗下众多的产品并没有明显得价格优势可言,这在以往的AMD市场定位当中,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再加上目前AMD的CPU架构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所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较为落后,无法支持最新的DDR2内存。技术上的不足,以及价格定位上的偏差,加上良品率制约了产能等等这些原因都让不少AMD的Fans开始转投Intel门下。随着双核的普及,AMD若不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的话,将有可能会被Intel拉开一段距离。 ES处理器困扰AMD   在近年的市场上,AMD的正规市场一直为白板、假盒包、OEM版、ES版处理器所困扰,虽然AMD曾经声势浩大的整治过,但是看起来并未标本兼治——打击风头一过,困扰又立即死灰复燃。眼下,市场中已经泛滥的所谓AMD ES版处理器,应该就是AMD最大的困扰。因为这些处理器,和正规同型号的产品相比,价格竟能便宜一半,并且数量众多,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长此以往,无疑将对AMD的正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将令市场对AMD的价值产生严重置疑。   事实上,只要留意AMD在2005年最主要的两款产品——低端的Sempon 2500+和高端的Athlon64 3000+处理器,我们就可以看出,产能不足无疑是AMD渠道混乱的原始祸根。如果AMD有足够的产能维护住市场需求,并在自身监管力度上加强,那么当年的白板和眼下的ES版处理器都不会如此之泛滥。白板和ES版处理器,本应该是市场中不和谐的声调,但它们在AMD的市场中,却一次又一次被演绎成为传奇的主旋律。只这一点,就有值得AMD反思的地方,到底是AMD的监管不利,还是有意为之呢?这些是AMD的市场痛处还是发展的策略呢?是痛处的话,如此大厂为何不能解决?如是发展策略,如此做法对市场和消费者是否是负责任的表现呢?   在Athlon 64 3000+处理器正在成为新经典的同时,回顾一下巴顿2500+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两款处理器走过的路程何其相似——都是高性价的AMD高端处理器,都有一款功能强大的NVIDIA芯片组配套,都为玩家和超频用户所推崇。同样的,又都是非正品泛滥,只不过一个是白板,一个是ES版。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但略有偏差的是Athlon 64 3000+已不再是穷人的法拉利,其价格和地位都已经高出巴顿2500+许多,虽然两者所处的位置都是AMD当时高端的产品线中。此外,Athlon64 3000+ ES版的价格也相对较巴顿2500+白板便宜了许多,前者只有正品价格的一半,而后者则和正品价格平起平坐。因此,历史又总是并非一成不变。唯一不变的是,AMD的渠道依旧是那么乱,暗流依旧汹涌。   AMD在市场方面的混乱也导致了其正品处理器的价格一度居高不下,对分销商的管理不足使市场价格操控在部分主要分销商手中,哄抬价格,屯积产品,使AMD的产品离K7时代的高性价比路线越来越远。没有性价比的产品将会逐渐离开DIY市场,为世人所唾弃。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各个价位中最为值得推荐的产品。 1. 600元以下   600元以下的市场是针对入门级用户的,虽然定位低,但对中国这个市场来说这样的消费者还是占很大的比例。而在这些入门级配置中,一百元的差价已经是相当的巨大了。而在600元以下的产品,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Celeron D 331/336了。460左右的售价(盒装),超频能力也相当强劲,不少产品都可以提升到200外频,达到4GHz的主频!而且这对内存和主板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可以说是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相对而言,AMD在这个价位的Sempron系列则是比较缺乏性价比了。以2500+为例,从上市600多元一度跌到450元左右,成为市场点名率最高的CPU之一,但好景不长,价格又再上升到接近600元,几乎没有性价比可言,以至招来不少网友的责难。   2. 600-1000元这是市场的主流产品线,出货量也很大。其中Pentium 4 506是其中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Pentium 4 506基于Prescott核心,采用LGA775接口,1MB L2缓存,电压采用multiple VID,介于1.25V-1.4V之间,主频2.66GHz,倍频20,E0 Stepping,支持SSE3指令集、Intel Disable Bit防病毒功能,不支持超线程。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频率最低的P4,506的超频性能也异常强劲,可以超到4GHz的产品比比皆是,而这样一款产品市场报价不到800元,性价比极高。除了Pentium 4 506,刚降价到千元一下Athlon 64 3000+(Socket 939)的性价比也不错,也是可以考虑的产品。但笔者觉得前者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3.1000-1500元这个价位是市场的中高端市场,也有不少消费者关注。近期,一个比较陌生的脸孔出现在这一价位,那就是Pentium D 805。作为2005年末才发布的新产品,Intel可以将最低端的产品降到1100元左右的售价实在让大家大跌眼镜,这应该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同样是双核,AMD最便宜的Athlon 64 X2 3800+售价也在2300以上,相差一倍之多!无疑Pentium D 805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双核处理器!笔者强烈推荐经常需要多线程作业的用户使用。   再往高端的价位,就基本上超出一般消费者的范畴,属于玩家级的DIYer。而在这些DIYer眼中,价格似乎变得不那么明显,他们看重的,只是性能。所以也不再往上推荐产品了,DIYer们有自己的选择……结语:无可否认,Intel和AMD都是是伟大的公司,二者都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我们敬重。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似乎Intel更值得我们尊敬一些,因为,Intel向消费者提供了比AMD更多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而AMD,现在的AMD似乎已经抛弃了K7时代专门走性价比路线的道路。我们曾经熟悉的AMD,似乎已是与消费者渐行渐远。Intel和AMD在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的,唯一可以动摇的,只有他们自己。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4)F1~F12在Windows系统中的作用

F1~F12都有什么用?所有的键盘都至少有12个功能键,通常被称为F键,其位置一般是在键盘顶部,从F1到F12。不过你知道所有这些键的作用吗?你知道这些键怎样为你节省时间吗?   F1: 如果你处在一个选定的程序中而需要帮助,那么请按下F1。如果现在不是处在任何程序中,而是处在资源管理器或桌面,那么按下F1就会出现Windows的帮助程序。如果你正在对某个程序进行操作,而想得到Windows帮助,则需要按下Win+F1。按下Shift+F1,会出现"What's This?"的帮助信息。   F2:如果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定了一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下F2则会对这个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重命名。   F3:在资源管理器或桌面上按下F3,则会出现“搜索文件”的窗口,因此如果想对某个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搜索,那么直接按下F3键就能快速打开搜索窗口,并且搜索范围已经默认设置为该文件夹。同样,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按下它,会出现“通过搜索计算机添加到媒体库”的窗口。   F4:这个键用来打开IE中的地址栏列表,要关闭IE窗口,可以用Alt+F4组合键。   F5:用来刷新IE或资源管理器中当前所在窗口的内容。   F6:可以快速在资源管理器及IE中定位到地址栏。   F7:在Windows中没有任何作用。不过在DOS窗口中,它是有作用的,试试看吧!   F8:在启动电脑时,可以用它来显示启动菜单。有些电脑还可以在电脑启动最初按下这个键来快速调出启动设置菜单,从中可以快速选择是软盘启动,还是光盘启动,或者直接用硬盘启动,不必费事进入BIOS进行启动顺序的修改。另外,还可以在安装Windows时接受微软的安装协议。   F9:在Windows中同样没有任何作用。但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可以用来快速降低音量。   F10:用来激活Windows或程序中的菜单,按下Shift+F10会出现右键快捷菜单。和键盘中Application键的作用是相同的。而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它的功能是提高音量。   F11:可以使当前的资源管理器或IE变为全屏显示。   F12:在Windows中同样没有任何作用。但在Word中,按下它会快速弹出另存为文件的窗口。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5)回收站里的小秘密

★ 巧用“回收站”的“编辑”菜单 如果要删除“回收站”中的大多数文件,不用费劲地将它们一一选中,可以首先选中不删除的文件;然后单击“编辑”→“反向选择”,则系统将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最后单击“文件”→“删除”即可。 ★ 扩充“回收站”的鼠标右键功能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键值[HKEY_CLASSES_ROOT/CLSID//ShellFolder]中修改Attributes的值,因为文件通常分为只读、隐含、系统和文档四种属性,每种属性对应一个数字,如果想让文件具有多种属性,只需将数字进行相加组合即可。其中:01:复制,02:剪切, 03:复制和剪切,10:重命名,20:删除,30:重命名和删除,40:属性,50:重命名和属性,60:删除和属性,53:复制、剪切、重命名、属性,63:删除、属性、复制、剪切,73:重命名、删除、属性、复制、剪切。 ★ 删除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Desktop/NameSpace]中,删除。 ★随意删除与恢复文件 在“回收站”中选中文件,然后点击“还原”按钮,文件只能还原至被删除时所在的文件夹;而使用鼠标拖动它至任意文件夹中,则可以快速地将它恢复至该文件夹下。同样,如果想快速删除文件,只要将它们拖至“回收站”中即可。 ★快速找到误删除文件 删除的文件多了,不知道该恢复哪一个,一般情况下要恢复的文件都是最近删除的,因此进入“回收站”,右击鼠标,选择“排列图标”→“按删除日期”,文件将按照删除的日期一一排列,这样就可以快速找到需要恢复的文件了。 ★快速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 在DOS下可以快速删除“回收站”里的文件:启动MS-DOS,通过CD命令进入C:\RECYCLED目录;键入deltree/y *.* >nul,即可快速将C:\RECYCLED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删除。 ★妙用“回收站”实现批量重命名 删除要改名的文件,在D盘建立一文件夹如:ren,在DOS模式下进入Recycled目录,键入COPY *.* D:\ren,所有的文件已全改为DD1、DD2……注意:删除之前要先清空“回收站”,否则文件将有可能从100以上的数字基数开始。 ★改变“回收站”的图标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LASSES_ROOT\CLSID\\DefaultIcon],要更改回收站默认图标:“默认”=带路径的自定义图标文件名;要更改回收站空时的图标:“Empty”=带路径的自定义图标文件名;要更改回收站满时图标:“Full”=带路径的自定义图标文件名。 ★使回收站不能清空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LASSES_ROOT\CLSID\\InProcServer32],将“默认”改为“shell32.dll-”。 ★不显示删除确认对话框 每次删除文件时总会弹出确认删除的对话框,若嫌麻烦可这样做:右击“回收站”图标,单击“属性”,清除“显示删除确认对话框”复选框中的标记,确认并退出即可。如果已选“不将文件移动到回收站”,则此项设置无效。 ★利用“回收站”给文件加密 右击“回收站”,单击“属性”,选择“启用缩略图查看方式”,按“应用”后去除“只读”属性,按“确定”;打开“Recycled”文件夹,复制其中的 “desktop.ini”文件到需要加密的文件夹下;右击该文件夹,单击“属性”,选择“启用缩略图查看方式”,按“确定”即可。 ★改变“回收站”的名称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CLASSES\CLSID\]中,改变“默认”项的值即可。 ★巧妙隐藏“回收站” 先用图标编辑器生成一个透明的图标,或者用绘图软件绘制一幅和图标差不多大小的bmp格式的透明位图,然后把这个透明图标或透明位图作为“回收站”的图标。最后一步是给它取个透明的名字,在这里我们要采用当年DOS下的惯伎,在输入回收站名字时,按下Alt键,然后在小键盘上按255,这就获得了一个透明的名字。现在你的回收站不见了,但它确实还在那儿,双击原来位置就可以打开回收站。 ★“回收站”的另类用途 为满足我们的丛煊??箍梢栽诨厥照镜挠壹?说ブ刑砑幼约合不兜亩?鳌U饫镆蕴砑覹indows自带游戏“红心大战”为例说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CLASSES_ROOT\CLSID\ ]。单击{645FF040- 5081-101B-9F08-00AA002F954E}主键,在其下新建一主键,命名为 “Shell”,如果有则不用建立。单击“Shell”主键,在其下建一主键“红心大战”。单击“红心大战”主键,在其下再新建一主键 “command”,修改其“默认值”为“C:\WINDOWS\Mshearts.exe”。 ★随时随地都能“清空回收站” 清空回收站时,你是否每次都回到桌面呢?下面我们对它稍微改动一下就可实现随时随地通过右键菜单来清空回收站。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CLASSES_ROOT\*\shellex\ContextMenuHandlers]。在ContextMenuHandlers主键下新建一名为{645FF040-5081-101B- 9F08-00AA002F954E}的主键即可.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032

回帖

2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490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小知识——(36)六个令新手头疼的IE错误

1、每次浏览网页后虽然我已删除了历史记录,但地址栏里还是会出现浏览过的网址,如何删除?   答:关闭IE,在Windows开始菜单中选取“运行”命令,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依次展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ft\Internet Explore\Typedurls"分支。点右键删除TypedURLs项即可。   2、如何解除对右键的禁止?   答:在页面中按下右键,出现信息提示窗口后,不松开右键(即继续保持按下状态),再将鼠标指针移动到信息提示窗口的“确定”按钮上,同时按下左键,然后松开鼠标右键,右键菜单弹出,这样就可以查看网页源文件、拷贝文字和图片了。   3、我的IE不能打开新窗口,用鼠标左键点击超链接没有反应,再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在新窗口打开”情况依旧,怎么办?   答:在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行输入:regsvr32 actxprxy.dll并回车,接着会出现一个信息对话框“DllRegisterServer in actxprxy.dll succeeded";在该对话框中点“确定”按钮;重新启动Windows,看看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4、上网时,经常出现”当前的脚本发生错误“的提示,是我的IE有问题吗?   答:脚本错误一般是网站本身的原因,不过还是建议你尽快将IE版本升级至最新版本。   5、我的IE经常出现"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的信息提示怎么解决?   答:建议你将IE升级为6.0版本。在Windows9X/Me/NT/2000下,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ft\Internet Explorer\Main",在右侧窗格创建名为IEWatsonEnable的DWORD双字节值,并将它赋值为0。   如果你是Windows XP,双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切换到“高级”选项卡,单击“错误报告”按钮,选中“禁用错误报告”选项,并选中“但在发生严重错误时通知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6、为什么我在打开某些站点的时侯,经常出现404 NOT FOUND的提示?   答:上网后,在浏览革些站点时遇到各种不同的连接错误。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网站发生故障或者你没有浏览权限所引起。最常见的就是404 NOT FOUND错误信息。主要是因为IE不能找到你所要求的网页文件,该文件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经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爱是永恒,尽管有时激情,有时平淡;有时美满,有时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5-6 19:47 , Processed in 1.1025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