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具有的共同特征
组织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所有的组织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
(1)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和理性。目标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大家协作一致,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与任务。
(2)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一个组织需要把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当作投入通过转化变成其他组织或个人所需要的各类产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生存与发展。
(3)结构。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最关键。因为人力资源能支配、使用其它资源,使其发挥效用,从而完成组织的目标。
(4)互动。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他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从环境中获得输入,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把输出送回环境。
组织文化的核心假设
核心假设指组织成员如何感知、思考和感受各种事物。主要包括人类的本性、人际关系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转变型领导的维度
1、领袖魅力。对跟随者产生巨大、超凡影响的个人吸引力。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包括:(1)高度自信;(2)远见卓识;(3)超常行为;(4)变革代表;(5)环境敏感。
2、鼓舞动机。对追随者表达很高的期望,利用口号等鼓励下属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实现组织的远大目标。
3、个别体贴。公平而有差别地对待每位下属,关注每位下属的特殊需要。
4、智力刺激。鼓励下属尝试用崭新的、创造性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强化程序
认为行为依赖于其结果,即个体倾向于重复那些伴随有利结果的行为,而不重复那些伴随不利结果的行为。
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
1、满足共同的兴趣与目标;
2、获得安全感;
3、满足社会需要,如友谊、归属、爱等;
4、满足自尊需要,如成就感、地位需要、权力需要等。
领导管理方格模式
管理方格模式是一种领导行为理论, 根据关心生产和关心人的两个维度构建的。
管理方格图是纵横九等的方格图,横坐标代表领导关心生产的程度,纵坐标代表对职工关心的程度。评价领导行为,就是根据领导者行为在图上交叉点进行评判。理论上应有81种领导方式,但常见的主要有团队管理、乡村俱乐部管理、中庸之道管理、贫瘠管理以及任务管理五种,其中团队管理为最佳领导方式。
技术结构干预技术
1、结构设计。
2、裁员。旨在减少组织规模的干预技术。
3、员工投入。试图促进组织成员参与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的有重大影响的各类决策。
组织外部环境的分类
1、一般环境。指所有可能间接影响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例如,经济条件、政府、社会文化、技术以及资金供应等。
2、具体环境。指所有可能直接影响组织实现目标能力并与组织直接互动的外部因素。例如,行业、原材料供应、市场、人力资源等。
群体结构的主要维度
1. 角色--是处于某一地位的个体根据他人的期望所表现出的一套行为模式。
2. 规范--是群体或者是自认为的,指导群体成员行为的非正式准则。
3. 地位--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社会职位或等级。
经济报酬
指员工获得的各种工资、奖金和福利等。
人格
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促进沟通的一般途径
1.开放的沟通。从封闭的沟通到开放的沟通是一个连续体。开放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沟通的效果。
2.建议性反馈。通过反馈,人们之间共享思想与感受。
3.适当自我暴露。指个体把有关自己的信息沟通给别人。自我暴露与沟通有效性的关系是曲线的。
4. 主动倾听。对于增加建议性反馈和开放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倾听是一个综合运用身体、情绪、智力寻求意义和理解的过程。
社会促进
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的情况,绩效有时会提高、有时会降低的现象。
工作满意的维度
工作满意的维度包括五个方面:
1、工作本身,如当前工作是否吸引人、有创造性、令人愉快、简单重复、令人厌倦等。
2、工资,如薪水是否优厚、公平、不稳定、足够维持日常支出等。
3、晋升,如机会是多是少,是否依据能力晋升等。
4、监督,如上司是否征求下属意见,是否内行、是否聪明等。
5、工作同伴,如同事是否懒惰、愚蠢、忠诚、有责任感等。
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是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的强度。对于凝聚力高的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吸引、相互喜欢,接受群体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相反,对于凝聚力低的群体,成员之间彼此不喜欢,各自为政。
组织变革的程序
(一)问题的界定
当组织变得没有活力,效率低下时,组织管理者应该研究和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分析,找出各种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界定。
(二)组织诊断
真正要实现变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对组织的全面状况做一较为透彻的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问题的症结。
(三)变革的实施
实施变革是组织变革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变革评估
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最终变革的绩效。
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阶段
1、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同时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但往往这些方法行不通,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僵持状态。
2、酝酿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对创造主体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搁置起来,主体并没有做什么有意识的工作。
3、明朗阶段。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一特定启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地被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
4、验证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落实在具体操作的层次,提出的解决方法必须详细地、具体地叙述出来并加以运用和验证。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外表。一般来说,外表美丽的人更有吸引力。
2.能力。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就越受人喜欢。但是,能力与喜欢并不永远成正比。
3.人格特质。研究发现,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具有真诚、诚实、热情、友好等特质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具有古怪、不友好、自私等特质的人。
4.邻近。两人之间在空间方面的邻近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
5.交互(互惠)。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不喜欢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
6.相似。相同或相似的态度,价值观、兴趣、语言、种族、职业、学历等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决定因素。
7.互补。和相似理论相反,研究者发现当双方的需要构成互补时,人际吸引增加。
公共组织
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是公共组织,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机关、军事机关等。
组织承诺的种类
是指员工对组织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的程度。组织承诺包括三种基本成分:(1)感情承诺(2)持续承诺(3)标准承诺。
组织变革的途径
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
5、系统化的组织变革。
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指任一活动都要求具备的能力,通常指智力。
2、特殊能力,指某一具体活动要求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飞行能力等。
3、创造力,指个体产生独特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被认为是因多种因素构成和影响的,它们是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以及环境。
4、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个体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抽象思想能力,或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组织学习的类型
1、单环学习,关注的是如何改善现状,能使组织成员缩小追求的目标和实际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双环学习,关注的是如何改变现状,能够导致根本的组织变革。
3、再学习,涉及学会如何学习。
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
1、复杂性。指影响组织运动的外部因素的多少,如果多则复杂,反之则简单。
2、稳定性。指影响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情况。如果无大变化,则环境稳定;反之,则环境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