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考前复习二 1.高利贷不适应大工业生产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利率超过了平均利润率)。 2.辅币的含义(指本位币以下的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的小额货币) 3.我国政策性银行有哪几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把握137页公式的含义? 6.国库券市场的含义(国库券市场是交易国库券的市场。国库券,又称短期政府债券,是一国政府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国库券市场由国库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组成) 7.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有哪些(222 ) 答: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中央银行的负债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有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及其他负债业务。 (1) 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之一,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可分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等。 (2)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行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3)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 1)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2)对外负债 3)资本业务 8.商业信用的含义(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包括两种基本形式赊购与赊销) 9.信用经济的含义和特点(39) 答:信用经济是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已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其特点: 1.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整个经济生活中,所有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处于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关系网络之中。
2.信用规模呈现不断扩张趋势
经济规模的加速扩张决定了信用规模的不断扩张,而且信用规模通常是以超过实质经济规模的速度在扩张,因此,债台高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
信用工具不断复杂化。信用机构也不断创新并呈现复杂化趋势。市场的结构与层次出现多样化趋势。 10.金融监管成本的含义是什么(331) 答案: 金融监管的成本主要表现为直接的显性成本和间接的效率损失。直接的显性成本是监管引起的直接资源成本。包括监管当局的行政预算支出和被监管者因遵守条例而耗费的成本。间接的效率损失是一种不易观察到的隐性成本,主要指的是因监管者改变了原来的行为方式而造成的福利损失。 11.什么是分离定理 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说明,所有的投资者,无论他们的具体偏好如何不同,都会将市场投资组合与无风险资产混合起来作为自己的最优组合。这种在无需确知投资者偏好之前,就可以确定风险资产最优组合的特性就被称为分离定理。 12.什么是基础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称为基础货币,构成信用货币创造的基础。) 13.中央银行的职能( 214 ) 答案:中央银行的职能,一般被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大类。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指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其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银行的银行 具体说来,这一职能主要包括:集中存款准备、组织全国范围的资金清算、最后贷款人。 (3)政府的银行 所谓政府的银行,并非指中央银行一定归政府所有,而是指它同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代表政府执行金融管理职责等。由于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和具有“银行的银行”的特殊性质,因此中央银行也就具备了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也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具体体现。 14.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a.全能化、b.集中化、c.电子化、d.国际化) 15.什么是货币制度?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16-18 ) 答案: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即被称为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1)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制度的基础是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以作为货币的币材; (2)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制度需要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币值; (3)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16.西方利率理论中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借贷资金理论的异同。( 67-70 ) 答案: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二是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三是新古典学派的借贷资金理论。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利率决定的理论全都着眼于利率变动与供求关系的对比,但观察的角度则各不相同。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好”、“节欲”、“等待”等因素。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与利率的比较。储蓄与投资的均等决定均衡利率。均衡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储蓄与投资都是实物性的,因此利率为实物利率,或称自然利率。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利率与实质因素、节欲和生产率无关,因此利率就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变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 借贷资金理论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古典利率理论肯定储蓄与投资的交互作用是对的,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则是不妥当的。凯恩斯学派完全否定实物因素(节欲和生产率)的存在是不对的,但它指出的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则是可取的。因此应该将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统一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其基本主张是:利率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而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的因素又有货币市场的因素,既有存量又包括流量。 17.若考虑代理成本这一因素,公司管理者将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142 ) 答案:J-M模型通过引入代理成本这个概念来分析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都存在代理成本,最优资本结构取决于“所有者愿意承担的总代理成本”,包括债务发行和新股发行的代理成本。最优的资本结构由两种代理人成本的相互作用来决定。当较多使用债务融资时,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下降,而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上升;反之亦然。因此,能够找到一个债务水平,在此水平上,管理层代理成本和债务融资代理成本之和为最小,此债务比例就是最优资本结构。 根据J-M模型,债务之所以被使用是由于所有者为了获取因自身的资源限制无法得到的潜在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但是,债务的发行在债权人和所有者之间形成一种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主人监督费用、代理人受限制费用和剩余损失之和”,它会随着负债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发行新股则等于是现有所有者以股权来换取新所有者的资金,新旧所有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利益冲突。这样,新的所有者为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原所有者的损害,也必须付出监督费用等代理成本。因此,所有者必须在债务的代理成本和股票的代理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使其所承担的总代理成本最小。使所有者承担的总代理成本最小的债权与股权比例就是最优资本结构。 17.什么是有效资产组合,最优资产组合如何确定(未打印) 答案: 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假定投资者偏好期望收益率而厌恶风险,因而在给定相同方差水平的那些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期望收益率最高的组合;而在给定相同期望收益率水平的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方差最小的组合。这些选择会导致产生一个有效边界。
但是有效边界只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区间,而不是哪一个确定的点。马科维茨通过建立无差异曲线来寻找最优资产组合。对一个特定的投资者而言,任意给定一个资产组合,根据他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态度,即按照期望收益率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可以得到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的资产组合。所有这些组合在均值方差坐标系中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成为该投资者一条无差异曲线。当在均值方差坐标系中,将某投资者认为满意程度相同的点连成无差异曲线时,我们便得到无穷多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全体便成为该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族。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无差异曲线族,它反映了该投资者的偏好态度。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满意程度相同;无差异曲线位置越高,该曲线上的组合的满意程度越高。通过无差异曲线,投资者能够对任何资产之间的满意程度做出比较,因此他也就能够对有效边界上不同组合的满意程度作出比较。所谓的最优资产组合事实上就是无差异曲线族与有效边界相切的切点所对应的组合。 18.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因。( 199 )未打印
答:金融创新的发展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经济条件。从动因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避市场风险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变动无常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显著上升。在巨大的市场风险面前,金融市场行为主体不断寻求规避市场风险的创新方法,由此带动了诸如浮动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金融期货以及金融期权的广泛运用。
(2)金融自由化浪潮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之内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金融自由化实际上是各国不断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又为金融工具创新、业务创新、机构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3)市场竞争的加剧
市场竞争是金融机构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带动之下的金融市场国际化,使得金融机构竞争的平台由国内拓展到国外,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又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深与拓展。金融机构如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4)科技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为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使金融交易快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展了创新的金融产品的运用与推广的范围与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