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回复: 1

[转帖]06年串讲----中级会计实务(5章)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756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0838
发表于 2006-5-15 1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过程中,企业购置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此时,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将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支付的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税金(增值税、进口关税、消费税)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入账价值。 企业用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应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企业自营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其它费用和交纳的有关税金等)确定其价值。 2.注意问题: (1)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余额,分别情况处理: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2)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必须进行试运转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实际销售收入或按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3)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4)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或净收益),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或冲减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或冲减长期待摊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或净收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或冲减长期待摊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例题】某大型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 A.长期待摊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在建工程 D.管理费用 【答案】C 【例题】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 )。 A.冲减工程成本 B.计入营业外收入 C.冲减营业外支出 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答案】A 【例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有( )。 A.固定资产进行日常修理发生的人工费用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领用原材料所负担的增值税 C.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 D.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答案】BD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如果融资租入资产总额大于承租人资产总额30%,在租赁开始日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 如果租赁合同没有规定优惠购买选择权时:则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2)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根据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3)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4)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按最低租赁付款额】 如果融资租入资产总额等于或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在租赁开始日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2.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会计处理 (1) 计算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算过程 本期确认的确认融资费用=[“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 分摊率 (2)会计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五)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 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应计折旧总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原价。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已转入在建工程故不计提折旧,待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含更新改造和因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 4.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例题】甲企业2001年2月购入设备一台,价款38000元,增值税6460元,包装费375元,立即投入安装。安装中领用工程物资2240元;领用生产用料实际成本500元,原进项税额85元;领用应税消费品为自产库存商品实际成本1800元,市场售价2000元(不含税),消费税税率10%,企业适用增值税率为17%。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 【答案】 (1) 固定资产安装完毕入账价值 =38000+6460+375+2240+500+85+1800+2000×17%+2000×10%=50000(元) (2)假定4月安装完毕投入使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2001年年折旧额=(50000-2000)×5/15×8/12= 2002年年折旧额=(50000-2000)×5/15×4/12+(50000-2000)×4/15×8/12= 2006年年折旧额= (50000-2000)×1/15×4/12 (3)假定9月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001年年折旧额=50000×2/5×3/12= 2002年年折旧额=50000×2/5×9/12+(50000-20000)×2/5×3/12 (四)提取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生产车间计提的折旧】 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部门计提的折旧;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营业费用 【企业销售部门计提的折旧】 其他业务支出【出租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贷:累计折旧 (五)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1.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当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对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所作的调整,也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应当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改按新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其可收回金额。 【例题】2006年4月1日,甲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力能力。原值2400万元,已计提折旧750万元。经过五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1200万元,共取得变价收入150万元。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固定资产预计能给企业带来的可收回金额2600万元。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万元。 A.3450 B.2700 C.2600 D.3000 【答案】C 【解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2400-750+1200-150=2700(万元);由于超过可收回金额2600万元,所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600万元,而超过可收回金额的1000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3)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估计,则后续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其尚可使用年限中较短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该明细科目仍有余额,应将余额一次全部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符合有关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 (5)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二者中较短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 五、固定资产期末计量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六、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 企业因固定资产处置而减少的固定资产,一般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例题】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 )。 A.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C.固定资产改扩建 D.固定资产大修理 【答案】 ABC 【例题】A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有关固定资产业务资料如下: (1)2001年8月10日购入设备一台,价款400万元,增值税68万元,立即投入安装。安装中领用工程物资2.75万元;领用生产用料实际成本5万元;领用应税消费品为自产库存商品实际成本18万元,市场售价20万元(不含税),消费税税率10%。 (2)2001年9月10日,安装完毕投入生产车间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额。 (3)2002年末,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有可能发生减值,现时的销售净价为300万元,未来持续使用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为28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为年限平均法,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 (4)2004年6月30日,由于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现有设备的生产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公司决定对现有设备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力能力。同日将该设备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5)2004年7月1日至8月31日,经过三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300万元,取得变价收入10万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收付。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折旧方法仍不变;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预计能给企业带来的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 (6)2005年末,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有可能发生减值,现时的销售净价为240万元,未来持续使用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为26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均不改变。 (7)2006年9月20日,该固定资产遭受自然灾害而毁损,清理时以银行存款支付费用2万元,保险公司确认赔款100万元尚未收到,当日清理完毕。 为简化计算过程,整个过程不考虑其它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 (1)计算2001年9月10日,安装完毕投入使用时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400+68+2.75+5×1.17+18+20×17%+20×10%=500(万元) (2)计算2001年年折旧额。 2001年年折旧额=(500-20)×5/15×3/12=40(万元) (3)计算2002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2002年年折旧额=(500-20)×5/15×9/12+(500-20)×4/15×3/12=152(万元) 2002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00-40-152=308(万元) 2002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8-300=8(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 (4)计算2003年年折旧额。 2003年年折旧额=(300-10)÷2=145(万元) (5)编制2004年6月30日将该设备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 2004年改扩建前折旧额=(300-10)÷2×6/12=72.5(万元) 借:在建工程 82.50 累计折旧 40+152+145+72.5=409.5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 贷:固定资产 500 (6)计算2004年8月31日改扩建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改扩建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82.50+300-10=372.5(万元) (7)计算2004年改扩建后折旧额。 2004年改扩建后折旧额=(372.5-5)÷6×4/12=20.42(万元) (8)计算2005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5年年折旧额= (372.5-5)÷6=61.25(万元) 2005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372.5-20.42-61.25=290.83(万元) 2005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90.83-260=30.83(万元) (9)计算2006年年固定资产折旧额。 2006年年固定资产折旧额=[(260-5)/(6×12-16)]×9=40.98(万元) (10)编制2006年9月20日有关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19.02 累计折旧 20.42+61.25+40.98=122.6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83 贷:固定资产 372.5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贷:银行存款 2 借:其他应收款 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 借:营业外支出 121.02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1.02 (二)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 因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与税法规定就捐赠资产应计入损益的金额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 【例题】2004年10月20日,甲公司将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闲置不用的一台固定资产直接捐赠给乙公司、该固定资产系甲公司于1999年12月购买的,实际成本为22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会计规定相同,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捐赠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为0.9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假设捐赠时该项固定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甲公司2004年度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利润总额为1800万元;捐赠过程中未发生与捐赠行为相关的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答案】 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225÷10×4+225÷10×10÷12=108.75(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6.25 累计折旧 108.75 贷:固定资产 225 借:固定资产清理 0.9 贷:银行存款 0.9 借:营业外支出 117.1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7.15 因捐赠事项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按税法规定认定的捐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捐出资产的成本(或原价)-按税法规定已计提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额)]-捐赠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及缴纳的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除所得税以外的相关税费}+因捐赠事项按会计规定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的金额-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金额 甲公司因捐赠固定资产事项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为:120-(225-108.75)-0.9+117.15-0=12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800+120=1920(万元) 或应纳税所得额=1800+[120-(225-108.75)-0.9] +117.15=1920(万元) 应交所得税为=1920×33%=633.6(万元)。 借:所得税 633.6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3957

回帖

6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46575
发表于 2006-5-16 0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满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5-7 05:03 , Processed in 0.9238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