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东南西北认北京(转帖) 人都说北京人方位意识强,张嘴不嘴不分左右,全是东南西北。呵呵,那是以前吧,当北京还是老北京,北京人还是老北京人的时候,一定是这样的,起码我爷爷奶奶的确如此。可轮到我们这辈儿人就大不一样了。前些天见一外地人向一北京小姑娘问路,别的没听见,就听见小姑娘一上来先嘀咕了一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相信我的同学们也大都如此,一半不敢说,十个里面得有俩,把他往街当间儿一放,一准儿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所以约几个好友去稍微偏一点儿的地方去玩,一定得先拉上个明白主儿,要不然一帮“路痴”准回不了家。 我刚记事儿那会儿住在东总布胡同,在我印象里,那可是一个东西、南北走向笔直的地方。我的小学东总布小学当时还都是平房,而且分成了三个院——中院、南院和北院。那恐怕是我最早接触方向吧。老师说,去南院拿个什么什么书本,去北院领个什么什么粉笔,我通常是站在街的小丁子口儿琢磨半天哪边是南,哪边是北,然后再颠蹦颠蹦跑去。还害怕老师嫌自己慢,下次就不再让我去了什么的…… 好容易把这南北认利落了,可巧儿了我也转了学,搬了家。而且上学的路远了一些,半途还要转好几个弯儿。于是就记着奶奶说的:出了家门先朝着太阳走,那边是东,然后再左转奔北……回家也要朝着太阳走,因为傍晚的太阳是在西边儿的……走了几年,才算是稀稀拉拉地认清了东南西北,而且还知道,月坛北街在月坛南街的北边,月坛南街在月坛北街的南边。再长大一点就开始满城里瞎跑,又懂了天安门东边有个东单,西边有个西单什么的。总之不至于找不着北,奶奶的方法好——看太阳嘛! 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可就无聊的多了。每天就是出门奔东狂骑车,放学向西。此外就是坐在教室里一天都不带动换的,偶尔去操场,一圈二百米的跑道绝不至转向。况且东楼南楼北楼的,都挂着大牌子写着呢,怎么说也晕不了。 奇怪的是,为什么几代人保留下来的方位印象到我们这里所剩无几呢?有人说是因为城里变了样,城墙也没了,护城河也干了,该拆的都拆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高耸的大建筑。这样一来,什么什么都没了,自然方位感也差。也有人说,这是历史原因,我们父母那一代本身方位感就没那么强,就算强,在该教我们认方向的时候都忙着赚钱、上学去了。还有人说呀,到我们这辈,什么什么都倒退,理想追求道德风气……要多惨有多惨,区区一个东南西北又算得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