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其实这是个老话题,每到大赛,总有些人会跳出来围绕“中国队金牌太多”进行大讨论,此行为被戏称为“综合性大赛愤青综合症”。时逢多哈亚运会,这种声音又不绝于耳,我们且听各方反应如何。 何振梁:我们也是白手起家
本报特派记者 邓凯 王继飞发自多哈
多哈亚运会网球场边,记者邂逅了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何振梁,并将中国队在亚运会上大包大揽金牌,是否应该考虑其他代表团的感受,适当让一些金牌出来的问题抛给了何老。
“首先,你们这种想法就是不对的。”何振梁先生听到记者的问题哑然失笑,“什么叫中国拿了太多的金牌,是不是应该考虑给其他代表团机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何老给记者细数历史:“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体育事业也是一穷二白,也是白手起家。从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历经20年的努力,金牌数终于在雅典奥运会上超过俄罗斯。”何振梁说:“中国当时刚刚参加奥运会的时候,美国和前苏联多强,我们中国还不是一步一步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走到现在,成为亚洲体育强国。”
何老接着说:“体育比赛不是让来让去,不能因为现在中国体育强了,就看不起其他人,说什么让出一点金牌给他们。体育比赛的精神在于参与,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到比赛当中。”何老举了在奥运会游泳比赛那个著名的非洲运动员的例子,“你能够嘲笑他吗?他演绎的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何老最后说:“体育并不是比身强力壮,不论身材高矮、胖瘦,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项目,都能够参与其中,这才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四川名将:中国体育强不好吗
张容伟和曾秀君都是四川体育的骄傲,张容伟作为国家田径队教练多次参加亚运会,曾秀君在釜山亚运会拿过女子4×100米接力冠军。
对于“中国队不如派业余选手参赛”的观点,张容伟不敢苟同,“我以前参加了几届亚运会,据我所知,各代表团都是派最强选手参赛,大家都是奔金牌去的。或许看一些中国的优势项目比赛,有观众觉得没意思,但我们也有一个进步的过程。在前几届亚运会,我们大多数都是弱势项目啊!我们也是慢慢从日本、韩国手里把金牌抢过来的,看中国队拿不到金牌难道就有意思?”张容伟补充说:“尽管有个别代表团派的是业余选手,但他们中很多都有专业水准,有些是在职业俱乐部、有些是在体育学院训练。”
四川短跑名将曾秀君现在是西南交大的体育教师,她回忆说,在釜山亚运会上拿到金牌,当时非常兴奋,因为参加亚运会本身就是对运动能力的肯定。曾秀君说:“不能说中国队强,比赛就是大欺小,个别项目中国队也很弱,以前我们还被叫做东亚病夫呢,中国体育强大了不是好事吗?”
本报记者 王智
金牌拿太多别人怎么玩
□新华社记者 杨明
多哈亚运会比赛头一天,中国队就全线告捷,三下五除二地“划拉”进全天20枚金牌中的16块,几乎打了场“歼灭战”。大把的金牌最后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本届亚运会演变成全运会,多哈变成中国人的表演舞台后,在亚洲,我们还需要再证明什么吗?
不,我们已经无需再证明什么。大多数的亚运金牌已经对我们没有吸引力,我们的胃口是奥运金牌。1986年汉城(首尔)亚运会上,中、韩激战,以最后一枚金牌定胜负的时代早成历史;亚洲体育中、韩、日三足鼎立的格局也成老皇历。中国在亚洲体坛巨无霸的地位,甚至早已超出美国在世界体坛上的统治程度。中国在亚洲体坛上的优势在本届亚运上有可能继续拉大,多数国民认为中国运动员这次获得的金牌数量会刷新历史。
中国在本届亚运会上全力以赴出击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为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积蓄力量。但是,2010年的亚运会将在中国广州举办,按照常例,东道主选手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往往会超常“发飙”。这样一来,在广州亚运会上,中国选手可能会更加登峰造极,一枝独秀的态势恐怕愈演愈烈。若是亚运会上一半金牌都被中国选手赢走,其他代表团的业余选手还怎么跟你一起玩?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对亚洲体育的发展和平衡恐怕会有负面影响。
目前,日本、韩国等昔日亚洲体育强国,对待亚运和奥运的态度已经大不相同。世界棒球强国日本队这次派到多哈的是清一色业余选手,对于日本来说,在亚洲棒坛上逞强已经毫无意义。大家清楚,亚洲其他代表团的选手,多数都是业余背景,既然如此,中国是否今后也能派遣纯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呢?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效果很好。这样既可以促进业余选手成绩,也可以使亚运选手们水平接近,竞争起来既激烈,又公平。
无需证明≠无需投入
□本报记者 许绍连
新华社著名记者杨明12月2日结合中国选手在亚运会不可阻挡的夺金势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亚洲体坛,我们已经无需证明什么,未来只要派出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也许就已经足够了。杨先生还以日本棒球队派出业余选手参赛为例,证明这也许确实应该就是中国代表团未来的组队方向。抛开杨先生这种观点是否具有现实操作性不论,仅就其“在亚洲我们已经无需证明什么”的观点,我觉得便大有商榷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