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部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hisper

走进西安!(从15楼开始有更新)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2467

回帖

10万

积分

部落元老

积分
104572
发表于 2006-11-26 19: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逸哦!

 

 

 

祝愿人大、网上人大明天更美好!希望师生、同学之间多多互动、交流、沟通!感谢网院、服务站、网院部落提供的优质服务与沟通平台!联系电话:18981889188、QQ:18981889188、微信:18981889188、Email:libanghong@wuhou.to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3

主题

1万

回帖

12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23644
发表于 2006-11-26 23: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whisper了!

有机会重走古丝绸之路,就从西安出发,再去兰州和新疆。

 

 

活着,生活着,好好生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onnieli在2006-11-26 23:54:51的发言:

辛苦whisper了!

有机会重走古丝绸之路,就从西安出发,再去兰州和新疆。

 

 

很棒的想法!

同时,也需要相当的体力!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充裕的时间

谢谢whisper的介绍,真不错!建议给个精华

(点击播放)地下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5: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茂陵位于兴平市市东约15公里渭北高原上的南位乡 (古称茂乡),故名。它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汉代,此处叫槐里。当时名士东方朔来到这里,发现这里风水极好。此处土地平旷,南望秦岭,北依群山,气象开阔。加之槐里之名带有 “ 土 ” 字。中央戊己土,天下之中央。刘彻闻听非常高兴,便将山东的崂山赏赐给东方朔,让其在那里静心修炼。

茂陵的修建起于公元前139年,前后历时53年,是西汉诸陵中修建时间最长的一座陵墓。

以刘彻的功绩和威望,如果能在死后陪葬在他的陵旁,一定是了不超的人物。从陪葬的人物来看,茂陵的陪葬者均具有传奇般的经历,这是西汉其他帝陵所不能比的。

茂陵的陪葬墓有李夫人墓、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霍光墓。

李夫人墓又称英陵、集仙台、习仙台,位于茂陵之西。李夫人,是西汉音乐家李延年的妹妹,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对其容貌,有诗描述道: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这也是典故 “ 倾国倾城 ” 的由来。此女子入宫以后,不久便患病卧床不起。她有句名言 “ 妇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而恩绝。 ” 在她死后,刘彻下令将这位倾城美女陪葬于茂陵。

卫青墓,位于茂陵之东。卫青,山西临汾人,曾七次带兵打击匈奴,被封为长平侯,大将军。此人原为平阳公主的家奴,后因其妹卫子夫得宠于汉武帝,摇身一变成了国舅,因平阳公主后来也下嫁给了他。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之东,对他的身世前文已有叙述,这里就不再多说。

霍光墓,位于茂陵之东。他是霍去病之弟。此人做事以小心谨慎而深得汉武帝的赏识。官拜大司马、大将军。武帝之后,他又先后侍奉过汉昭帝和汉宣帝,是中国史上少有的辅佐幼主而忠于遗命的权臣。因其功德,其陵园有不少是按皇帝葬仪的规格营建的。

金磾碑墓,位于茂陵之东。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后被俘于长安,他从14岁开始为宫廷养马,因忠厚体勤,且善于徒手格斗,被刘彻封为侍中, “ 出者骖乘,入侍左右 ” ,他可谓 “ 中华第一保镖 ” 。对他的起用,体现了刘彻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汉阳陵位于咸阳市东26公里的渭水北岸原地上,是汉景帝刘启的陵墓,因地处弋阳县境,故名阳陵。与他一起合葬的皇后叫王女志,她生有一子,即后来有 “ 雄才大略 ” 之你的汉武帝刘彻。

  汉景帝刘启,生于公元前188年,卒于公元前141年,终年47岁。他是汉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  汉景帝在位期间,继承了汉文帝之举,推行 “ 轻徭薄赋 ” 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汉景帝有着极佳的政治风范,古人评价说: “ 景帝即位,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制度所创,礼法可则。 ” 人常说 “ 贵清静而民自定。 ” 在景帝 “ 无为而治 ” 政策的推行下,国家经济迅速复苏,到其儿子刘彻登基时,已是 “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的盛世。可见,没有景帝的 “ 静默 ” ,何来武帝的 “ 张扬 ” 。因此,历史称他与文帝的时代为 “ 文景之治 ” 。

关中唐十八陵唐朝21位皇帝,只有两陵分布在河南和山东,其余均分布在陕西省境内的关中平原上,因武则天与唐高宗这一对皇帝夫妻选择合葬,故而为18座陵墓。

  关中唐十八陵均处在渭河之北。其中,富平5座,蒲城4座,三原3座,乾县、礼泉、泽阳各两座,总计18座。地跨6县,绵延100多公里。

  唐代陵墓多采用依山为陵,除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唐敬宗李湛的庄陵、唐武宗李炎的端陵以及唐僖宗李儇的靖陵外,其余14座均采用依山为陵。

  所谓依山为陵,就是选择一山,在山的半山腰上深挖洞穴至山底,把棺椁葬入其中。李世民的昭陵是唐依山建陵的第一座陵墓。比之堆土为陵,气势更加雄伟,更能体现皇权至上的特点。

  选择堆土成陵的唐陵,除靖陵之外,其余均在三原县境内。堆士成陵,秦以来即有。这种陵墓的特点就是 “ 高坟大冢 ” 。

  唐代陵墓,均以底下墓室为中心。在地面四周,围一四方形的柏城,柏城南门外设二道门阙。第一道门阙处的标志是石狮(献陵为石虎),第二道门阙外有大量排列有序的石刻,为皇帝生前的仪仗设施,人称 “ 山野小朝廷 ” 。

乾陵之名在营建初期就已确定。称之 “ 乾 ” 的原因有二:其一,陵在长安的西北方向,而西北方位在八卦的 “ 乾 ” 位上;其二,《易经·说卦传》称, “ 乾,天也,……,为君,为父也。 ” 唐高宗生前尊号为 “ 天皇大圣皇帝 ” ,谥号 “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 。基于这两点,专家们认定乾陵之名是武则天亲定的。

  乾陵又称姑婆陵,这是乾县百姓因尊敬武则天而起的一个别称。 “ 姑婆 ” 是当地人对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的一种尊称。这一称谓至少在清朝时就已开始流传,即所渭 “ 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 ” 。

  乾陵的主人是唐高宗李治和 “ 圣神皇帝 ” 武则天。这两位既是一对夫妻,又都做过皇帝,他们的陵墓堪称中国古代陵墓之冠。

西汉帝陵西汉帝王陵墓共11座,除汉文帝刘恒的霸陵、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分别葬于西安市的白鹿原和曲江乡之外,其余均葬于咸阳原上,从空中看,犹如 “ 一 ” 字长蛇阵,气度非凡。

  西汉帝王陵墓除汉文帝霸陵是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外,其他10座陵墓都采用堆土为陵: “ 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 ” 。从实际情况看,除茂陵较高外,其余皆相差无几。

西安碑林它是中国最大的 “ 石质书库 ” 和 “ 书法故乡 ” 。其他比较著名的是略阳灵岩寺 (号称小碑林),户县祖 庵碑林,药王山静应庙 (俗称耀县碑林),以及昭陵碑林。另外,陕西著名石刻和摩崖有汉中石门十三品、药士山摩崖石刻、榆林红石峡摩崖石 刻。

法门寺地宫发现的佛舍利共有4枚,其中,一枚为真身灵骨,三枚为影骨,是唐朝皇室为保护灵骨的安全,命人做的假的舍利。赵朴初言: “ 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

  法门寺出土的佛骨,是一种指骨形的舍利,并不具体表示哪个手指骨,那么为什么后人总以佛指骨相称呢?据史载,唐德宗时(780-805年),起草迎佛骨诏书的官员在诏书中留下 “ 法门寺佛指骨入禁中 ” 一语,估计从那时起,这一错误的概念就流传到现在。法门寺地宫打开后,才纠正了这一错误。

  法门寺出土的佛真身舍利,体腔内有北斗七星的图案,令许多人不解。据传,佛祖出生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指天的手指上便留下了北斗七星的图案。依密宗教义,北斗七星是护摩曼罗(坛场之义)中的三昧耶曼罗。礼拜北斗七星,就会永享太平,不现怪异。因而供奉有 “ 北斗七星 ” 图案的真身舍利,可保国泰民安。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塔北广场

  贞观兴,开元盛,国运昌,海疆阔,大唐风云形胜,自武德定鼎,覆延二百余年,风气开化,文化繁荣,民乐业,国丰足,士奋发、政清明、商勤勉、市喧熙,举威灵而无先朝,俯浩阔而绝后世,千邦来朝,万国同贺,气概宏烈,威远显扬。

  大唐长安,华采纷溢。朝廊舞胡姬之袖,市坊列扶桑之珍。而论其灵秀,乃集于东南曲江,晋昌一隅,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瑞塔千寻起,天歌将梵乐,一时极盛。

  时逾千载,承改革开放时遇,借国运大兴劲风,曲江志复大唐精神于故址,乃斥巨资、竭心力、举科学、延大家、用精器、赋神奇,修大唐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集为《唐颂》三部曲,唐风新韵,曲水丹青,唯求续写文明宏制,振兴古都商旅,诠释城市精神,复使我文根脉源圣地大化于国际,再现雄图华聿于盛世交融。

  作为中国四大古塔之一,大雁塔并不仅以佛塔而出名,它更多的说明:唐代以一种泱泱大国之气度,进行着不断的吸纳与交流,代表着一个伟大时代宏大的气象。公元2003年末,大唐雁塔北广场竣工。

概述大雁塔北广场:

  亚洲最大的唐主体文化广场———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始建于公元589年的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译经。今年西安市有关部门开始对大雁塔进行大规模周边改造工程,形成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一千亩,包括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西苑、南苑、步行街和商贸区等在内的旅游新景观。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

 

北广场凸显大唐气象

  大雁塔北广场周边改造工程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包括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新建成的大雁塔北广场北起大雁塔十字,南至慈恩寺北围墙,长346米;东西两侧以广场东西路为界,宽218米。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全力打造全中国最好的唐文化市民休闲广场。

  北广场南北高差9米,分为9级,由北往南拾级而上,每个踏步为5级,意为“九五之尊”。在广场北面入口处,两个高9米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两侧各随4个6米高的大唐文化列柱,塔间是长5米、宽4.3米的铸铜书,介绍大唐盛世景象。

  进入北广场,中央为主景水道,8个篮球场大小的大型喷水池呈阶梯式上升,每个水池既可各自按照不同的音乐喷水,更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

  主水道左右两侧为对称的绿化造景设计,不光布局采用唐代里坊的九宫格局,每个区域也都着意凸显大唐的文化精髓:莲花水池中矗立大唐诗书画印演绎的水景雕塑小品;8位大唐文化的精英人物以逼真写意的雕塑手法展现在人们面前;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艺术被制成地景浮雕供游人和市民观赏,烘托唐文化的雄浑博大……。

  广场南端的景区由“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构成。大雁塔北山墙的“大唐盛世”浮雕长106米,将繁华的大唐胜景浓缩在这百米长卷之中。墙下的跑泉、火泉等水景由观景平台与110米长的音乐喷泉瀑布墙相连,墙上绘有“丝绸之路”浮雕,落瀑高达3.5米,成为主景水道的壮阔背景。

  整个广场从北向南望去,中央是层层叠水,两侧绿林掩映中尽是可以细细咂摸的唐朝遗韵,就连两侧的商业建筑斗拱宏大、出檐深远、气势雄浑,也是一派唐风。64米高的大雁塔被烘托得更加庄严,遇到天气晴好,雁塔倒影落入水中,别有一番风韵。

到北广场看什么?

  看水景。北广场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充分展示着北广场的现代魅力。巨大的矩阵喷泉由1700多个泵组成,每个喷头都可以自由控制,组合出各种图案和字体。一排跑泉可喷出15米高的水柱。先进的音响系统和灯光照明,使喷泉声、光、水、色有机交融,特别是喷火火泉从水里喷出,在6米左右的高空充分燃烧低温爆开,更增加了整个喷泉的夺人气魄。

  看雕塑。北广场是目前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两个百米群雕、八组大型人物群雕和40块地景浮雕全部围绕大唐盛世展开,又使整个广场成为全亚洲最大的主体文化广场。万佛灯塔塔体的雄壮、塔身上的大小佛像、密檐的细部处理从形式到内容都暗示着唐代文化的审美精神。“大唐盛世”浮雕再现着唐时市井农桑的安定繁华和充满活力的大国气度。“丝绸之路”浮雕则表现着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

  

人性化的北广场

  北广场所有景观区,游人和市民都可随意进入。广场设有绿化休息小岛,就连水池周边护栏的台子也专为行人就座设计到45厘米的高度,据保守估计,即使不增加任何坐椅,整个广场可随时供3000人就座。

  夏天水景区22厘米的水深和经过防滑处理的石板,可以让成人和孩子在水面上无拘无束嬉戏。灯光设计既避蚊虫也不刺激人眼。夜间,高低不平处均有光带提示,以防游人摔倒。

  目前,大雁塔北广场共创下了13项地区乃至世界纪录:有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卫生间内有天窗、门厅、休息室、沙发,门厅后面是竹子园林,卫生间每个蹲位都有个洗手盆,蹲便座上的纸垫自动换纸,卫生间空气流通,装修全部选用进口大理石材。广场是世界上坐凳最多的广场;所有的台阶上、园林小品边、观礼台上的栏杆都可坐人,所有设计可坐达一万人。有世界上最长的光带;长度超过一万米,先进的防水光导纤维,任何一个有凸起的地方就会有光带指示,有阶步的地方就有光带。广场上有世界首家广场直饮水;打开龙头就能饮用,分两个高度,成人与孩子都方便饮用,是最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水质比纯净水还好。广场是全世界惟一一个带烟灰缸垃圾筒的广场;广场是全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最大的水景广场,共有2万平方米的水面;广场建设石材消耗全国最大;此外,广场在技术运用、雕塑规模、建筑工期、建设投入、清洁度、音响组合等多方面也创造了地区乃至世界纪录。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北广场为市民休闲场所,不设门票。
到达方式:西安市内乘坐19、5、21、22、24、30、44、224、408、521等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喷泉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12:00、21:00
周六、周日12:00、14:00、16:00、18:00、21:00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 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 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门票价格:25元。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雁塔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门票价格:10元。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碑林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

  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真、草、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灿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石台孝经》碑头上的浮雕卷云和狮子,碑座上线刻的精致蔓草、瑞兽等,也都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唐刻《道因法师碑》座垢两侧,用流利的线条,刻出两组人物,共有十多个卷发深目的异国装束的人,牵马携犬,作准备出行状,是不可多得的线刻佳作;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而和谐的奇特意境。它们象绿林一样陪衬着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使碑林这座书法艺术宝库,更加瑰丽异常。

门票价格:30元。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5485

回帖

67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754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 成。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 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 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 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并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 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汉·四神瓦当(朱雀)直径15.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门票价格:35元。 

 

西安QQ群:56909414 申请加入请注明是西安服务站的学生和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网院部落

GMT+8, 2025-7-4 02:44 , Processed in 0.9099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