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老师《正说多尔衮》中,对于满清统治者大屠杀政策,纪老师说是“错上加错”。也就说是汉人的反抗,迫使满清不得不大开杀诫。对于多尔衮的不能统一中国,纪老师归咎为多尔衮的政策错误。比如屠城、圈地以及剃发令等错误。
满清之所以能占领中原,一则是满清统治者的兴起,二则是明朝人内讧。可是,纪老师却把满清得天下归咎为政策得民心,显然是片面的。
一个几十万人口的民族能够打败一个上亿人口的民族,军事上的胜利是重要原因,而并非纪老师所说的政策得民心。一个新兴政权建立之后,是否稳定并不单纯政策原因,相反,不得民心的政策,更可能保住政权。可是,纪老师却把满清统治者屠杀说成是:最初的愿望是好的,只是汉人的反抗,满清的统治者才改变了政策。
清在关外前,各族人民投降归顺或被掳去的,都要剃发。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即宣布京城内外军民剃发,以示归顺,但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不久被迫停止。清兵进入南京后,清廷再次颁布剃发令。可见,满清入关不是政策得民心,而是军事的胜利。不是人民得选择;而是军事投机的结果。犹如蒋介石说共产党一样:军事满分,政治70分,管理不及格。可是,纪老师却把满清入关是政策得人心的原因,显然荒唐。
面对一个新兴的统治者,反抗是必然的。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大汉族主义的汉人反抗则更为激烈。一个旧王朝的臣民对满清的反抗,往 面对旧王朝或臣民的反抗,一个新王朝的统治者自然而然地会演变为一个残暴者。因为只有残暴,也就是杀尽天下人的底气,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也就是屠夫将军所说:杀上多少万人,稳定多少年。一般来说:杀得越多,反抗政权的潜力越少。
大屠杀是一个新政权的必然采取的措施。对政权长期稳定和现实维系,决定了权力者必然采取大屠杀的措施,杀尽前朝或人民的底气。满清政权之所以能稳定几百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杀尽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只有杀尽一个民族有骨气的人群,才能更好统治这个民族。对于一个代表少数人的政权,纪老师所说的多尔衮的几大失误,恰恰是满清统治者的高明之处。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一个新政权建立或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之后,越是实行宽容的政策,越可能被推翻。因为在宽容的环境下,反抗力量更容易集结起来。只有把一个民族或被统治者中的骨气力量屠杀干净,新的统治者才可能睡得更安稳。董卓有一句明言:我为江山社稷着想,岂在乎几个小老百姓?!(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政策宽松,往往导致人民反抗;政策严酷,则让百姓不敢轻易起事。古人把政策宽松看成是水,把政策残暴看成是火。人们往往因为恐惧火而心生畏惧,而因为不害怕水多喜欢玩水。 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杀一个人可能引起一个家人的反对;杀一家人可能引起一个族人的反对;杀一族人则可能引起一个民族的反对;屠杀一个民族,对统治者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因为胜利者是不会被清算的。 对于一个民族统治另一个民族,反抗是必然的。一个民族不会因为另一民族的政策好,就会屈服于他族统治。大家都知道七擒孟获的故事,正是诸葛亮的宽容,导致少数民族头领孟获六次叛乱。 |